專題:2007兩會視廳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秦大河
60歲
中國氣象局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全國政協委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2007年被一些氣象專家預測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一時間“全球變暖”成為近一段時間以來最熱門的話題,甚至在這次“兩會”期間也屢屢被大家提起。“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它帶來的最直接的威脅就是引發極端天氣。
記者:非常湊巧,3月5號開人大,北京下大雪。更大的雪是在瀋陽附近,50年不遇。首先諮詢一下,是不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
秦大河:對一件突發事件我們很難下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全球變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記者:尤其這個冬天不太冷,暖冬。
秦大河:對,暖冬。實際上我們已經出現了21個暖冬了。
暖冬,是近幾年氣候變暖而産生的一個新的氣象名詞,研究結果顯示:二十世紀是過去的一千年中最溫暖的一百年,而最近20年又是過去一百年中最暖的。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比多年平均溫度高了1.9攝氏度,是我們連續21個暖冬當中的第二個高峰。秦大河局長説“全球變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他組織一些全球氣象學專家繪製的一張圖表,圖表顯示:近百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74c,近150年最暖的12年中有11年出現在過去的12年中,而據聯合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的研究評估結果顯示,如果不加控制,全球到本世紀末升溫的幅度將在1.1c到6.4攝氏度之間;另外圖表還顯示: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約17厘米,但1993年-2003年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明顯增加,達到3.1毫米/年,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海平面將於21世紀最多可能上升59厘米。這將使一些島國、沿海和位於河口區域的陸地被海水吞沒,而在全球範圍內有超過7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平原;15座大城市中,有11個位於沿海或河口地帶。
記者:像我們普通百姓就是感受到這種變暖,除了這個溫暖的冬天,可能還有很多是通過一些電影對未來氣候惡劣的一種想象。比如説:《未來水世界》、《後天》。真有那麼嚴重嗎?
秦大河:首先我告訴你好萊塢的大片它是把自然界的一些東西描繪得繪聲繪色,它畢竟代表他們的觀點,不能代表科學家的,畢竟是個電影。但是我要指出像這個好萊塢大片《後天》這個裏面談到的未來怎麼樣怎麼樣,它的依據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地球科學裏面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的揭露演繹出來的。
記者:不是憑空杜撰。
秦大河:不是完全杜撰的。
記者:你們也看這個電影?
秦大河:看了。我們不但看了,我們中國信息大院裏面把這個片子租來,在大院裏面大家都看了一遍。
這就是科幻電影《後天》的片斷,影片講述了溫室效應造成氣候異變,地球在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整個北半球陷入了暴風雪、龍卷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難之中的故事。
記者:那就是説像這個電影它的科學依據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從現在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已經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負面的影響?比如説一些什麼災害天氣是這種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
秦大河:你比如説預測全球氣候變化,除了溫度之外,這個風場和雲帶也發生變化,所以北半球和南半球有一個特點就是雲帶整個向北漂移或者向南漂移,降水帶也同時向北向南漂移。就特別注意中國是一個季風氣侯控制的國家。夏季風給我們帶來了豐沛的降水,颱風嘛,颱風你看好處利大於弊,沒有颱風,哪來的我們的江南沃土,對不對?那麼冬季風給我們帶來了寒流,北方下雪,冷熱空氣交換,但是一旦這種季風氣侯發生些許的偏移,那麼乾旱呀,洪澇呀,沙塵暴呀,生物多樣性呀,水循環呀等等都會發生時間、空間上的變化無疑會造成更多的天氣氣象災害,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負面效應,它影響農業、影響交通、影響生態系統等等。
據秦大河介紹,目前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局部暴雨、超強颱風和極端高溫乾旱等事件呈現多發、併發的趨勢。比如説去年一年,我國數次遭遇颱風、強風暴的襲擊,特別是這年8月份,我國更是遭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風力最強的颱風。湖南、廣東、福建等省份的一些地方還發生罕見的持續性強暴雨過程。
秦大河:我記得2004年,我曾經到中央氣象臺發佈了一次颱風警報,人們感到很驚訝,怎麼出來個老頭在這兒發佈天氣預報。
記者:您親自到氣象臺發佈的,為什麼?
