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一號文件:農民得實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6日 20:00 來源:CCTV.com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進入論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的話題。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直接指明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必須把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這幾年的一號文件及農村政策給了農民許多實質利好,農民生活越來越舒心,好政策的杠桿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以河北省正定縣朱河村為例,2004年朱河村人均收入4456元,比上一年增長了6.5%。據了解,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農民人均增收不到150元;而2004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14元,增幅達到6.8%,糧食增産了776億斤,創歷史最高記錄。村民説,這一巨大變化與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當年實施的一系列農村政策密切相關。

    為了鞏固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好勢頭,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提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部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工作,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走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之路。這兩年通過中央政策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現在,朱河村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變化,鄰里關係、幹群關係越來越融洽。此外,村民們還發現,外出打工討要工資、孩子上學、看病等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提出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必將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産生重要影響。

【詳細內容】

    主持人:現在,節氣已經過了雨水,這讓人想到那句老話“一年之計在於春”。過完了年,農民們正謀劃著一年的日子,在春天裏人們就在期盼著秋天的收穫了。在河北省正定縣有一位種糧大戶──老張,2004年我們曾經採訪過他,前幾天,記者在河北又見到他的時候,他給我們講述了這幾年一號文件給他、給他的村莊帶來的變化。

  我們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從2004年以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的話題,從中可以看到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這讓農民的心裏多了一份踏實,對農民來説,最重要的是這些政策能給他們帶來實惠。

  一大早,記者來到了朱河村,剛進村委會就看到村里正在進行一場募捐活動。 在前來捐款的人群中,記者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張計申。

  張計申 河北省正定縣朱河村村民:

  我們村付江偉同志得了尿毒症,在石家莊第三醫院住院,村裏組織大夥給他捐款。

  張計申捐了300塊錢,他説這錢掏的不費力,因為這幾年手頭明顯寬裕了。張計申在朱河村承包了幾百畝田種地。幾年前,《焦點訪談》曾因為張計申是2003年全國十大種糧標兵,採訪過他,那會兒他帶著大紅花遠近聞名。不過現在回憶起來,張計申説,讓他最得實惠的是在2004年,2003年他家的收入是4萬多元,2004年他家收入了10萬多元。

  張計申:

  (2004年)國家出臺的一號文件,大力扶持農民種田多打糧食。2003年我賣的是0.47元,國家補我3分,實際上到了5毛了,一到2004年了,一下小麥漲到0.75元了。

  不僅是張計申,在當地許多守著自家土地生活的農民也告訴記者,2004年是個轉捩點,那一年家裏收入增加的幅度比以往大了很多。

  王再林 河北省正定縣朱河村村民:

  農業稅減免了,補助了一些錢,糧食價格逐步往上增了,收入大了。

  記者:

  能大多少?

  王再林:

  最少大30%.

  2004年朱河村人均收入4456元,比上一年增長了6.5%,其實,2004年不僅是朱河村的村民發現收入多了,全國其它地方的農民也發現口袋鼓了起來。據了解,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糧食年年減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最高時人均增收也不到150元;而2004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314元,增幅達到6.8%,糧食增産了776億斤,創歷史最高記錄。這一巨大的變化與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當年實施的一系列農村政策密切相關。由於糧食減産威脅到國家安全,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這一年中央對農村實施多予、少取、兩減免三補貼的政策,也就是減免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實行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全國農民平均每人得到的減免和補貼共計50多塊錢,也就是説這年農民增收的314元有近1/6是政策直接帶來的。

  陳錫文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50多塊錢,我剛才講增收是314元,其實在裏頭看起來比例不大,但是它是一個秤砣,有這個秤砣壓上去,農民才有積極性,糧食才能産的多,農民才能賣的多,收入才能多。所以政策的作用其實還不在於我直接給你多少,而在於能調動你多大的積極性,這個作用是明顯地起到了。

  2004年的好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為了鞏固糧食增産、農民增收的好勢頭,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提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根據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部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工作,中國農村開始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走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之路。這兩年,通過中央政策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到2006年我國已經徹底取消了農業稅;種糧直接補貼等各項補貼只增不減;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對農村的投入不斷加大;國家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被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逐步擴大,同時政府對此加強投入等等。所有這些實質利好讓農民生活越來越舒心,好政策的杠桿作用也越來越明顯:2005年全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6.2%,2006年增長了7.4%,糧食連續三年持續豐收。中國農業進入到了一個難得的好時期。

