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識産權談判幕後故事:美國人從傲慢到平和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5日 15:01 來源:
8月18日,工商執法人員正在檢查品牌皮包專賣點。當日,北京工商局懷柔分局開展“保護知識産權 打擊侵權商標”秋季拉網式檢查活動,銷售國內外知名品牌的經營主體被鎖定為重點檢查對象,凡侵權商標商品一沒收清出市場。 中新社發 卜向東 攝 全國五十個保護知識産權舉報中心全部運行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中美之間的知識産權談判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知識産權問題上,中國已經成為美國頭號關注的國家。 8月31日中午,商務部對面的東方新天地廣場,李偉(化名)正在一家小店裏享用當天的午餐。“最近一段時間實在太累了,每天都在加班。”他告訴記者,臉上挂滿了疲憊。 李偉是商務部的一名官員,8月21日至22日,他和同事們剛參加完“中美知識産權工作組司局級會議”,和美商務部副部長助理兼專利商標局副局長平克斯帶隊的27人團隊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磋商。換言之,中美之間的第N次知識産權談判剛剛結束。 實際上,知識産權一直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問題。就在8月,平克斯們前腳剛走,美國新履新的貿易代表蘇珊?施瓦布便於27至29日訪華,她和中方討論的核心議題之一也是知識産權。而在11月份,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也將率領大型經貿代表團訪華,知識産權保護也將是重要話題。 中美之間的知識産權談判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按照李偉的話説,就連每次開會的議程,雙方事前就要爭論很久,才能達成一致。 談判效果:從鬆散到務實 在本次“中美知識産權工作組司局級會議”上,中方介紹了在知識産權執法和立法中取得的成果,雙方還分別就行政執法、刑事執法保護、版權、商標、海關、民事執法、中小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意識以及知識産權保護數據等議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很多人都對我們的會議有誤會,其實這只是一個定期的交流,並不會達成什麼共識。”李偉告訴記者,只有在來年的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上,中美雙方才會在包括本次會議在內的幾次會議的基礎上,達成某些共識。 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知識産權談判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今年4月,在華盛頓舉行的第17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吳儀副總理代表中方承諾了設立知識産權法庭,開展打擊侵權專項行動,要求政府使用正版軟體,要求電腦出廠預裝正版軟體,關閉盜版生産線等14項保護知識産權措施。而這些措施是基於去年召開的幾次知識産權工作組會議。 成立於1983年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是兩國間最高層次的雙邊經貿磋商機制。所謂“中美知識産權工作組司局級會議”,是指挂靠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下的知識産權工作組,以會議的方式進行定期磋商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中美雙方還有其它級別和形式的知識産權談判。 此前,知識産權問題一直由法律工作組負責談判,直到2004年因為知識産權問題的重要性,便從中分離出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工作組。 “工作組下半年還會有一個副部級會議,又得有一陣忙了。”李偉笑著説。這位自大學畢業就進入商務部的官員,經歷了數次中美知識産權談判,在他看來,雙方在知識産權談判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以前是一種鬆散的對話機制,美方會經常抱怨中方沒有具體地推進知識産權方面的工作,從2004年開始,在中美商貿聯委會的框架下,雙方有了更務實的磋商機制,美方認為中方開始逐步落實相關的承諾。” 美國人:從傲慢到平和 通過知識産權談判,李偉坦言,對美國人的傲慢有了深刻的理解,“不過這幾年美國人也在逐步改變。”他笑著説。 在知識産權問題上,美國人的態度一直十分強硬。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甚至這樣對中國媒體表示,“除了知識産權問題,一切都是可以協商的。”從一些數據就能夠看出知識産權對於美國的重要性,美國知識産權價值5萬億美元,約佔GDP的一半。 美國每年都會拋出一份“特殊301報告”,審查87個國家的知識産權保護狀況,並分為“重點觀察名單”、“觀察名單”和“306條款監督名單”,一旦被列入“重點觀察”名單,美國便發起“特殊301調查”,即給半年時間談判,限期採取得力措施打擊侵權,如果半年期限談判未果,美國便公佈一個“報復清單”,其實質是美國對侵權國家出口到美國的有關商品加收100%的關稅。 在過去十幾年中,中國曾被美國多次劃入“重點觀察”名單之中。而今年4月美“2006特殊301報告”中,全文僅47頁,有關中國的篇幅就佔了10頁,稱“中國沒有對美國的版權、發明、品牌和商業秘密給予應有的保護。”顯然,在知識産權問題上,中國已經成為美國頭號關注的國家。 李偉還清楚地記得,2004年他在華盛頓參加一次由美國商會組織的研討會,當中國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向美方介紹中國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進展時,“在台下,美國人的表情是明顯地不信任,等他們上臺時,根本沒有參考中國政府的説法,還是在強硬地指責中方。” 在中美的知識産權談判中,李偉認為2003年和2004年中方都處於明顯的被動狀態,美方已經先入為主地對中方的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産生了不信任感,“無論中方通報做了多少工作,美方似乎總是認為我們在作秀。” 他回憶,在2004年工作組會議中,美方總是抓住中方的一點進行無限擴大,然後進行攻擊,“後來有位中方代表發言時,就給美方講了盲人摸象的故事。” 雙方這種比較緊張的談判氣氛直到2005年才有所緩解,美國人不再一味地指責中方,大家開始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而中方也開始主動出擊,“談判的時候會有對攻的場面出現。”李偉笑著説。 知識産權問題是否訴諸WTO 在本次知識産權工作組會議上,有一個小細節讓李偉記憶猶新。 “當天中國有不少媒體報道,説施瓦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不會訴諸WTO,而準備通過與中國的磋商來解決貿易爭端,美方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助理貿易代表夏尊恩還專門過來向我們澄清,説這是個假新聞。” 在某種程度上,訴諸WTO似乎成了美方的一張底牌。 在“2006特殊301報告”中,美方提到“鋻於中國在知識産權實施的某些方面進展甚微,美國將開始考慮訴諸WTO的問題。” 而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不同級別的美方官員都曾提到這個觀點。此前的6月份,美國國會下設的美中經濟及安全審查委員會就中國知識産權保護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美國負責對華貿易政策的相關官員曾表示,將加快就知識産權保護問題向WTO起訴中國的步驟。 施瓦布在華訪問期間也表示,“儘管美國希望用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問題,但是一旦對話沒有帶來積極的結果,美國不會任由承諾落空,會將中國告上WTO,用訴訟解決問題。” 對於美國來説,有兩種比較極端的選擇。 一是通過特殊301調查,公佈針對中國的“報復清單”,而在這樣的貿易戰中,受損的顯然是雙方的利益。在歷次美國公佈對中國的“報復清單”後,中國也往往拋出了“反報復清單”,雙方最後還是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 而就知識産權保護問題向WTO起訴中國則是美國的另一種選擇,不過這似乎也不是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北京WTO事務中心研究員武長海曾表示,“從WTO本身的性質來説,WTO爭端解決機制不具有執行力,不是一個司法機構,它具有的只是一個建議權。好多訴諸於WTO的案例,到了最後也不執行,最終還得雙方來協商決定。而且,上訴週期長等原因也使得美國不會輕易把中國訴諸WTO。” “知識産權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畢竟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也不是通過某一次磋商就能夠徹底解決。”李偉也談到了他的私人看法。最後,他透露,就算美方真的訴諸了WTO,中方也已經有所準備。 (作者:辜王景) |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