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4日 13:03 來源:
[內容速覽]作為國産第三代戰鬥機,殲-10戰機自研製起就備受關注。殲-10實現了空中啟動和空中對接加油,它的任務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
外媒關注我軍裝備殲10戰機 稱性能堪比F-16(圖)
殲10戰機可空中加油 發射精確制導武器(組圖)
來源:南方週末
中國空軍列裝的殲10型戰機升空起飛 圖片來源:航空在線
01樣機從零誕生
殲-10自研製起就雄心勃勃,也因此備受關注──比如,它一開始就鎖定當時最盛行的“鴨式”氣動佈局。作為國産第三代戰鬥機,它的任務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1980年代初,航空工業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方針,即用較先進的殲-7、殲-8 替代部分老式戰機;研製殲-7、殲-8的後繼改進型;以米格-29、蘇-27為主要作戰目標,預研能夠滿足2000年前後作戰需要的先進戰鬥機。
中國一航直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許德介紹,1982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聽了鄒家華(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彙報後,提出要搞一個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飛機,投資5個億。
研製任務交給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也稱611所)。
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文件,批准殲-10立項研製,代號為十號工程──“當時定位F16 ,差距很大。”許德説。
在當時國內一些專家看來追趕F16“望塵莫及”。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殲-8戰機,也只是二代機,而先進的第三代戰機美國的F15、F16和蘇聯米格-29,已經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
時年56歲的宋文驄領銜擔任殲-10總設計師,他此前曾擔綱設計殲-7C,名義上是國産,不過技術仍是仿製蘇聯的米格-21戰機。
經過在全空軍範圍內反復篩選,24人進入試飛員的考核。
第一次上課,飛行員們全都目瞪口呆。“這樣的飛機從來沒見過!”殲-10全部使用計算機操縱,這對早已習慣第一二代飛機拉桿、蹬舵的飛行員來説,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殲-10的設計中,中國首次採用現代飛機設計理念,把人和系統放到一起進行研究,以達到人機一體。“以前都是飛行員適應飛機,現在設計理念變了,設計更人性化,飛行員一進座艙,沒有不舒服的地方。”試飛員雷強説。
1993年,雷強等5人脫穎而出,被確定為“首席試飛員小組”成員──這也是與國際接軌。這一年,品質模擬試驗臺建成,上面的模擬器操作邏輯、燈光照明和座艙內所有設備都跟真飛機完全一樣,試飛員還可以演練不同氣象條件、不同特情的飛行狀態。
從第二代機械傳動戰機,到第三代數字電傳飛機,跨越非常大。從氣動外形佈局,到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從綜合化航電系統,到計算機輔助設計,殲-10完全“脫胎換骨”,僅新成品率高達60%。
一切從零開始。
試飛員成為飛機研製的重要參與者。僅就新型戰機的座艙、起落架等方面改進,他們就提出近千條建議。不僅如此,他們還直接參與設計,飛機的手柄、油門桿等,都是他們用橡皮泥一點一點捏出來的。
設計人員沒有空中感覺,只能依靠飛行員反饋信息,反復改動,不斷完善。
1997年11月,殲-1001架樣機,終於停在起跑線上。雷強被確定為首飛飛行員。
“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
1998年3月23日,殲-1001樣機首飛。
成都軍區溫江機場,人頭攢動。停機坪上,一架黃色涂裝、具有鴨式結構佈局的新型戰機悄然站立──它就是殲-10 。
一二代戰機屬於靜安定飛機,第三代戰機屬於靜不安定飛機。
“通俗地講,靜安定,好比一顆鋼珠放進碗裏,不管怎麼滾動,它最後都能找到一個穩定的支撐點;靜不安定,則好比把一顆鋼珠放到另一顆鋼珠上,理論上講應該有一個點能放得住,實際上總要掉下來。”成飛公司副總工程師苗文中解釋。
國外首飛三代飛機,一般都採用加配重的辦法,使其變成傳統的靜安定飛機,待試飛員完全熟練後再改回來。開始,設計人員也想採用國際慣例,但這樣一來,週期至少延長半年。
總設計師徵求雷強的意見,雷強説:“我們不能跟在人家後頭,也等不起。”他天天泡在飛行模擬器上演練,而不僅僅是膽子大。
雷強身穿特製的橘紅色飛行服,走向戰機。他像喝了酒,滿臉通紅。陪同他的大隊政委抓住他的手,一把脈,150 !雷強默默地爬上懸梯,跨進機艙,一回頭,發現為他送行的試飛局局長臉上挂滿淚水。
點火、滑出、加速、拉桿,飛機躍出地平線,刺向藍天。
戰機繞著機場飛了三圈後,雷強發現油料還有剩餘,就請示再飛一圈。20分鐘後,新型戰機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整個機場一片沸騰。“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走下飛機的雷強無比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