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艾滋病防治從“道德至上”邁向“理性多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2日 11:15 來源:新華網
專題:共同關注高致病性禽流感

  新華網宜昌10月22日電(記者江時強 黎昌政)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近年來,中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從“道德至上”的觀念邁向“理性多元”,防治工作正日趨務實理性。

  中國是個傳統觀念深厚的國家。從傳統觀念出發,對商業性行為者、吸毒者和其他邊緣化、易受傷害人群的保護型艾滋病干預,往往被認為是對賣淫嫖娼、吸毒、同性戀等不道德違法行為的容忍和放縱。在這種情況下,感染者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同時也使防治工作面臨不少困難。

  面對日益嚴峻的艾滋病防治形勢,中國政府選擇了務實理性的態度。保護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合法權益,規定艾滋病檢測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對艾滋病感染事實進行保密,為已感染的人提供關愛和治療,確保法律不阻礙針對吸毒者和性工作者開展的減少危害策略。

  靜脈注射毒品是中國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為實施全面及時的防治,中國除將措施寫入法律法規、加大對重點人群的檢測、實施美沙酮維持治療、清潔針具交換外,2001年以來還陸續制定了《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艾滋病防治條例》等,為防治措施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日前在宜昌舉行的艾滋病防治高層論壇上,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主任吳尊友博士介紹説,這些防治措施,不僅可以控制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而且還可以預防或延緩向一般人群擴散,對全面控制將起決定性作用。據了解,截至2006年9月底,全國已有100多個區縣開展針具交換工作,目前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人數達2.6萬人。

  中國男同性戀人群中的HIV感染率已超過1%,已成為僅次於靜脈注射吸毒的第二大高危人群。2003年,中國艾滋病性病防治協會成立社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2005年,中國衛生部以公開的官方文件要求,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高危人群行為干預隊”要面向同性戀人群開展工作。在全國逾20個大城市建立以當地同性戀志願者為主體、通常專業人員僅提供技術指導的工作組。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性健康中心醫生、被稱為中國“在同性戀人群中進行艾滋干預第一人”的張北川教授説,近年來,中國男同性戀者由明顯沉寂和孤立的隱蔽個體,演變成部分半公開或公開的、活躍的一定組織化群體。在現實社會和網民中,男同性戀問題出現了越來越多被主流社會接納的現象。這對同性戀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是有積極意義的。

  吳尊友認為,目前全面落實這些措施還面臨著一些困難,社會吸毒人群不易接受,使他們很難重返社會;部分基層幹部對美沙酮、針具交換等防治措施認識不到位,影響措施落實;防治隊伍人力不足和經費不足。儘管面臨著這些困難,但防治工作將繼續推進。(完)

責編:劉彥妤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