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京報]60歲農婦贍養孤寡老人“68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9日 10:07 來源:
專題:愛心大姐---河北衡水?強縣南臣讚村農民黨員林秀貞

   新京報消息:河北衡水農家婦女林秀貞30年默默伺候6位非親非故的老人,按時間累加,比她的歲數還長

  

60歲農婦贍養孤寡老人“68年”

  林秀貞照顧76歲的朱書常。這位老人目前只有3歲孩子的智力,已經在林秀貞家生活

了26年。杜柏樺攝

  ■人物簡介

  林秀貞,女,1946年出生,共産黨員,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讚村農民。務農之餘,1963年初中畢業後曾任該村小學民辦教師等,1987年前,擔任公社副業管理處會計。曾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好家庭”等榮譽。三十年來,林秀貞義務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資助了14名貧困農民孩子上學;安排了8名殘疾農民在自已的工廠裏就業。

 

60歲農婦贍養孤寡老人“68年”

  8月20日,林秀貞(左)在家中給她贍養的智障老人朱書常喂飯。新華社記者侯東濤攝

  

60歲農婦贍養孤寡老人“68年”

  林秀貞指導殘疾職工。她辦的玻璃鋼廠裏共有8名殘疾職工。杜柏樺攝

  屏幕上,身著天藍色外衣的林秀貞在訴説。屏幕下,身著深藍色小開領半袖的林秀貞掩面而泣。

  8月17日下午,來自中央機關、河北省的官員和40多位記者,共同觀看了一部叫做《大愛無聲》的電視片。

  片子講的是河北衡水農家婦女林秀貞的故事。

  燈光漸熄。出現在屏幕上的林秀貞,緩緩道出了自己人生最大的遺憾:1999年農曆臘月初六,先把村裏一位病中的孤寡老人安頓好,再匆忙趕到母親病榻前時,體溫猶存的母親剛離世兩分鐘。

  一段沉默之後,會場上響起了掌聲。只有一位一直坐在門邊的婦女沒有鼓掌。人們看到她雙手捧著白色小毛巾,不斷擦拭淚水。

  她就是林秀貞。

  有人做出了這樣的統計:從1976年至今,林秀貞默默贍養過6位孤寡老人,按時間累加,長達68年之久。這比林秀貞的歲數還長。

  兩瓶安眠藥

  她和老伴朱書貴幾年前有個約定,兩人都不能自理時,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藥,不活受罪。

  林秀貞家住河北省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讚村,小説、電視劇《平原槍聲》描寫的就是這一帶。

  1980年,林秀貞贍養的老人劉秀煥已過了80歲。一天,她拉著秀貞上了窗臺,從窗臺的磚底下拿出兩個藥瓶,“閨女,我把這個交給你吧。有了你,我用不著它了。”

  “我一看是安眠藥,嚇了一跳。”林秀貞説。

  後來,劉秀煥老人告訴林秀貞,由於沒有兒女,她和老伴朱書貴幾年前有個約定,一人不能自理,另一個人來伺候;兩人都不能自理時,就每人吃一瓶安眠藥,落個同年同月同日死,不活受罪。

  隨後,劉秀煥和林秀貞摟在一起哭了一場。這個細節後來被當地作家劉家科寫進了報告文學,發表在2005年7月的《中國作家》上。

  “虧得我贍養了兩位老人,不然我得後悔一輩子。”林秀貞説。

  在她親力贍養過的6位孤寡老人中,這對老夫婦是最早的兩個。

  時間回溯到1976年冬天。林秀貞看到朱書貴夫婦打不到柴禾,只能到溝溝埝埝上撿些乾草碎末來燒,心裏很難過,從此家裏做點好吃的就給老人送去。

  一天中午,林秀貞端了兩碗餃子送去,進門看見兩位老人正在吃早晨的剩粥,她問怎麼不熱熱再吃,老人説這樣省柴禾,林秀貞揭開鍋蓋一看,鍋邊上還結著冰碴子,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當天晚上,結婚4年的林秀貞和丈夫朱金英商量,“我們乾脆把他們養起來吧?”

  朱金英回憶,他和秀貞的父母都沒有反對。“原本秀貞媽和老兩口關係就比較好,她説朱書貴抗戰時期冒著生命危險給大夥報告敵情,現在老了,咱不能看著人受罪。”

  秀貞夫婦都在鄉里的綜合廠幹活,每人每月收入20多元,在村裏算是寬裕的,但冬天也捨不得自己燒爐子取暖。他們買來了600斤煤,讓兩位老人過上了第一個屋裏有火爐的冬天。

  村幹部雖不反對,但難免擔心:“非親非故的,能堅持多久呢?”