秦大河:因為那是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颱風。
各位觀眾晚上好,現在讓我們共同關注颱風緊急警報,今年第14號颱風雲娜---
秦大河:但是2005年這個記錄就破了。
記者:你又得去了。
秦大河:然後我又得去。2006年呢,又破了記錄。極端風速達到每秒將近60米這樣的一個速度,瞬時速度達到每秒78米,這樣的速度就是非常的罕見。我們也是知道去年中國颱風造成重大的人員和財産傷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全球氣候變化這種大背景,沙塵暴,去年北京春天的一次沙塵暴不是有專家統計下了30幾萬噸灰塵嘛,都是與這個東西有關係。所以説這個全球氣候變化給我們地球,給我們這种經濟社會和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影響,有正面的,有負面的。
自然環境的惡性變化將給這個星球上的物種帶來災難,其中也包括我們人類。但更令大家震驚的是:2007年3月2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有超過90%的可能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導致的。
秦大河:我們有一個共識,認為人類影響氣候變暖的認可度,就是確定性在90%以上,這是我們四次評估報告以來,科學家最確定的一種看法。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使用石油、煤、天然氣等礦物燃料造成的,特別是由於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造成的。
記者:這次國外記者在向李肇星部長提到這個全球氣候變暖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據現在的統計世界上溫室氣體排放,中國可能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家。那麼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怎麼辦?
秦大河:中國現在還是一個以煤為主要能源的一個國家,那麼排放的不但有二氧化氮,還有其它的一些氣溶膠其它的一些物質吧,那麼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中國政府還是相當主動、相當積極的,儘管我們在《京都議定書》上簽了字,我們也參加氣候變化公約也簽了字,而且我們在2012年之前,根據《京都議定書》,我們是報清單,我們並不承擔減排義務的。但是你中國政府考慮到國計民生、考慮到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也考慮到我們每一個群眾每一個公民的健康,從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起,它在第十個五年規劃的基數上要求單位GDP的能耗要減20%,污染要減10%。我們從溫總理的政府報告當中也可以看到,這個任務第一年沒有完成,對不對?大概完成了百分之一點幾。因此本屆政府對2007年的報告裏面提了八條要求,要減排,你可以看到這個社情民意報紙上登了很多東西,對一個經濟快速的發展中國家還有這麼多沒有脫貧的群眾的一個國家來説,政府能夠提出這樣的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認為在世界上都是一種典範。
1992年,在裏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者提出了一句大家今天已經深入人心的口號──“可持續發展”。不過,這個概念只是指出了一個目標,怎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的氣象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開出了“有序人類活動”的藥方以應對“全球變暖”。“有序人類活動”意味著,通過合理安排和組織人類活動,使自然環境在長時間、大範圍內不發生明顯變化,甚至能持續好轉,同時又能滿足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需求,這個概念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指出了一條明確的道路。
記者: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擔心,中國在這方面承擔的責任越大,可能會影響我們的發展速度。
秦大河:就是看怎麼樣來理解這個問題。如果要是我們自己沒有控制,我們發展的速度越快,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整治投入抵消之後,我們不影響發展速度,所以這個問題我並不是專家,但是我想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應當對這方面做一個很好的研究,是先快速發展回來以後再投入很大的錢來整治?還是按照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高科技支撐的一種發展支持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哪一種道路最好呢?作為科學家我還是傾向於後面這一種方式 增長方式。
記者: 我們最後再請專家給我們預測一下,像好萊塢大片是為我們描寫了一個灰色的後天,剛才您確實也為我們講述了一下我們現在面臨的嚴峻形勢,那麼預測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我不知道氣象應該是以五十年還是百年計,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
秦大河:這個全球溫度的上升,在未來的一百年到兩百年之間將繼續保持上升。那麼應對這一種情況我們必須拿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這種應對措施出來。我想我們這個人類,當然包括我們中國人,是非常聰明、非常智慧,我們人類的發展非常持續穩定,在我們經濟社會文化科技已經發展到今天這個情況下,我不認為後天會一定到來。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