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呂諾 )小手緊握一截鉛筆,清亮的眸子充滿求知的渴望──1991年4月6日,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鄉張灣小學一年級學生蘇明娟抬頭望向黑板時,那瞬間的眼神定格為一幅打動了千萬人的照片──《我要上學》。
這個家庭貧困的大眼睛女孩受到各方關注,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讀完了小學、中學並上了大學,走上了工作崗位。近日,蘇明娟參加了“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為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捐出了1000元積蓄。
人們發現,“大眼睛”由受助者變成了捐助者。而隨著政府將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體系,以資助農村貧困地區兒童繼續學業為宗旨的希望工程,援助的對象和方式也已經悄然發生改變。
教育部部長周濟曾説,新中國成立後,在財力非常薄弱的情況下,發展義務教育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慢一點,過上若干年後我們再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一種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發動大家快速推進九年義務教育。
面對千千萬萬兒童“我要上學”的渴望,年輕的新中國選擇了“人民教育人民辦”。希望工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動員公民來幫助和蘇明娟一樣的特困家庭的孩子完成義務教育。
2000年,中國向世界宣佈已經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周濟説:“我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應該衷心感謝全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群眾的支持,使得我們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
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並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讓更多的農村貧困孩子走進課堂,以此改變他們的命運和當地的落後面貌,是黨和政府一直關心的大事情。近年來,中央大幅度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了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有力推動了農村教育的發展。稅費改革後,農村義務教育從基本由農民來辦轉為基本由政府辦。2004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80%已經由政府承擔。但是,農村教育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還有一些學齡兒童因家庭經濟困難望學興嘆。
2005年初,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莊嚴宣告:從今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並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到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使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完成義務教育。
緊接著,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將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
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新機制實施後,西部地區春季學期落實免雜費資金近40億元,惠及4880多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許多已經輟學的貧困孩子重返校園。
9月1日施行的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及時足額撥付義務教育經費。
得知這個消息,蘇明娟笑了。農村窮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有了根本保障,義務教育將真正成為面向人人、面向大眾的平民教育。
據測算,“十一五”期間,中央與地方各級財政將累計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約2182億元。
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兒童一雙雙“大眼睛”將更加明澈動人。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