  林秀貞堅持到了老兩口離世。

  讓他們和有兒女一樣

  兩場喪禮上,摔瓦罐的孝子是秀貞的丈夫。她也想讓這對孤寡老人跟有兒有女的老人一樣,活著時一樣,死了也一樣。

  對林秀貞家來説,1984年的春節沒留下任何歡喜的印象。那一年春節前,短短一個多月裏,她家連續辦了兩場隆重的喪禮。

  1983年冬,兩位老人先後病倒。經常來家裏給老人打針的村醫吳振莊看到,病人家裏的條炕和拐炕旁邊各多了一塊木板。

  “大冬天裏,秀貞搭塊木板和劉秀煥一塊睡,丈夫搭塊木板和朱書貴一塊睡。一共照顧了74天,日夜守著,一日三餐,喂水吃藥不説,擦屎端尿洗被子,比護士週全。”吳振莊説。

  首先離世的是朱書貴。44天后,春節前兩天,劉秀煥老人隨丈夫而去。

  老支書劉福才回憶,當時有人給秀貞夫婦説,老人生前你們盡了心,死後的喪事你們就從簡算了,反正他們也看不見了。

  “秀貞説,喪事不是辦給死人看的,是辦給活人看的。”劉福才知道,秀貞不想讓劉秀煥老人看到老伴草草被送走,而且,她也想讓這對孤寡老人跟有兒有女的老人一樣,活著時一樣,死了也一樣。

  後來,這兩場喪禮一切按照當地的喪俗,摔瓦罐的孝子是秀貞的丈夫。

  忙完已是大年三十。這一年,來林秀貞家拜年的人發現,她家什麼年貨都沒添。

  事後林秀貞算了算,安頓兩個老人的後事,欠下了370元的債務。這幾乎是林秀貞一年的工資總和。

  此後,村裏人尊稱她為“貞姐”。

  伺候病榻上的老人

  最困難的是給老人看病,最苦的是給老人洗,最發愁的是缺水,最怕的是陰天。

  村裏不少人見過老人小院中的那個情景───拉了六七道鐵絲,上面晾滿了拆洗的?子。

  在南臣讚村,除了朱劉兩人,30年間還有四位老人被林秀貞贍養。他們是朱書常、朱金林、張振起和朱淑芬。

  除了朱書常,其它老人均已相繼離世,在離世前,他們大都曾長時間臥床不起。

  面對記者,林秀貞承認,自己當時決定照顧老人時只有30歲,對於臥床不起、生老病死缺乏心理準備。

  “比如,一開始給朱書貴老爺子擦身子時,心裏犯嘀咕,就讓他背對著我,要麼讓我丈夫擦。後來自己想開了。”

  丈夫朱金英説,秀貞一直堅持親自伺候老人,看病喂藥,做飯洗衣,清除屎尿等。為了讓老人不受罪,她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説給老人的身下墊上?子。

  秀貞的母親親自給老人們準備了幾十條?子。這樣的?子要大,大了不容易拉到褥子上;?子要厚,厚了不容易尿濕被褥。

  如今的林秀貞已60歲。面對記者,她説自己多年來照顧老人的經驗是───最困難的是給老人看病,最苦的是給老人洗,最發愁的是缺水,最怕的是陰天。

  林秀貞曾和當地作家劉家科深聊過7、8次,談到伺候老人的情形:“老人要小便時,需要幫老人欠起身子,放上便盆。朱書貴老人怕麻煩人,後來想解手時就憋著,有一回我估摸他該大便了,幾次問他,他總是搖頭,就聞著屋子裏有臭味,就伸手去掀他的被子,老人緊緊抓住被角不讓看。真的拉到被窩裏了。”

  “洗大量的?子要大量的水,可是村裏水特別緊缺,土井經過一宿長出一點水,捨不得吃,捨不得洗臉,但是必須得洗?子。

  “最怕的是陰天,一陰天拆洗的?子曬不幹,老人就沒換的,實在沒辦法了,就炒沙土,用熱沙土把?子焐幹。”

  “最苦的是洗?子,大便鑽到布絲裏,不仔細搓不出來,洗不凈老人墊著不舒服。十冬臘月天天用涼水洗?子,雙手皴得全是血口子。“

  經《河北日報》報道後,有人不相信,求證的信件和電話好幾個,甚至一位婦女從深澤縣,趕了很遠的路找到林秀貞家求證,正碰到她給老人換屎?子,然後呱呱抽自己耳光。

  壓了20年的“新聞”

  最後打動林秀貞的只有一句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事,才會有更多人的人關心孤寡老人。

  “只有親眼看到貞姐是怎麼做的,你才能相信。”王常鄉宣傳委員楊光曾親眼看到,喪失意識的張振起老人,用手抓自己的大便亂甩,林秀貞則耐心擦洗。

  “不説別人的父母了,如果是我的父母,我能做到這樣伺候他們嗎?”

