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日關係踏上新起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9日 07:51 來源:新華網

    10月8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專電(李忠發、榮燕)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8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時引用南宋詩人辛棄疾的兩句詞來形容發展中日友好合作關係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這成為詮釋2006年中日關係發展軌跡的最好注腳。

    安倍10月對中國進行“破冰之旅”,兩國領導人就構築基於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係達成共識。正如國務委員唐家璇日前所説:中日關係已打開持續5年的政治僵局,正站在新的起點。

    高層接觸疏通政治阻塞

    過去幾年,由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一意孤行,執意多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兩國首腦互訪陷入中斷,這在邦交國家關係中非常罕見。安倍甫一上任即首訪中國,也是日本領導人5年來首次訪華,訪問本身就意味著中日關係取得重大突破。

    隨後,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安倍11月在河內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再度會晤。

    中日高層交往的恢復,對兩國而言無疑有著重要的象徵和現實意義,其作用不可替代。這可以促使兩國由冷趨暖的關係繼續向著改善的方向發展,對提升兩國民眾間友好感情也有著重要的正面引導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説,安倍訪華後,中日關係處於一個政治上恢復、發展和升溫時期。中日領導人頻繁接觸,表明兩國關係發展呈現良好勢頭,對於疏通小泉時代的政治阻塞,強化各領域、多渠道友好合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從小泉時代的中日高層交往中斷,到安倍上任後高層頻繁接觸,兩國政治關係實現了重大突破。中國前駐日本大使徐敦信表示,從目前兩國高層交往情況來看,中日政治關係已經步入了正常軌道。

    “政暖”欲促經濟再上臺階

    中日關係持續“政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的良好氛圍。統計顯示,2004年,日本保持11年的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被歐盟和美國超過,退居第三位。此外,今年上半年日本對中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實際投入的總額為22.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4%。

    但專家認為,據此就下結論説“政冷”已經導致“經涼”,言之尚早。實際上,兩國經貿合作受政治關係的影響相對並不是很大。過去5年,中日貿易額翻了一番,2005年達到1844億美元,2006年有望突破2000億美元。

    這種現象也充分説明,中日經濟關係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

    從日方講,安倍一直高度重視日中經濟合作。他上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日中經濟關係密不可分……我希望進一步推進兩國在環境、能源、金融、信息技術和知識産權等領域的合作。”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在短時間內訪華的一個重要動力是來自日本經濟界的壓力。日本經濟界迫切希望打開雙方關係僵局,擔心政治僵局最終將導致經濟往來的冷淡。

    隨著中日政治關係的逐步改善,專家普遍認為,兩國高層的良性互動會為兩國經濟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持。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軍紅説,現在中日政治關係趨暖,兩國間大的經濟項目進展很快,很多已進入政府談判階段,這在“政冷”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的。“政暖”為經濟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做了有效鋪墊。

    國民感情仍需倍加呵護

    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

    面對處於恢復性增長期的中日關係,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言之切切:中日兩國友誼之花,仍然需要精心呵護,國家關係的發展需要政治家的高瞻遠矚,同時也需要廣泛而堅實的民眾基礎。

    中日民間友好往來一直是推進中日友好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過去5年,兩國的政治關係及兩國國民相互友好的情感跌到了自兩國邦交正常化以來的谷底。

    儘管如此,堅持中日友好仍然是兩國人心所向。日中友好七團體負責人首度聯袂訪華、一系列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項目緊鑼密鼓地展開……中日友好人士一直在為破除兩國“政冷”堅冰、改善中日關係不懈努力。

    高洪指出,國民之間的感情是兩國政治關係的重要基礎,民意也往往與政府意願相關聯。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對兩國民眾間感情有著重要的正面引導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11月底發表的一份輿論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民眾認為最應該加強與中國的關係。該報分析,改善和加強日中兩國關係,並非僅僅是日本政治家的功勞,而是早有廣泛的民意作為輿論基礎和支撐力量。

    新一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首席委員小林陽太郎説,安倍訪華以後,兩國高層互訪明顯增多,而日本民眾也“松了一口氣”。很多人對未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持積極心態。

    國家主席胡錦濤上月在越南河內會見安倍時也專門提到要增進兩國國民的友好感情。擴大兩國人員往來尤其是青少年交往,加強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培育兩國人民的親近感,不斷鞏固中日友好的根基。

    共同做好推進中日關係發展課題

    中日雙方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和促進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的健康發展達成一致,從而實現了安倍此次訪華。雙方同意努力構築戰略互惠關係。

    徐敦信指出,“戰略互惠”是中日雙方從大局著眼、從根本利益需求出發為兩國關係做出的新定位。

    儘管2006年中日關係出現重大轉機,此間輿論還是認為,今後的道路並不能保證一帆風順,其中,歷史問題、台灣問題等敏感問題仍需妥善處理。

    “政治關係步入正常軌道,但卻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要繼續前進,還需要雙方用前瞻性思維、大局觀念,用實際行動落實達成的共識。”徐敦信説。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後,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要發展日中關係的願望,並在歷史問題上表現出積極姿態。他承認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並表示日本接受遠東軍事法庭審判結果,不對審判結果表示異議。

    中日雙方在安倍訪華時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中明確表示,年內啟動中日學術界共同歷史研究。兩國外長也在越南河內會見時就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問題達成了一致。雙方認為,應基於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年內舉行第一次會議,爭取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的2008年內發表研究成果。

    徐敦信表示,中日雙方通過這種形式進行溝通,有助於雙方減少分歧,擴大共識,這樣的新氣象對改善中日關係大有裨益。

    在台灣問題上,安倍也明確表示,日本將繼續按照日中聯合聲明確定的原則處理台灣問題,這一立場沒有變化。

    專家認為,只要雙方遵循中日之間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中日關係就能順暢發展,否則就會停滯,甚至出現倒退。

    正如胡錦濤主席所闡述的那樣,當前中日關係發展正處於重要時刻。兩國領導人有責任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牢牢把握兩國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繼續保持兩國關係發展的良好勢頭。

    為維護和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雙方應該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審視中日關係,努力實現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大目標。展望未來,兩國面臨著開創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互利合作新格局的共同課題。

責編:張蘭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