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長征勝利70週年網上展覽館
專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
| |
| |
|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的大型主題展覽在軍博開展後,吸引了眾多觀眾。一些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也趕到了現場。儘管都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但往日的經歷依然清晰地留在老人們的記憶中。在現場他們將一個個長征中發生的故事講給周圍觀眾聽。傾聽老紅軍們的回憶,許多觀眾再一次被紅軍戰士視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不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長征精神所感動。
| |
| |
| |
96歲的老紅軍方強18歲參軍,1934年跟隨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在這次展覽上,他觸景生情,為大家唱起了《紅軍歌》。現已88歲的張文老人13歲參加紅軍,隨紅四方面軍從江西走到了陜北,行軍途中張文和戰友們到處書寫標語鼓舞鬥志、瓦解敵軍。當她看到展覽上陳列的長征標語時,也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長征中,國民黨統治集團糾集數十萬大軍企圖置紅軍于死地。然而,英勇的紅軍以驚人的毅力、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破了優勢敵軍窮兇極惡的圍追堵截。許多老人對當年戰鬥的殘酷歷歷在目。
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克服了種種考驗人類生存極限的惡劣環境。先後翻閱大小雪山20余座。紅軍指戰員物資供應極其匱乏,甚至連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饑腸轆轆的紅軍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皮帶充饑。展覽中,《雪山忠魂》的雕塑吸引了許多觀眾,它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兵站部吳部長率部翻閱黨嶺山時,發現許多戰友的遺體被埋在雪裏。有一支胳膊伸出雪堆,拳頭緊握。他們掰開這只手一看,裏面是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入黨。”劉志海臨死前唸唸不忘的是交上黨費。
[詳細內容]
翟樹傑: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焦點訪談》。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6年的10月22號,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這三大主力紅軍,經過艱苦卓絕的25000里長征後,在甘肅會寧全部會師,25000里長征勝利結束。
有人説長征是一段神話,長流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裏,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引無數的百姓今日重讀25000里。走進北京軍事博物館正在舉行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去聽那些還健在的長征親歷者,那些八九十歲的老紅軍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豈不是我們重讀這段神話的最好機會。
張文老紅軍:那不是我嗎?
記者:哪個是您?
張文:左手第二個。
記者:第一排這個嗎?
張文:這個,那個人是鄧大姐,鄧穎超。
這位已是88歲高齡的老紅軍名叫張文,在展覽上她看到了一幅自己以前和部分女紅軍的合影,非常激動。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展覽,真實生動的再現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和光輝歷程。70年後,當年浴血奮戰的長征親歷者們都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儘管歲月流逝,但往事的經歷依然清晰的留在他們的記憶之中。
現年已96歲的老紅軍方強,18歲參加紅軍,1934年跟隨紅軍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在這次展覽上他觸景生情,為大家唱起了他常唱的《紅軍歌》。
方強老紅軍:《紅軍歌》,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全國人民。
老紅軍張文出生在重慶市的潼南縣,她13歲參加紅軍,隨紅四方面軍從江西走到了陜北,行軍途中為鼓舞鬥志、瓦解敵軍,她到處書寫標語,當她看到展覽上陳列的長征標語時,立刻想起了當時的情景。
老紅軍張文:在四川的時候,我們刻的那個標語叫“赤化全川”。
記者:在這兒,您看,看見沒有,上面那個。
張文:“赤化全川”標語上那兩邊都是大山,就刻的那字到現在都還有。
記者:這回就是跟著那個拍的。
張文:很高很高,誰也上不去,刻這字很不容易的。
記者:説是紅軍標語之王寫得最大的一個。
張文:到現在都還有。
紅軍長征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中國光明與黑暗兩種勢力殊死搏鬥的過程,當時國民黨統治集團糾集數十萬大軍,採用各種手段對革命力量進行血腥鎮壓,對於這段歷史,今年已是90高齡的劉月生老人記憶猶新。
劉月生,湖南茶陵人,14歲參加紅軍,跟隨紅二軍團經歷了長征的全過程,他向記者追憶起了他的叔伯哥哥犧牲的情形。
老紅軍劉月生:我給你講,參軍的來講,有我一個,還有一個叔伯哥哥,我那個叔伯哥哥已經是到紅軍裏面當了司務長,以後紅軍撤出了我們縣,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抓去了,身上澆上煤油,把他燒死了。
然而英勇的紅軍以驚人的毅力、非凡的智慧和勇氣打破了優勢敵軍窮兇極惡的圍追堵截。
今年92歲的羅應懷13歲參加紅軍,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在戰鬥中他出生入死,曾先後十幾次負傷。
記者:這是哪個戰役?
