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史回眸:毛澤東在長征中的“密碼腦袋”(圖)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09:12 來源:
![]() | |
1949年春,毛澤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接見二局骨幹。 |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曹索菲
記得我小的時候,父親從來沒有講過他在戰爭年代的事情,即便我偶爾提到這個話題,父親也總是笑而不答。後來在“文革”期間,父親被罷了官,遭到關押,又身患重病。在醫院裏,為了讓我堅定革命信念,他開始零星地談到了他在紅軍時期的經歷。經過許多次談話,我才對革命戰爭時期父親從事的工作有所了解。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特撰此文,作為對革命前輩的紀念。
毛澤東據二局的情報,力主紅軍掉頭西進
在艱苦的長征路中,我的父親曹祥仁一直是中央紅軍二局的破譯科長,副科長為鄒畢兆。中央紅軍撤離江西蘇區後,依靠二局掌握的敵“追剿”紅軍行動部署的情報,連續從薄弱環節突破3道封鎖線,但於11月下旬在湘江遇到強大阻擊。血戰湘江後,中央紅軍從8萬多人銳減到3萬人。
據一局參謀呂黎平回憶:“1934年12月中旬,根據曹祥仁破譯的敵報,我們獲悉,蔣介石已判明中央紅軍要與在湘西的紅2、6軍團會師的意圖,調集重兵在城步、靖縣、武崗一帶,布成一個口袋形的陣勢,等待紅軍往裏鑽。”繼續進軍湘西,勢必凶多吉少,但博古和李德仍堅持原計劃不變。毛主席當時已無軍事指揮權,但他跟二局一起行軍,對敵情掌握得很清楚。在湖南通道和貴州黎平分別召開的兩次中央會議上,毛主席就是根據二局的情報,苦口婆心地擺明危機,力主掉頭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西進。在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支持下,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放棄與紅2、6軍團會師的原定計劃,改向黔北的遵義進軍,並作出了在川黔邊境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使紅軍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開闢了勝利的前景。
在中央紅軍的危急關頭,二局破譯了敵人的情報
1935年1月17日遵義會議結束,毛主席重新統帥紅軍,為革命帶來了生機。1月19日,中央紅軍分3路向貴州土城推進,準備在瀘州至宜賓一線北渡長江,進入四川,與紅4方面軍會合。
1月24日拿下土城之後,劉湘、劉文輝等四川軍閥為阻止紅軍入川,出動8個旅對紅軍實行合圍。紅軍集中主力,力圖殲滅從南面尾隨跟進的川軍教導師第3旅和第4旅。川軍是有名的“雙槍(步槍和煙槍)軍”。本來朱總司令和劉伯承總長對川軍的作戰方式都很熟悉,但在實際作戰中,由於川軍有強烈的護鄉意識,又慣於山地作戰,再加上新裝備的捷克造小迫擊炮在山地作戰中極有殺傷力,其戰鬥力大大出乎總部首長的預料。
1月28日5時,紅3、5軍團,紅1軍團的一部和軍委幹部團分南北兩路向青崗坡的敵軍發起攻擊,戰鬥極為慘烈,雖然殲滅了不少敵軍,但我軍也付出了較大的傷亡。此時川軍主帥劉湘下令,要將“饑疲不堪”的紅軍“一網打盡”,又增派兩個旅火速趕來增援。情況萬分危急。軍委決定撤出戰鬥。
父親回憶説,戰鬥還未結束,路邊已躺滿傷兵,情狀催人淚下。天色漸黑,部隊仍陷在狹長的山谷之中,四週槍炮不斷,人心不免慌亂。指揮員們紛紛向四週打量着,判斷着:哪是敵人?哪可以突出重圍?此時朱總司令鎮定自若。他拔出駁殼槍,指着旁邊的小山頭,命令警衛連:“走,跟我上去看看!”總司令的大智大勇使大家迅速鎮定下來。周恩來、王稼祥這時滿面征塵地急促趕來,對二局局長曾希聖和父親説:“你們趕快搞清情況。我們來幫你們做飯。”軍委二局馬上在空地上架線偵收。父親和鄒畢兆當即破譯密電。他們在敵軍往來的電文中發現:周圍佈滿了敵軍,敵軍的合圍僅有一個不大的口子尚未合攏,外圍只有蔣介石坐鎮指揮的貴陽空虛。軍委據此決策,立即從包圍圈的空當兒中撤出,擺脫當面敵軍,西渡赤水,脫離絕地。土城戰役是中央紅軍的生死之戰。在這個過程中,軍委二局的情報工作起了關鍵作用。
