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知識工人有力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1日 19:48 來源: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藍領專家──孔祥瑞




  >>>進入論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全國勞動模範、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隊長孔祥瑞,人稱“藍領專家”。由於他在技術革新方面成績卓著,他的名字在天津港盡人皆知。

  孔祥瑞完成的技術革新項目,無論大小都充滿著智慧與巧思。由於他的技術革新,使得機器設備更加完善,工人們用起來更加安全順手。據統計,孔祥瑞在30多年的一線生産中,共完成了150多項技術改造。

  孔祥瑞對技術改造的熱情,源於一次機器故障。1995年,孔祥瑞在港埠六公司做固機隊隊長,掌管公司裝卸生産的大型門吊機。有一次,六台新引進的新型門機同時出現故障,嚴重耽誤了工作進展。經過孔祥瑞和工友們的分析,發現原來這些新設備在設計上有缺陷,但是由於工人們對新設備的構造原理不了解,未能及時發現並採取措施,導致設備全面癱瘓。這件事卻讓孔祥瑞久久不能釋懷,他表示,絕不能當技術設備的奴隸。於是,他開始了漫長艱辛的技術攻堅之路。

  孔祥瑞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技術攻堅難度很大。為了提高業務能力,他虛心請教,認真研究,在學習和摸索中不斷成長,終於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一名“藍領專家”,一項項技術革新也隨之誕生。由他發明的“門機主令器星型操作法”技術,推出當年就為公司創效1600萬元,被天津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操作法”,成為天津市職工十大優秀操作法之一。

  孔祥瑞不僅自己術業有專攻,他還把知識和技能慷慨傳授給工友們。他説,要讓工友們人人都成為“藍領專家”。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靜:

  如果一個普通的工人能夠為企業帶來8000萬的經濟效益,您是不是會覺得很驚訝呢?如果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他30多年的生産一線工作中,成功地完成了150多項技術革新,有的獲得了國家專利,有的以他的名字命名,您是不是很佩服呢?這個人就是全國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的隊長孔祥瑞。

  對於孔祥瑞這個名字,絕大多數觀眾都會感到很陌生,但是在天津港,孔祥瑞這個名字卻是響噹噹的。且不説港區裏隨處可見到宣傳孔祥瑞的大小張貼畫,就是隨便攔下一位職工問起孔祥瑞,都能對他的事跡説出個一二三來。

  記者:

  我想問一下您是這個港口嗎?

  天津港集團公司職工1:

  對。

  記者:

  您知道孔祥瑞嗎?

  天津港集團公司職工1:

  知道,那是我們港口的坐標。

  記者:

  坐標。

  天津港集團公司職工1:

  勞模。

  天津港集團公司職工2:

  當然知道了。那是我們天津港的大名人、大能人,藍領專家、藍領工人。

  天津港集團公司職工3:

  全國勞動模範,是我們煤碼頭的隊長,這個我們都知道。

  最讓天津港的職工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孔祥瑞完成的那些技術革新項目。在採訪孔祥瑞的途中,車一進入煤碼頭,陪同我們採訪的朱連義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

  朱連義 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技術部副經理:

  這裡就是我們的翻車機房,這裡也有我們孔隊的技改技革。

  記者:

  就這個藍房子嗎?

  朱連義:

  對。你看這就是我們翻車機推車機的一個挂鉤裝置,當時只是一個簡單的連桿,因為這屬於一個硬碰硬的裝置,這塊很容易受到一些損壞、斷裂。

  記者:

  一般多長時間就要更換一次這個?