  楊光在鄉政府工作多年,他早就知道了林秀貞所做的事,但是從1976年到1998年這22年內,林大姐一直拒絕接受採訪。

  “我跟貞姐商量了兩年,她才同意宣傳她,怕別人説閒話,説她作秀。”楊光説,他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打動林秀貞的只有一句話: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事,才會有更多人的人關心和照顧孤寡老人。

  記者們不斷加入,貞姐的事情被發現得越來越多。按照王常鄉的統計,她還資助了14名貧困農民孩子上學,安排了8名殘疾農民在自已的工廠裏就業,並拿出4萬多元用於修建學校、修橋鋪路等。

  原臣讚中心校長李保義估算,受捐助的人可能更多。“資助的孩子本來是12個,後來又有兩個家長找到我,説秀貞資助過他們的孩子。這些事兒秀貞自己不主動説。”

  鄰村有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家裏沒錢供不起,秀貞和丈夫湊了一書包零錢給那家送去。而她至今後悔,不該當著孩子的面把書包遞過去,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林秀貞至今不願意記者去採訪那些受到過她幫助的人。“聲張出去人家心裏難過哩。”她知道家境貧寒或身體殘疾人的苦楚。這跟她自己的經歷有關。

  南臣讚村的“倔女子”

  “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級時有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後再沒人敢欺負她。”

  在小學同學吳石所的眼中,林秀貞自小是個倔脾氣。“她打小左眼失明。二年級時有人取笑她,她要跟人家拼命。以後再沒人敢欺負她。”

  林秀貞是南臣讚村小學惟一一個考上初中的女學生。1963年又以超分數線40多分的成績,考取了衡水市一所中專。但因眼疾未被錄取。

  此後是6年的民辦教師生涯。認識了林秀貞40多年的李保義知道,秀貞愛唱《南泥灣》,“1964年我們一起在村小學當老師時,她從不體罰學生,經常帶孩子們一起唱歌。”

  公社組建鬥批改工作隊時,24歲的林秀貞離開學校,以非國家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當選副隊長,因工作出色作為轉幹候選人。那一次,四道表格填了三道,最終落選同樣因為眼疾。

  1972年,她與同村小她三歲的朱金英結婚。“女大三,抱金磚”,同村的人評説,朱金英內向務實,像個老黃牛,跟秀貞很配。1974年和1977年,兒子朱新宇和女兒朱寶琴出生。

  直到1987年,林秀貞都是公社副業管理站的會計,不是正式國家公務員編制。更多的時間裏,她是在田裏耕地澆水收棉花,在家裏伺候老人們。

  熟悉她的人知道眼疾帶給她的傷害。丈夫和兩個孩子至今都不敢當她的面明提,他們知道,母親儘管脾氣很好,但非常要強。

  一對兒女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印象中,在家住時,經常早晨睜開眼母親就出去了,晚上躺下了母親還沒回來。”兒子朱新宇説,“想跟媽媽在一起,有一次我就到村口等她,央她帶上我。”

  一年夏天,朱新宇兄妹背著姥姥,下村邊的河溝洗澡,不料妹妹的鞋陷在淤泥裏,找了半天找不到。舅媽正好路過,給了朱新宇一耳光。“後來我媽聽説了這件事,眼淚一下子流下來了。”朱新宇知道,媽媽是覺得自己沒照顧好孩子,心裏難受。

  1987年林秀貞夫婦開辦了一個小型的玻璃鋼加工場,要經常往縣城跑。此前騎二八大自行車的林秀貞,換了一輛重慶八零摩托車。

  “跟學車子一樣,幾分鐘就學會了,那時候別説是鄉里,就連棗強縣城,女人騎摩托車的都少。秀貞騎到縣城去辦事,不少人看她。”丈夫朱金英説。

  “我們家她主外,負責財務和業務。我在家安排生産,搞技術。”朱金英説,40多歲的林秀貞帶著乾糧跑過寧夏、內蒙古、安徽等地,有時候一個人去。

  年過半百的林秀貞還專門到衡水的電腦學校學習過,目前能用電腦上網。“女人不低人一等。”接受記者採訪時,林秀貞的聲調很高。

  朱金英説,秀貞照顧老人,也要照顧得比別人好。

  鄉親們記得,18歲之後的林秀貞,惟一一次發火是她贍養的智障老人朱書常遭了欺負。“那回,有個人打朱書常,她一個女人家,撲上去吼了幾句,那個人就被嚇住了,後來誰也不敢欺負老頭了。”

  “她心不夠狠”

  “她心不夠狠,心思也不在這兒,生意最好做時,她家有好幾個老人。”