  馬曉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到2006年)連續三個一號文件出來以後,打破了一個歷史規律,什麼歷史規律呢?就是中國每次經濟增長週期是叫投資熱、經濟熱、農業冷、糧食減産,這叫雙碰頭,那麼這次就沒有了。從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經濟增長10.0% 、10.2% 、10.5% 、10.7%,投資高增長,糧食持續豐收,農民持續收入增長,所以打破了歷史的雙碰頭,實現了農業和國民經濟雙贏局面。

  據了解,2005年朱河村村民們的人均收入4680元,比前一年又增加了5%,2006年的村裏的統計數字還沒出來,但村委會主任説肯定不會低於6個百分點。不僅僅是荷包8一年比一年鼓,讓村民們欣喜的是村裏的環境也越變越好了。

  仝計良 河北省正定縣朱河村村民:

  現在街道也硬化了,也栽上樹木、花草,也安上了健身器材,我們也經常運動運動上那兒,老百姓感覺挺好!

  除此之外,村民們還發現外出打工討要工資、孩子上學、看病等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比如讓村民頭疼的看病就醫的問題就開始有著落了,2006年當地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村民一年交10塊錢,看病就能報銷不少,大病最多能報一萬五。村民付江偉患了尿毒症,幸運的是他在2006年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這次住院,他就能報銷15000元的醫療費。由於這個病花銷大,村裏又專門為他組織了捐款活動,記者剛進村碰到正是這一幕。

  付小生 河北省正定縣朱河村黨支部副書記:

  今天萬萬沒有想到來了這麼多人,一共到今天收了3萬2千塊錢。

  讓付小生意外的是,募捐的消息一經村裏廣播通知,馬上就有這麼多人積極響應,要是在前幾年,村委會説話可沒這麼好使。這些年,由於農業稅取消,村民們感覺到幹部不再老是向他們要錢了,而是變管理為服務。這幾年,村委會免費為村裏人添置了運動健身器材,引進了超市,盡可能的改善村容村貌,環境的改變讓大家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變化,鄰里關係、幹群關係越來越融洽,村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襯,村裏的氛圍越來越和諧,所以這次捐款村幹部一號召,村民們都紛紛響應,積極踴躍。

  仝計良:

  這幾年他們(村幹部)的工作作風確實也不錯,確實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好事,老百姓也服氣他們。所以大喇叭一廣播,我們都過來了,為付江偉同志捐款。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農業,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直接指明新農村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必須把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新農村建設的首位。

  柯炳生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因為你只要做一點分析就可以看出來,需求的增長是剛性的、持續的 、不斷的,這個壓力不斷地加大,但是就國內生産來説它面臨著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的約束,所以供求之間這個矛盾、這個壓力是越來越突出的,所以發展現代農業它的首要意義就在這裡。

  陳錫文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主任:

  2006年的一號文件提出三個高於,就是財政用於農業的投入新增數量要高於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到農村的整個比例要高於上年,再一個用在農民直接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方面的投入要高於上年,這是2006年一號文件提出的三個高於。今年2007年一號文件又原封不動明確提出繼續三個高於。

  聽説今年的一號文件還是讓農民得實惠的好政策,張計申心裏更踏實了,他盤算著今年得有個大動作。

  張計申:

  2007年我已經定好了,種65畝地的牛蒡,從農業這一步再往前邁一步,搞農業深加工。所以,我們弟兄幾個商量著,打算辦一個廠子,搞一下牛蒡的深加工。

  張計申有了個人的打算,朱河村今年也有對整個村莊發展的計劃,村裏將建一個工業園,把盛産的棉花進行深加工,以前這個村是棉花生産的大村,可是對棉花深加工還沒有形成産業化。今年,要整和村裏的織布廠、印染廠,打出自己的品牌並爭取出口創匯。另外,還想建五棟樓房,家家戶戶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水電齊備,讓村裏人也享受城裏人的生活。

  主持人:回首2004年以來4個中央一號文件,主題從“增收”到“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又到“新農村”,再到“現代農業”,一個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體系和思路已經日漸完整,農民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了。“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提出了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必將對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産生重要的影響。

責編:馬芳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