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惟治:強渡烏江時目睹8名戰友被江水沖走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9日 17:14 來源:
![]() |
圖表:中央紅軍強渡烏江示意圖 新華社發
新華網南昌9月19日電(記者梅世雄 徐壯志)長征時,中央紅軍有幾支聞名遐邇的先鋒團。劉惟治老人所在紅1團就是其中之一。
從1934年4月廣昌戰役失敗開始,正在秘密醞釀突圍轉移的中央紅軍展開大規模“擴紅”運動,至長征前夕,5個月內緊急“擴紅”8萬人左右。
小學畢業的劉惟治就是在“擴紅”聲浪當中參加紅軍的。
還沒學會怎麼打仗,劉惟治就從新兵團被編入紅一方面軍1師1團。他回憶説:“槍都沒發,穿着家裏的衣服,我就長征了。”
1935年1月1日至6日,紅1、3軍團分別在貴州甕安縣的江界河、回龍場、茶山關三個渡口強渡烏江,上演了軍史上赫赫有名的突破烏江天險戰役。
“我們團奉命從回龍場渡口強渡烏江。”劉惟治回憶説,與此同時,另一支先鋒部隊──楊成武率領的紅4團要從江界河渡口渡江,“兩個團展開了渡江比賽。”
缺乏戰鬥經驗的劉惟治首要任務就是跟上部隊。他回憶説:“我們趕到渡口時,無橋無船,對岸有敵人的一個團。”
“我們在烏江岸邊的村莊尋找渡江器材。”劉惟治回憶,“別説渡船,就連一支木槳或一塊木板都找不到。”
沒有船,水流太急,又架不了浮橋,紅軍只好利用夜色進行強渡。
“後來,我們在當地老鄉的幫助下,用竹竿扎了幾隻竹排。”劉惟治説,經過挑選,8名水性好的勇士組成渡江第一梯隊。
第一次渡江失敗了。“竹排在江心斜立起來了,8名勇士很快就被洶湧的江水沖走了。”
“第二次強渡,團長把任務交給了營長孫繼先。”劉惟治説,孫營長挑選了十幾個戰士,迅速跳上竹排,向對岸衝去。
就在天快要亮,大家都十分焦慮的時候,對岸傳來了槍響,孫營長已到對岸,與敵展開激戰。幾乎同一時間,楊成武率領的紅4團也在江界河渡口強渡烏江成功。
二渡赤水之後,紅1團攻打桐梓。“這是長征中我們損失最重的一仗,祠堂裏堆滿了紅軍的遺體。”劉惟治説,“我的一個老鄉是團部的特派員,也死了。”
1935年5月,紅1團來到了大渡河邊。
“接到任務時,我們還在離渡口160多裏路的一個村子裏。”劉惟治説,天又下着雨,“我們只用一天一夜就趕到了安順場渡口。”
“敵人沒有想到紅軍來得這樣快,全被我們俘虜了。”劉惟治回憶説。
走出草地後,劉惟治和10多位生病的紅軍戰士掉隊了。
“天黑了,我們在臘子口停下休整。”劉惟治説,那天狂風大雨,大家打算避一避,天亮就去追趕部隊。
誰知,一覺醒來,他們已被胡宗南部隊包圍。“我和100多名戰友被送到重慶,關了一年。”劉惟治回憶説。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惟治被遣送回鄉。如今,90歲的他在瑞金鄉下安度晚年。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