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考驗與應對 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談應急管理工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5日 07:37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居安思危 完善應急管理機制

人民日報消息:

編者的話

    颱風、礦難、地震、疫情等災害隨時可能引發突發公共事件,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但是,突發公共事件並不可怕,只要準備充分,完全可以做到化危為安。加強應急管理正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之良策。

    7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對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作出新的部署。為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關心、支持應急管理工作,本報刊發了這組應急管理專稿。

    交通部、水利部、農業部、環保總局、安監總局、氣象局等國務院有關部門承擔著大量的應急管理工作。本報邀請這些部門的負責人結合應急管理案例撰寫署名文章,讓他們直接向讀者介紹如何直面危機,應對緊急事件。他們還對下一步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設想及實施意見。

    讓我們保持對應急管理的關注,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


    南海上演海空聯合大營救 

    回放

    5月17日,數百名越南漁民在南中國海颱風“珍珠”中遇險。我政府組織的海上救援隊救起330名漁民。

    今年第1號颱風“珍珠”期間,有幾十艘越南籍漁船和數百名越南漁民在我南中國海遇險。越南政府照會我駐越使館,請求我國政府給予國際人道主義援救。交通部收到外交部轉來的越方照會後,立即組織搜救力量開展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海上搜救行動。

    救援自5月17日開始,歷時16天,交通部派出的海事執法船,專業救助船和飛機,協調的各類商船、漁船及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的飛機,對南海北部約20萬平方公里海域展開了全面的海空聯合搜救行動,成功救助了22艘遇險漁船和330名遇險漁民。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專門致電胡錦濤主席,就中方及時、有效地救助遇險越南漁民表示衷心感謝。

    鞏固海上安全最後防線

    交通部副部長 徐祖遠

    目前,我國海上搜救力量現狀相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

    2003年以來,交通部著力加強海上應急管理工作的“一案三制”(即預案及機制、體制、法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在今年水上防抗颱風工作中,特別是防抗一號颱風“珍珠”過程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週密部署,各部門協同作戰,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下一步,交通部將以貫徹落實《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契機,按照“以最快捷的方式獲取最準確的信息情報、以科學的決策制定最完善的施救方案、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備最精幹的搜救力量、以最滿意的效果回報最關切的社會期待”的搜救工作要求,努力建設與我國航運發展和海洋開發利用相適應的現代化海上搜救體系:

    進一步完善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溝通與配合,按照所確定的職責,協調各成員單位制定與《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相銜接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繼續加強應急預案演練;舉行形式多樣的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進一步提高聯合應對海上險情的能力。加強海上安全監管和海上搜救力量建設;完善海上搜救力量資源庫,優化沿海搜救力量佈局。加快與相關部門建立海上搜救聯動機制,為搜救工作提供遇險信息、氣象預警、獲救人員安置等支持和保障;建立海上搜救後評估制度。總結搜救行動中的經驗教訓,提升搜救理論研究成果,指導搜救實踐。加強搜救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搜救工作的經驗和模式,進一步推進我國搜救事業的發展。

    加強應急管理 提高應急能力

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局長 李毅中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進程中,經濟快速發展與安全生産基礎薄弱的矛盾突出,處於安全生産事故的“易發期”,安全生産的形勢嚴峻。

    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不僅是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神聖的歷史使命。加強應急管理,提高應急能力,盡可能避免和減少事故造成的傷亡和損失是落實黨和國家安全生産方針的重要內容。

    事故災難的應急救援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安全生産領域的應急救援、應急管理的機制和法制建設,初步形成了應急預案體系,制定了應急救援規劃,組建了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今年,我國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以煤礦為例,上半年,礦山救護隊伍搶救礦山事故1333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1660人,其中有628人獲救生還。