  朱連義:

  這個有時候一個月左右可能就換一次。後來孔隊發現這個問題以後,對這個東西進行了一些技改技革,就是增加這樣一套接頭裝置,這樣一個來説,減少了應力,減少了它的損壞。

  在不到兩公里的路上,我們就見識了孔祥瑞的七八個技術革新項目。而從技術上講,有的只是在原來的機器上增加了一個小螺絲,有的不過是對操作方法做一個小的改動等等。這些在外行人的眼裏似乎很簡單,但是在行家看來卻充滿了智慧與巧思,因為每一項技術革新都使機器設備更加完善,工人們用起來更加安全、順手。

  朱連義:

  這個連接是通過三個螺栓進行簡單連接,拆卸也非常方便,對我們維修如果出現故障以後,維修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

  類似這樣的一些技術改造項目,孔祥瑞在30多年一線工作中完成了150多項。在一台正在工作的設備前,我們終於見到了孔祥瑞。

  記者:

  你好孔隊,我們是《焦點訪談》的記者。

  孔祥瑞:

  您好。

  孔祥瑞每天都要對碼頭上的各種設備的工作情況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一分鐘都不耽誤。

  孔祥瑞 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隊長:

  我們工人天天跟這些設備打交道,最能看出它的毛病,哪兒有毛病我們最清楚。設備存在隱患了,我們必須得改,不利於安全的必改,還有不便於維修、保養的必改。

  説起對技術改造的熱情,孔祥瑞給我們講了這樣一件事。1995年,孔祥瑞在港部六公司做固機隊隊長,掌管公司裝卸生産的大型門吊機,當時天津港正值快速發展階段,港口裝卸任務非常繁重,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六台新引進的新型門機卻同時出現了故障,集體歇工了。

  孔祥瑞:

  出現情況以後,貨源、貨主在那兒等著、看著,煤就在碼頭放著,船在這兒停著,門吊全癱了,這不把人急死嗎?

  原來這些新設備在設計上有缺陷,但是由於工人們對新設備的構造原理不了解,沒有及時發現和採取措施,導致了設備全面癱瘓。經過12個小時的緊張維修,故障終於排除了,但是這件事卻讓孔祥瑞久久不能釋懷。

  孔祥瑞:

  我們就當先進設備的奴隸了,我認為來講,我們絕不能當奴隸,我們絕不能在新的設備上光流汗,成天搶修,成天忙活啊。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聰明才智,用我們自己學到的知識來改變它。

  11年前的那件事讓孔祥瑞下定決心,不再被機器牽著鼻子走,但這對於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來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找來了所有使用設備的説明書,一頁一頁地摳,不懂就問,不明白就查資料,而每次設備出現故障,他都會把原因、修理過程等細節一一記在筆記本上,認真地研究、琢磨。在不斷地學習和摸索中,孔祥瑞漸漸摸透了這些設備的脾氣和門道,他從原來只是為了自己生氣而工作的普通工人,成長為一名藍領專家。

  孔祥瑞:

  我説絕對讓你壞不了,明天早上我修你,你就規規矩矩給我幹到明天早晨;我説今天兩個小時把你修好了,兩個小時我給你修好你給我幹活,你就得給我幹活;夜裏我睡覺了,你不許壞,就不許壞,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我們的生産得保障了,而且我們企業才能發展。

  2001年,天津港提出建億噸大港的目標,給孔祥瑞所在的六公司下達的任務指標是年裝卸貨物2500萬噸,要完成這個任務,他們的工作效率必須再提高30%。

  任強 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技術部工程師:

  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大家都認為沒門,這絕對不可能了。後來有的老師傅就提出來了,師傅就跟孔隊説了,這個要想完成,除非再買新的門機。否則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在時間利用已經幾乎到了極限了,大家連中午吃飯的時間都搭進去了,吃飯不停手,兩班司機輪換。孔隊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經過分析,最後耐心跟我們大家説再增加門機的數量是不可能的,咱們只能從技術上,從設備上挖潛。

  那麼如何在設備上挖潛呢?孔祥瑞認真觀察門機工作的每個細節,他發現當門機取料抓起一斗貨物旋轉到船的正上方時,按照操作規程,是先把抓鬥打開卸下貨物,等抓鬥完全清空後,再把抓鬥提升到足夠出艙的高度旋轉出來。孔祥瑞靈機一動,如果加快抓鬥的卸貨速度,不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嗎?