毛澤東親自主管軍委二局,要求絕對封鎖破譯敵軍密碼的消息
土城突圍之後,博古回憶,父親破譯了敵人的密電碼,掌握了敵人的行軍路線、出發時間等,於是毛主席指揮行軍,甩掉尾追的敵人,猶如神助,順利地二渡赤水。此後,毛主席親自主管軍委二局,要求絕對封鎖破譯敵軍密碼的消息。鄒畢兆回憶,毛澤東活用二局情報,寫下了紅軍運動戰的如神妙筆。
1935年2月中下旬紅軍二渡赤水、再佔遵義、消滅王家烈軍主力後,又擊潰和消滅了吳奇偉的兩個師。蔣介石立即向遵義增調大軍。當他即將完成圍殲紅軍的部署之時,紅軍已四渡赤水,跨過烏江。4月1日紅軍再逼貴陽。蔣急調滇軍保駕,並判斷中央紅軍要向東與賀龍的紅2、6軍團會師,或者返回江西根據地,即令各部向東集結,形成兩道防線,堵住紅軍向東之路。紅軍便以一部出甕安,示意要東進,使蔣介石錯上加錯,索性把滇軍也調往東線。至此,毛主席調動敵軍東進的目的已完全達到,隨即揮師西出雲南,向北挺進,把蔣介石的所有軍隊都遠遠地甩在了後邊。
在約兩個月的時間裏,中央紅軍在不大的地域內,避實擊虛,四渡赤水,於40萬人的圍堵敵軍密集部署、犬牙交錯的陣地之間銜枚疾走,穿插運動,爭取了主動,走出了危局。這是毛主席戰略英明、戰術靈活的體現,也是二局情報工作準確、及時,成功配合紅軍行軍作戰的又一典範。
毛澤東巧用二局情報,指揮紅軍先敵一步搶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之後,紅軍進入雲南。敵軍主力已被甩在後面很遠。紅軍抓緊時間渡過金沙江,為北上、休整,爭取到更為充裕的時間。呂黎平回憶道:1935年5月4日,軍委總司令部在雲南的皎平渡渡口。曹祥仁又破譯敵報,得知國民黨第13師師長萬耀煌同蔣介石之間有矛盾。萬耀煌為了保存實力,不願孤軍深入尾追我軍,便向蔣介石謊報,在其前進的方向上,沒有發現共軍的行跡,故決定在原地休整一天,然後再沿原路返回,協同友軍從其他方向“圍剿”共軍。中央軍委、毛主席據此認為可以利用這一矛盾,贏得四五天時間,於是在5月5日電令1、3軍團分別從龍街、洪門渡口(因無船而難渡)沿山谷小道,兼程向皎平渡匯集,渡江北上。部隊按指定時間趕到,依次渡江,於5月9日到達北岸。當萬耀煌師按蔣介石的手令於5月10日趕到江邊時,紅軍已全部渡過了金沙江,渡船已在北岸燒燬。敵人一無所獲,只能望江興嘆。
中央紅軍順利渡過金沙江,跳出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為北上與紅4方面軍會合,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使蔣介石合圍紅軍的企圖成了泡影。
毛澤東説:“如果沒有二局,長征是否能順利到達陜北都很難説。”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陜甘寧根據地的吳起鎮。1936年10月紅1、2、4方面軍在甘肅會師,勝利結束長征。是年年底,2、4方面軍的技偵力量歸入軍委二局。這支特殊的部隊被任弼時譽為“密碼腦袋”。
鄒畢兆曾詳細記錄了中央紅軍破譯工作成果,取名為《心血的貢獻》。鄒畢兆調離二局後,這本記錄交由父親珍藏。解放戰爭時期,父親從華北赴東北戰場前,又將其轉交給接替自己職務的彭富九保存。彭富九回憶,從1932年秋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在緊張激烈的戰爭環境中,在艱苦的長征路上,在曾希聖局長的領導和參與下,曹祥仁、鄒畢兆所在的破譯科共破譯國民黨軍各類密碼860多種,其中曹祥仁破譯速度最快、數量最多。
1939年初在安塞二局一次幹部會議上,毛主席在講話時談起長征。據參加會議的江波回憶,毛主席説:“如果沒有二局,長征是否能順利到達陜北都很難説。”因為長征時離開根據地不可能依靠群眾取得敵情,地下工作也很難起作用。毛主席還當場題詞“好的二局”。周恩來曾説:“在江西和長征路上偵察工作起着很大作用,關係着全軍生命性的問題。那時候曹祥仁同志立了很大功勞。”
1975年,父親在逆境中病逝。
我們今日紀念長征,緬懷父親和千千萬萬為了勞苦大眾而英勇獻身的紅軍戰士,唯願紅軍的精神和理想長存。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