    但是,從安全生産工作的實際需要看,現有安全生産應急管理、應急救援體制、機制和法制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問題,必須認真解決。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指導地方和企業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規範企業應急預案編制,搞好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銜接;二是依託企業建立和完善區域、骨幹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體系,推進國家、省、市三級安全生産應急管理和協調指揮體系建設;三是建立上下貫通、部門聯動、地企銜接、協同應對的安全生産應急救援工作機制;四是貫徹即將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促進《事故報告及調查處理條例》儘快出臺;五是開展培訓、演練、科普宣教和事故預防。

    河南平頂山:洪水淹井 254名礦工無恙

    回放

    7月2日,河南平頂山,潰壩洪水涌向礦井,應急預案啟動,254名礦工順利撤離,無一傷亡。

    7月2日,河南省中部特大暴雨導致岳莊水庫潰壩。淩晨3時50分,洪水涌向3公里外的平頂山煤業集團新鋒一礦副井口,井下254名作業人員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平煤新鋒一礦啟動應急預案,安排搶險突擊隊和防洪預備隊,迅速到井口加高堵水;通知井下各施工地點人員從回風斜井升井。

    300余名幹部職工在主、副井口、變電站等重點場所,緊急用防洪沙袋加高擋水墻,有效控制了涌入礦井的水量。

    地面擋水和井下及時加大排水為井下礦工的撤離贏得了1小時的寶貴時間,6時30分,254名作業人員升井。

    重慶開縣:應急預案制服“氣老虎”

    回放

    3月25日,重慶開縣再次發生井漏,當地政府及時組織疏散群眾,並最終制服“氣老虎”。

    3月25日7時40分,羅家2#井發生井漏,沿斷層裂隙帶發生大面積天然氣泄漏,高壓硫化氫有毒氣體危及周邊上萬名群眾的生命安全。

    四川油氣田公司與開縣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疏散距井漏地點1公里範圍內的居民13860人集中安置在14個安全地點並對滲漏區域大氣和水體環境質量進行連續監測。

    救援人員歷經13個晝夜,對地面漏氣點採取收集、點火燃燒,先後7次採取有針對性的堵漏措施,有效控制了井漏,最終制服了“氣老虎”。


    禽流感、礦難、洪災等突發事件中,隨處都有應急隊伍的身影。

    “碧利斯”:風雲變幻,即時監測

    回放

    今年7月,“碧利斯”登陸,中央氣象臺連發警報17次,有效避免了造成更大損失。

    今年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登陸後,與西南季風相互作用形成長時間強降雨,其深入內陸降雨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在歷史上極為少見。

    “碧利斯”一生成,其行蹤就被現代化的氣象立體觀測網牢牢鎖定。“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每隔半小時就發回一次監測信息,使預報員準確定位和掌握“碧利斯”的結構及其強度變化;多普勒天氣雷達監測網對“碧利斯”登陸前後的降水進行跟蹤監測。

    從“碧利斯”編號到停編,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共發佈《熱帶天氣公報》23期,消息、警報、緊急警報共17次,尤其是7月14日“碧利斯”登陸前發出“強熱帶風暴登陸後維持時間較長,降雨量大,要注意防禦強降水造成的山洪、山地以及城鄉積澇等災害”的預警,與實況基本一致。在防禦“碧利斯”的過程中,氣象預警應急系統有效避免了更多人員傷亡。

    當好應急管理“千里眼”

    中國氣象局局長 秦大河

    我國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氣象災害種類多、強度大、頻率高。做好氣象應急工作,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氣象部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積極推進氣象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氣象應急體系,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應急指揮機構和工作機構,制定了各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組織開展了相關應急演練,氣象應急能力建設得到加強。

    今年1?8月,各級氣象部門在颱風、暴雨洪澇、有毒氣體泄漏、特大森林火災、地質災害、農業病蟲害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中,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迅速開展現場監測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讚揚。

    但是,與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需要相比,氣象應急能力仍有較大差距,必須切實提高。要堅持預防為主,做好風險隱患的普查排查工作。做好氣象災害的普查工作,為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依據。要掌握易受氣象條件影響的高危行業基本情況,對存在的隱患進行安全評估,提前研究制定應對措施。

