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6日 07:57 來源:
[內容速覽]中日第一次共同歷史研究會議26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日本政府表示對歷史共同研究採取靜觀姿態。 |
來源:東方早報
中日第一次共同歷史研究會議將於26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據悉,會議將討論中日曆史共同研究的一些原則,議定共同研究項目的具體問題,而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將會是雙方今後展開討論的議題之一。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有意回避對此次會議的直接參與和評論,表示將對歷史共同研究採取靜觀姿態。
相關新聞: |
中日曆史共同研究名單公佈 包括含日右翼學者 |
國際先驅導報:中日曆史研究項目將展開 爭議難免 |
為中日曆史問題開鎖
此次會議的中方主席、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日曆史問題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因此不可能通過一次會談就得到解決,這將需要一些時間,希望大家能有耐心。”
步平説,中方此次參與中日曆史共同研究項目的十名專家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專家,還有來自北京大學和社科院其他研究所的專家,參與的專家不完全是專門研究中日曆史的,也有相關領域的專家。
步平還指出,這個研究項目是純學術的角度。他説,我們希望在中日共同歷史問題上不要摻雜太多的感情因素,給我們創造一個良好的討論環境和條件。
日方主席東京大學法學部北岡伸一教授也表示,這次(共同研究歷史)要為中日曆史問題開鎖,在促進中日縮短歷史問題的距離上,這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説:“歷史問題不應當成為中日關係發展的絆腳石,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中國希望走的是和平崛起,而日本也希望與中國在經濟上有更密切的合作。”
對於如何具體解決隔膜很深的中日曆史問題,北岡回答説:“歷史這問題,不能説解決,只能説彼此可相互理解。”
討論南京大屠殺
關於會議可能涉及的問題,北岡稱,“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將會是雙方展開議論的課題。但是,我們希望中國了解,其實在日本只有一小撮人不願承認這段歷史,並非全部。”據悉,日方打算詳細研究從二戰結束到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的歷史過程,通過重溫這段歷史,強調構築面向未來關係的重要性。
此外,為保持研究的客觀性,日方正考慮向中方建議,邀請歐美等第三國的專家參與部分討論。
分歧仍然很大
有專家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後,在對華政策方面進行了調整,中日領導人的接觸,為兩國關係的改善提供了保障。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任蘇智良表示,兩國進行歷史共同研究是一件好事。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雙方在戰爭的性質和事實上分歧仍然很大。
作為中日韓三國共同出版的《東亞歷史共同讀本》的編著者之一,蘇智良提醒説,中日坐下來對歷史問題進行共同研究固然值得歡迎,但研究的過程將充滿了艱辛,不能就此盲目樂觀。對於討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眾多存在爭議的歷史事實,蘇智良認為,本次參與共同研究的中方成員均具有豐富的歷史理論研究功底。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中,即使在與日方團隊中的保守主義者針鋒相對時,中方不應也不會感到懼怕,一定會坦誠相待,用歷史事實説話。
有消息説,雙方學者準備趕在中日簽署《友好條約》30周年之際,即2008年結束共同歷史的研究,提交歷史共同研究的成果報告。對此,蘇智良表示,別説兩年,就算20年也未必能就歷史問題達成100%的共識,因此他預計,屆時提交的報告將有很大部分會是雙方各説各的。“但是,就算是這樣,也值得慶賀,至少兩國人民可以在這份報告中看到事實的真相。”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