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消息:“偉大壯舉 光輝歷程”展覽,共展出了6枚銀元。它們共同見證並講述著紅軍長征中的故事。
10月21日,記者再次走近這些文物。序廳浮雕左側墻壁上,陳列著一枚沾著泥土、面額無法辨認的銀元。這是紅軍長征出發時,中央革命根據地一位老大娘送給紅軍的1枚銀幣。武警北京總隊十五支隊政治處主任劉興朝仔細品味這枚銀元後,告訴一同前來觀展的武警戰士:“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我們作為紅軍傳人,絕不能忘本呀。”
展廳的第六部分,3枚1圓的銀元和1枚5分的銅幣,令觀眾久久駐足。講解員説,這是朱德和康克清保留下來的,數十年來,這4枚硬幣跟隨朱德、康克清轉戰南北。生活再艱苦、戰鬥再頻繁,他們都珍存著,一直到全國解放。1959年,軍事博物館籌建時,他們將4枚硬幣捐獻出來。3塊銀元和1枚銅幣,承載著人民軍隊官兵一致、生死與共、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也蘊含著朱德、康克清為革命高瞻遠矚、患難與共,忠於黨和人民的偉大品格。
在雕塑《雪山忠魂》底部的小玻璃盒內,1枚小小銀幣和1個黨證,講述著這樣的故事: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兵站部吳部長率部翻越黨嶺山時,發現有許多凍僵的戰友遺體被埋在雪裏,有一隻胳膊伸出雪堆,拳頭緊握。他們掰開這只手一看,裏面是黨證和1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入黨。”同志們都默默地低下了頭。聖潔的雪山,銘刻著烈士的英名;英雄的身軀,鑄成了巍峨的雪山,最後1塊銀元的黨費,深深撞擊著觀眾心靈。
另外1塊銀元,是朱德原警衛員羅衛保存的。1935年6月,紅軍走到四川懋功,羅衛因病重留在當地。朱德囑咐他好好養病,並給他20塊銀元。羅衛病好後,衝破千難萬險,重新參加革命,並把1塊銀元作為對這段歷史的懷念留了下來。長征勝利40週年時,羅衛到軍事博物館參觀展覽,把這塊銀元及在長征時繳獲敵軍的皮公文包,捐給了軍事博物館。
一枚枚普通的銀元,見證著一段段歷史,也留給了人們無盡的思考。河北師大的一名學生觀展後在留言簿上寫道:“長征精神是黨的財富,是民族的財富,願世世代代相傳。”
《人民日報》 (2006-10-22 第04版)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