    此外,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和突發事件現場氣象應急保障系統建設,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快速準確發佈,將重點地區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公眾覆蓋率提高到95%。

    “十一五”期間,國家氣象局將重點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實現暴雨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10%,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偏差在120公里內。

    兩省交界處:煤焦油突入河

    回放

    6月12日,事故導致煤焦油流入大沙河道,下游飲水安全受威脅。晉冀兩省聯手,事件獲妥善處理。

    6月12日下午5時30分左右一輛裝載煤焦油的運輸罐車在行至108國道山西繁峙縣神堂堡鄉大寨口村附近時發生側翻,造成約30噸煤焦油進入大沙河河道,引發環境污染事件。

    泄漏煤焦油直接影響到繁峙縣神堂堡鄉2000多人和河北省阜平縣城3萬多人的飲用水安全。如果控制不好,對白洋淀補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備用水源安全都會産生威脅。

    6月13日早7時許,山西繁峙縣環保局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對路面及河道內未進入水體的煤焦油進行封堵。河北省接到事件通報後,立即啟動環境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環保總局派出的工作組連夜趕赴現場,協調、指導兩省應急工作。

    應急預案發揮了作用,事故很快得到妥善處理。6月29日,兩省現場指揮部分別做出應急終止決定。

    主動管理和有備應對環境危機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 張力軍

    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發展早期階段向中間階段的過渡時期,是環境與經濟矛盾最尖銳和最敏感的時期,面臨嚴峻的環境安全形勢,各類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構建比較完善的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全面增強應急管理能力,真正實現對環境危機的主動管理和有備應對,我們任重道遠。

    目前,全國已有17個省(區、市)、部分重點城市和基層環保部門編制了環境應急預案。總局要在《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抓緊完善配套的水、大氣、固體廢物、核輻射、應急監測等相關應急預案,建立環境應急預案動態管理制度,制定環境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建立預案審核和備案制度,並針對應急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已有制度和辦法,指導各級環保部門抓緊制定完善環境應急預案,出臺《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導則》,逐步形成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應急預案體系。

    搞好環境保護需要有技術過硬的隊伍。當前,總局正在加強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是環境應急隊伍。我局已成立環境應急中心,正在組建5個地區環境督察中心和6個地區核安全中心。二是監測隊伍。環境監測建設是科學管理環境安全的基礎,檢測隊伍是環境應急的耳目。三是專家隊伍。我局已建立專家庫,包括環境監測、危化品處置、防化等領域的專家。

    目前,環保總局正在著手編制環境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分級標準和技術規範,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對各類環境污染源進行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寧夏中衛:奮戰兩月,撲滅禽流感疫情

    回放

    6月10日,寧夏中衛發生禽流感疫情,農業部門啟動應急預案,撲殺家禽,封鎖疫區,疫情被迅速控制。

    今年6月10日,寧夏中衛市宣和鎮第二養殖園區養殖的蛋雞出現零星死亡隨後在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為H5N1禽流感。

    情況緊急!接到疫情報告後,農業部立即派出應急預備隊、督查組和專家組赴疫區及周邊地區指導防控工作;及時撥付緊急疫情監測費;農業部疫控中心、流行病學中心實驗室緊急安排檢驗;從疫苗生産企業緊急調撥禽流感疫苗……

    寧夏回族自治區各級政府也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中衛市人民政府發佈封鎖令,嚴禁禽類及其産品運出疫區;撲殺疫點及周邊3公里範圍內所有家禽,並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全自治區所有禽類進行強化免疫。

    本次撲疫過程中,獸醫、衛生、公安、工商等部門密切配合,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工作,疫情很快被撲滅,沒有發生人感染的情況。8月10日,當地政府解除對疫區封鎖。

    健全應急機制 防控重大疫情

    農業部副部長 尹成傑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任務。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和我國養殖業快速發展,動物及動物産品國際貿易和國內流通日趨頻繁,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和擴散蔓延的風險在增加,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任務日益繁重。

