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4日 18:50 來源:人民日報
農民貸款,真的好難
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在貧困地區先行開展發育農村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試點。
瀋陽市沈北新區財落鎮大辛二村黨委書記田志革説,現在農民對貸款的需求很旺,每年的春播前,村裏超過一半的農戶都要貸款,用以購買種子、化肥等進行春耕生産。貸款都是走鎮裏的農村信用社,秋天收穫後還款。也有個別農民因為大病、子女上學等突發性家庭支出較大,用貸款補貼家用。農民的貸款利息並不低,月息七厘(7%。),一般2000元以下貸款拿身份證就能辦理,比較方便。
問題是農業生産已經不是簡單的“春種秋收”了,信用社的一些傳統做法與農村現實不太適應。比如發展棚菜,一次性投入較大,回收期得三五年,除了貸款數額受到限制,還款期限上也是個問題。還有養殖業,這兩年受禽流感等影響不太好幹,很少有一年就能回本的,一年期限還款催得太急了!
田志革説,都説給農民貸款風險大,這話也得兩説:農民的還款率還是挺高的??誰家要是被催債,這人可丟大了。現在信用社搞信用聯保(幾家人相互擔保,每一家都對其他戶還款承擔連帶還款責任),是個好辦法。可還很不夠啊。最難的還是鄉鎮企業,為什麼老是做不大?貸款難是個大問題。難就難在提供抵押、擔保上,本來就是農民,哪能整那麼大動靜?!
財落鎮農村信用社主任趙慶凱説,農村的經濟發展和信用社是真正的魚水關係,誰也離不開誰。現在鎮裏4個信貸員整天都走村串戶地跑貸款。
根據他提供的清單,記者發現,財落鎮近兩年的存款成倍增長,由2億元增加到4億元,但投放到“春種秋收”式的農業生産中的資金僅有1000多萬元,加上在養殖和農業産業化方面的投入,也只有2000多萬元。財落鎮18個自然村中,有兩個村被評為信用村,這兩個村裏的居民5000元以下的貸款不用任何抵押、擔保,而其餘16個村則不然。趙主任説,這兩年發放貸款的條件越來越“科學”,單靠他人的信用擔保已經很少採用了。
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率待提高 |
循環農業,鄉村清潔
中央1號文件提出: 要積極開發運用各種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
走在北京市大興榆垡鎮辛安莊村,家家戶戶門前乾淨整潔。
“我們提前享受了清潔能源的好處。過去也曾臟亂差,但是我們村開展了清潔運動,再加上我們有了能吃農作物秸稈、樹枝的機器,環境好多了。”村民李書明説。
記者來到了秸稈氣化站。“只要燒一個多小時火,燒掉400斤棒子骨兒,全村的人一天做飯、燒水就全夠了。”值班的張樹清老人説,“燒下的渣子還可以還田,有營養,莊稼喜歡。”
“這火很衝,烙餅、燉肉特別快。以前自己燒火做飯煙熏火燎,現在管道直接把氣送到我家的灶臺邊,燒水做飯就跟城裏一個樣,廚房也比原來乾淨多了。”像李書明家一樣,240多戶的辛安莊村村民做飯不用燒柴、燒煤球了,秸稈氣化工程的實施讓他們享受到了城裏人的舒適。
“貴不貴,村民買不買賬?”李書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家裏一年做飯要用12罐液化氣,要花1000元左右,而且每次換氣,要跑到15裏以外的氣站。現在,秸稈氣每立方米僅0.24元,一天用3立方米氣,一年也就不到300元。他家承包了幾十畝果園,每年剪下2萬多斤的樹枝,如果拿到氣站換氣,每年的燃料就一分錢也不用花了。
這一套秸稈氣站要花近200萬元左右,由市區鎮財政合力負擔。1號文件提出發展節約型農業,搞鄉村清潔工程。大興區新農村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焦彥芳説,在農村發展清潔能源,首先要對症下藥,在種植業多的地方搞秸稈氣站,在養殖業多的村搞沼氣。其次,國家投入要和村裏的管理結合起來,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第三,要合理佈局,畢竟農作物秸稈資源有限,村村都搞,資源肯定不夠用,價格肯定會上漲,到時氣站産出來的氣如果超過液化氣的價格就太不合算了。
“村官”解憂,更有奔頭
中央1號文件提出: 積極探索從優秀村幹部中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的有效途徑,關心村幹部的工作和生活,合理提高村幹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
聽説優秀村幹部可以參加考錄鄉鎮公務員,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西蘆城村支部書記趙清余特別高興。他説,現在農村留不住人,後備幹部枯竭,即使大學生村官來了,三年、五年在村裏幹不出來人家就另尋高就了。這個政策好,我舉雙手贊成,年輕人回村有奔頭了,又為村裏帶來了活力。
老趙説,現在好政策不斷出臺,基層幹部的素質必須提高,學慢了就跟不上形勢了。村級幹部培訓很必要,不過,如果培訓離實際遠了,基層幹部就不樂意聽,我們鎮現在實行學校和村幹部一起定題目,這個辦法好。
據悉,遼寧省瀋陽市將制定具體辦法,將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選任為鄉鎮領導幹部。從2006年起,瀋陽市把對村黨支部書記的補貼納入市財政的轉移支付範圍;對於連續三年指標完成好的現任村黨組織書記,經考核認定,給予辦理一次性商業養老保險。
“這些可都是實惠貨!”在沈北新區任村支部書記的吳學寬説。老吳從1991年就是村支書,這些年,他發現村支書越來越不好當了。
老吳介紹,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三提五統,實行“一事一議”,加之對村級財務的管理越來越規範,不少人覺得當“村官”的吸引力不大了。“辦廠子,做買賣,現在能出息的路子多了,村官操心費力的還不討好,有能耐的人未必看得上。”這位口碑頗佳的村支書告訴記者。1號文件中説到要改善村幹部待遇,這讓老吳的隱憂減少了許多。
“我當書記別無求,滿腔熱情解民憂;苦辣酸甜皆甘露,不富村民誓不休。”新民市姚堡鄉中腰堡村黨支部書記徐佔海,這些年來埋頭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2006年“十一”前,徐佔海走上了姚堡鄉黨委副書記的崗位,由“村官”晉陞為“鄉官”。像徐佔海這樣的“村官”,瀋陽去年“十一”前後共提拔了6名。
本報記者 劉建林 劉成友 于 猛 徐元鋒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