羅應懷:嘉陵江。
官兵:突破嘉陵江東岸的時候,他這個左手跟這個手同時負傷。
記者:那會兒您19歲?
羅應懷:嗯,我那個腿後來抗戰打斷的。
記者:臉上這一塊彈片。
劉月生:這個是六零炮彈打的。
記者:手上還有。
劉月生:這個手上是飛機炸彈炸的。
記者:也是在長征期間?
劉月生:長征期間。你看從這裡,這一塊兒,從這裡進去,從這裡開刀出來的彈片。
記者:這是在哪一段留下來的?
劉月生:湖南的高粱坪,不管是鋸腿、鋸胳膊,在長征裏面負了傷要開到的話,做手術全是沒有麻藥,咬牙。
1935年6月,紅軍達到雪山腳下開始了征服人類生存極限的鬥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打鼓山等21座雪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並時常有狂風暴雪。經過長途跋涉和一路作戰,已經疲憊不堪的紅軍指戰員物資供應及其匱乏,甚至連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要翻越這樣的雪山,可以説是一場嚴峻的生死考驗。
張文:我們沒有穿的,也沒有雨衣,下了雨衣服濕了以後,在身上溻幹了又穿,行軍又走。
劉月生:有這個我跟你講,你要是雪山草地有這個,過雪山過草地要是有這麼個穿上,那還頂大事,我跟你講都是穿著單衣,單衣還不是軍衣,有的有軍衣,有的就是老百姓的衣服穿上,長袍就去一截,現在像你們穿這麼漂亮,毛主席也穿不上,朱總司令都穿不上你們那麼好的衣服。
饑腸轆轆的紅軍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皮帶充饑。這是挖野菜、割皮帶的刀具,這是煮野菜用的茶缸,這根皮帶是發給紅軍戰士肖朝中的戰利品,過草地時吃掉了一截,剩下的半截成為永恒的紀念。
劉月生:怎麼會吃皮帶呢?過草地的時候,每個人備了一塊生牛皮沒有硝過,生牛皮或者是生羊皮,把這個生牛皮、生羊皮做成斗笠,這是一個,再有一個,因為穿得很少,就在腰圍個皮帶,把生牛皮、生羊皮做成皮帶,做成腰帶,還有的沒有草鞋,都是打赤腳走,走雪山草地,這些在腳上做草鞋,到了最後沒有吃的時候,把這些都吃了:燒著吃,燒著吃,煮著吃。
在與惡劣的環境抗爭的過程中,紅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行軍途中不斷有人倒下,長眠在雪山草地之中。
羅應懷:沒有吃的,沒有力,走不動,吃草,前面的部隊把草全部吃了,後面的部隊就沒有,我們在後面,看到了犧牲的人,也沒有地方埋,都躺在那裏,幾百幾百的死啊。
劉月生:進去草地一個禮拜,我們兩邊躺著的全是同志的屍體,因為缺糧走不出來,沒有吃的,餓死了,有的蓋著草,有的蓋著樹葉,到那兒你看著這些不難受嗎,我們走一路看到這些都掉淚。
這座名為“雪山忠魂”的雕塑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兵戰部吳部長率部翻越黨嶺山時,發現許多戰友的遺體被埋在雪裏,有一隻胳膊伸出雪堆,拳頭緊握,他們掰開這只手一看,裏面是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政治黨員,1933年入黨,劉志海臨死前,唸唸不忘的是交上黨費。
劉月生:這個軍隊裏面,當時很多裏面的共産黨員,我跟你講,當他自己已經活不成了,我身上還有錢,就是説拿到它交黨費,一點也不奇怪,當時紅軍的共産黨員來講,都能做到。
記者:什麼東西能支撐他有這麼強的信念?
劉月生:作為共産黨員可真是起作用,那要&&衝鋒陷陣,我們連長是個共産黨員,我們連長經常過去打仗,就是一句話:“跟我來”,你別看那個電視上説的“跟我來”是真的,不是假的。
觀眾:老一輩給我們打下的江山,我們來享福,他們這一輩流血犧牲掙來的幸福,我們太激動了。
觀眾:很受教育的,人民今天這個幸福生活是不容易來的。
觀眾:到我們這一代人要好好珍惜,我們要好好地教育下一代。
翟樹傑:能親耳聆聽這些長征親歷者的講述,應該説是一件幸事,所以在記者採訪這些老紅軍的時候,老人走到哪,一大群的觀眾就跟到哪,講到動情處,講的人和聽的人都流下了眼淚。長征已經過去了70年,那麼到底是一種什麼力量讓他穿越了幾十年的風霜,依然震撼著今天的人們?應該説是永恒的長征精神,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正在進行民族復興的新的長征,在新的長征的征途上這種精神更加珍貴。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