    當前,從全球疫情形勢看,禽流感疫情繼續呈發展態勢,擴散蔓延速度明顯加快。由於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具有突發性、危害性、傳播性等特點,防控工作的關鍵是要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切實加強應急管理,確保把疫情控制在疫點上,防止擴散和蔓延。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是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中央提出“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防控禽流感的重大方針,國務院頒布了《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為加強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近幾年,農業部和地方各級獸醫部門嚴格執行《條例》和《預案》,迅速撲滅了多起家禽禽流感疫情,有效遏制了亞洲I型口蹄疫的擴散,及時防控了四川豬鏈球菌病疫情發展,有效防堵了周邊國家疫情傳入。

    加強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建立健全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應急管理長效機制。農業部將從以下方面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一是結合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發展態勢和特點,進一步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強應急預備隊伍培訓和演練,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提高突發疫情應急處置水平;三是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切實解決一些地方的“人散、線斷、網破”問題;四是加強動物疫情測報網絡體系建設,提高重大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能力;五是加強應急管理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防疫物資和防控技術儲備。

    閩粵湘贛等多方交界處:狂風暴雨夜,百萬群眾大轉移

    回放

    今年7月,颱風“格美”登陸,國家防總指揮各地組織百萬群眾大轉移,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

    7月25日,颱風“格美”在福建省晉江市圍頭鎮登陸。颱風登陸後向西北深入,其殘留雲係長時間徘徊在廣東、湖南、江西三省交界處,産生大範圍、高強度的降雨過程,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各部門密切配合,各地精心組織,週密安排,加強應急管理,實施有效防禦,減輕了災害損失。

    颱風登陸前,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啟動預案,科學調度水庫攔蓄洪水,強化山洪、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防禦措施。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利用各種媒體發佈預警提醒民眾防災避險,並採取果斷措施緊急轉移海上和陸上危險地區群眾,短時間內,在狂風暴雨的深夜、淩晨成功組織153萬群眾緊急轉移,有效減少了人員傷亡。如果不提前有效組織轉移,後果不堪設想。儘管今年第5號颱風“格美”比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登陸強度大,影響範圍廣,但由於防範措施得力,應急管理到位,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大幅減少。

    大力提升應對水旱災害能力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 鄂竟平

    水旱災害是我國危害最大、涉及面最廣、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雖然近年我國水旱災害防禦取得巨大成績,但通過總結分析今年第5號颱風“格美”的防禦,我們感到對我國的防汛抗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應對突發水旱災害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全面提升。

    與今年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對比,第5號颱風“格美”登陸強度更大(風力達12級),影響範圍更廣,而且兩次登陸時間間隔短,部分地區重復受災。由於防範措施得力,應急管理到位,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通過災後分析評估,第5號颱風造成的人員傷亡絕大部分都是由突發山洪災害造成的,暴露出我國山洪災害綜合防禦能力較低,防禦體系薄弱等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認真分析防汛抗旱工作的薄弱環節,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以下工作:

    1.清醒認識當前我國中小河流山洪災害防禦的嚴峻形勢。我國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低,是當前防汛工作最薄弱的環節。2.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強化依法防洪抗旱。要抓緊制定《洪水影響評價管理條例》、《蓄滯洪區管理條例》、《抗旱條例》,完善防洪抗旱法律法規體系。3.切實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減少群死群傷事件發生。近期應以山洪災害易發區監測預警設施和完善基層防禦組織體系等非工程措施建設為重點。4.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監管,修訂完善各項應急預案。要開展各項防汛抗旱突發事件風險隱患排查,並做好登記建檔、分析評估和治理整改工作。5.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意識。

國務院出臺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意見

   加強應急管理,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各級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改革和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時有發生。但是,我國應急管理工作基礎仍然比較薄弱,體制、機制、法制尚不完善,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責編:劉彥妤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