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人員在市場檢查鮮肉(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張曉松 萬一 王宇)中國每10個消費者中有6至7人給食品安全投下“否決票”。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發佈的《2006年31個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消費者對中國食品市場的安全狀況感到不放心。調查結果引起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高度關注。一些代表和委員説,民意已給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下達“最後通牒”。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公佈了2006年食品制假售假十大典型案件,“吊白塊”米線、有毒鹹魚幹、蘇丹紅海椒面、硼砂涼皮,含有氫氧化鈉的假冒名牌啤酒,使用廢舊皮革生産的食用明膠,過氧化值超標的食用油……各種造假制劣行為令人瞠目結舌。
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説:“消費者在給食品安全投下‘否決票’的同時,也給有關政府部門投下了‘否決票'。”他指出,有關部門應當深刻認識到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儘快拿出有力措施解決已存在多年的食品安全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在給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交的提案材料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重視與加強中國食品質量,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是目前亟待各級政府重視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生産環節的一些不規範行為已成為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患,甚至個別大企業和名牌産品也不例外。有的知名産品竟然也存在提前標注生産日期的行為。
“中國食品衛生的安全隱患主要存在於生産環節。”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王秦平認為,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抓好源頭,防患于未然。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表示,針對大規模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罰力度還遠遠不夠。目前中國尚未出臺系統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規,現有法規分散、零亂,且標準過少。
他説,由於法規不完善,對於農産品農藥殘留造成的人體傷害,尚無法追究法律責任,難以起到震懾作用。調查顯示,目前城鄉食品市場差別過大,一些被城市圍剿的假冒偽劣食品紛紛“上山下鄉”。消費者普遍認為,農村食品安全問題更應關注。
來自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全國人大代表劉中慧説,由於遠離城市,很少有人過問鄉間小店的食品衛生狀況,農村已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盲區。
劉中慧説:“有關部門對制假造假的打擊力度還遠遠不夠,應該從立法、執法等方面大力加強。”
責編: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