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接受相同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公平。促進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不懈追求的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真正把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於各級各類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努力做到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特別是享有接受相同質量教育的權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二,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城鄉教育發展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配置不合理。因此,不僅新增教育經費應主要用於農村,存量也應做適當調整,盡可能向農村、向貧困地區傾斜。要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儘快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讓每個農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學。要繼續實施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經費附加應優先用於薄弱學校改造,切實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第三,健全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制度,積極推行學生貸款制度,建立各種形式的獎學金制度,實施勤工助學制度,開展特殊困難補助,實行學費減、免制度,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分配的宏觀調節力度,逐步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義將學校分為重點和非重點,堅持實行小學和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加強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促進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積極推行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公平分配到初中的辦法。
第四,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立和形成遍佈城鄉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溝通,促進學習途徑、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努力創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條件。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活動,營造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濃厚氛圍,促進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