  任強:

  抓鬥打開,打開的同時抓鬥上升,貨也下放完了,也放完了,然後我這個抓鬥的高度也足以出艙了,也足以出了,把這兩個步驟合二為一了。

  孔祥瑞依據設備的原理,把原來控制抓鬥卸貨的操作手柄軌跡由原來的“十”字型改為“星”字型,使抓鬥卸貨時一步並做兩步走,提高了卸貨的速度。

  任強:

  通過我們測算,每一個工作循環可以節約的時間是15點8秒。

  記者:

  15點8秒意味著什麼?

  任強:

  意味著我們這一個工班下來,一個八小時單臺門機可以多做480噸貨。

  這項技術革新,當年為公司創效1600萬元。而孔祥瑞創造的門機主令器星型操作法也被天津市總工會命名為“孔祥瑞操作法”,成為天津市職工十大優秀操作法之一。

  孔祥瑞:

  《咱們工人有力量》這首歌我特別喜歡,咱們工人有力量。原來在我們最早天津港起步的時候,我能扛200斤包子,你扛100斤還扛不下來,我扛十趟,我扛2000斤,你這十趟連1000斤扛不了,我就比你有力量,是吧?現在我又總結一句話:我們工人有知識、有技能才有力量。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公司提出的“發展港口 成就個人”的口號更加激勵了孔祥瑞鑽研技術、不斷創新的慾望。2003年底,孔祥瑞被調到了煤碼頭公司一隊當隊長,剛上任,他就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這裡正在使用的取料機電纜捲筒由於當初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天氣的因素,一到冬天電纜結冰加厚,進入捲筒後直徑加大,經常出現出槽故障,造成系統停機。

  賈鐵柱 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副隊長:

  孔隊到現場一看就急了,問我們你這個東西以前掉過嗎?掉下來沒掉下來過?我們實話實説,以前掉下來過三次,這是我經歷的。掉三次怎麼不解決呢?當時很嚴厲,問得我們啞口無言。

  原來這是新從國外進口的設備,每次出現故障後,工友們都會找來技術人員維修,自己卻從來不敢輕舉妄動。難題再一次擺到了孔祥瑞的面前,他在機器旁一蹲就是好幾天,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在電纜捲筒上加上了兩個壓輪來防止電纜脫落,還在電極上加裝了一個制動裝置,一旦有電纜出槽的危險就會報警,並自動停機,這樣電纜出槽的故障隱患就徹底排除了。

  賈鐵柱:

  他就有這膽,我們認為這設備是洋設備,人家設計理念應該是很先進的,不需要再改動了。但是他不這樣認為,他就一句話,他説,再好的設備,也有不適應國情的地方。

  龔延鋼 天津港集團公司煤碼頭分公司操作一隊代隊長:

  他自己常講,公司領導把他放到這個位置上,首先他作為一名共産黨員,而且是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所以他覺得在這個崗位上要對得起國家,要對得起黨,對得起公司領導對他的期望,所以説這種責任,再加上他30多年的工作,對於企業的熱愛,一直支撐著他一直走到現在。

  當我們結束採訪去和孔祥瑞告別的時候,他正在隊裏和工友們一起進行業務培訓,對最近經常出現的一個電機做分析,尋找排除故障的方法。據説這樣的培訓,他們每週都要進行一次。孔祥瑞説,他要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工友們,使他們隊人人都成為藍領專家。我們沒有打擾他,希望他的願望早日實現。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靜:

  孔祥瑞的事跡讓我們再次想起了那句老話“知識就是力量”。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廣大一線的普通勞動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國家呼喚一支知識型的産業工人隊伍的出現。孔祥瑞愛崗敬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刻苦鑽研技術、勇於探索創新,他應該成為我們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標桿。

責編:復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