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消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説的是一個與人交往的良好禮節,體現的是對當地的尊重和認同。這也是獲得朋友的必要禮節。這樣的歌唱得越好,越能獲得當地的朋友和接納。
法國總統希拉克就很會唱“中國歌”。此次中國之行,他再一次向中國人民展示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愛好和熟悉。他每到一處,都有豐富的文化交流活動:參觀李白銅像,再一次參觀古都西安,興致勃勃訪問漢陽陵博物苑和陜西歷史博物館……從網上的許多評論看來,網友們對這位能吟誦唐詩、諳熟青銅器的法國總統充滿了好感。人們因為這位從遙遠歐洲來的客人,竟對中國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喜愛和了解,而産生深深的共鳴。
到中國訪問的外國元首中,希拉克恐怕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外國領導人之一。
跟很多訪華的別的國家領導一樣,他也帶著巨大的商業團,訪問中會簽署大量的協議、合同,可是,這樣的經濟行為在文化的氛圍中,似乎也顯得有了人文氣息。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來自民間,來自一個民族血脈的最深處,是一個民族成百上千年的精神積澱。認同和尊重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對這個民族最深厚的認同。這種力量比純粹經濟的力量要來得優雅,來得更深入人心。純粹的經濟交往,雖然是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必要,但總是顯得“生意化”,顯得功利些。
從希拉克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看來,他絕對不是作秀,而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真正的愛好和認同。更何況,他所最喜愛的,正是那些很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事物或人物,像青銅器,像詩人李白。這樣的認同,最能獲得中國人的共鳴。我想,這也是希拉克和法國在中國人心目中印象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希拉克擔任法國總統期間,中法的文化交流也進入了全新的時期,紅紅火火的中法文化年在兩國開展,顯示著兩國文化交流的熱力。
一個外國元首認同我們的文化,我們並非是因此就感到自鳴得意,這裡只是在分析文化交流的力量。熱愛自己的文化,恐怕是所有民族所有人的共性。溫家寶總理訪問德國期間,筆者作為記者也曾聽他侃侃而談德國的文化,談歌德、萊布尼茨,筆者後來問一些德國聽眾的感受,自然感受到他們對這位中國領導人的好感。
因此,在國際交流中,如果加入更多的文化交流,這個世界也許會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到各個不同的山上,唱好當地的歌,怕是贏得朋友的不二方法。國家之間的交流,更多一些文化的因素,心靈會更親近。
責編: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