  今年8月,村裏在外地做生意的劉濤,特意趕回來找了一本載有林秀貞事跡的《中國作家》,並仔細用藍色圓珠筆勾畫著,還在旁邊寫了不少心得。第19頁上寫著,“我們每個家庭都需要林秀貞。”

  村裏有不少人做玻璃鋼生意發了,劉濤是其中一個。在他看來,憑藉秀貞的能力,和原來在縣城的人脈,完全可以把生意做到上千萬,“她心不夠狠,心思也不在這兒,生意最好做時,她家有好幾個老人”。

  儘管要強,但林秀貞心地善良,人緣相當好。不少村民説,她不光對孤寡老人好,誰家有困難只要向她張嘴,她都能讓人家滿意。

  村裏一些人有難處,有時還沒開口,林秀貞知道了,就主動給他們幫助。

  林秀貞説,自己喜歡跟人嘮叨念家常,問長問短。有一次她出去買菜,只顧著跟別人説話,“説得胸口疼,結果回來後發現忘記買菜了。”

  1992年至1993年,山西長治一個業務員跟林秀貞訂了100個鋁合金梯子,價值6萬元,始終不付款。林秀貞急了,帶著乾糧直接去長治找,直到分文皆無,後來還得了心臟病,隨身必須攜帶速效救心丸。

  後來,林秀貞終於找到了那個業務員,正趕上那家給孩子過生日。“那人説給孩子過生日都沒錢,我媽就給了50元,説給孩子包頓餃子吧。”朱新宇説,至今,這筆錢也沒還。

  朱金英説,賠了夫人又折兵,後來秀貞很長時間都不讓家人往外説這件事。

  “是上當了,而且是那個人跟銀行一起騙我。”8月19日上午,林秀貞談到此事已相當平淡。

  “原來我們在縣城買了3畝地,想連家帶廠一起搬過去,把這個廠辦大。可是那些老人們故土難離,秀貞就説算了吧。”朱金英説。

  “都是一家人”

  “後來俺問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裏幹什麼?他説,俺怕你好不了。”

  在生活之外,老人也給林秀貞添了不少的麻煩,但林秀貞從未抱怨過。

  1987年,林秀貞和丈夫舉債辦了一個小型的玻璃鋼廠,她時常要出去跑業務。有一次,她正在寧夏,正和廠家談合作時,家裏來了電話,説朱淑芬老人病了,鬧著讓她回去,她二話不説,就打道回府,一筆即將談好的生意就這樣泡湯了。

  為聯絡業務,廠裏裝了一部電話。當時被秀貞贍養的朱書常、朱金林兩位老人,從未見過電話,經常搶著接電話。

  兒子朱新宇介紹,由於存在智障,朱書常老人痛恨照相,認為魂會被照走。但他愛接電話,但搶了電話他不知道説什麼,耽誤了不少業務。

  “被制止了幾次後,電話鈴一響,他就走近電話機,指著它大聲説:廠裏沒人,別打啦……一直喊到電話鈴停止,也不知道去叫人接電話。”

  另一位老人朱金林同樣有些智障。1992年,正在廠裏的朱金林接起了一個電話。對方説找老林,朱金林沙啞著嗓子説我就是老林啊。人家一聽是個男人,就把電話挂斷了。

  這是林秀貞已談過合作意向的一家企業,對方以為打錯了,就把電話打到了另一家玻璃鋼廠,和他們簽了合同。

  林秀貞後來見到對方廠長,知道了此事,也沒有怪朱金林。她説,“時間長了,都是一家人,有什麼好怪的?”

  她的兒女們也和她一樣,從不把這些老人當作外人。女兒朱寶琴記得,朱金林老人喜歡敲盆敲碗,小時候,她經常和老人一起敲,製造了滿院的破鑼聲。

  兒子朱新宇則對兒時養在水缸中的一米長的鱔魚記憶猶新。那是朱淑芬老人和他們兄妹三人協力從村邊抓回來的。

  朱新宇還記得,家裏最多時同時贍養了4個老人,他小時候一起在家裏吃飯,母親給每個人胸前係一個手絹,同學來了還跟他開玩笑,“你們家辦敬老院啊!”。

  在所有老人中,智力只相當於3歲孩子的朱書常是給林秀貞添麻煩最多的,但他也和林秀貞的感情最深。2004年正月,林秀貞生病躺在床了10天,平時吃了飯就四處亂跑的朱書常也10天沒出過門,每天就呆呆地搬個小凳子在門口坐著,一句話也不説。

  “後來俺問他,那些天你老坐在那裏幹什麼?他説,俺怕你好不了。聽他説出這句話,俺掉淚了。”林秀貞説,別看他傻,也知道疼人哩。

  有人做出這樣的統計:林秀貞今年60歲,伺候朱書貴、劉秀煥各8年,這是16年。此外,照顧朱金林14年,照顧朱淑芬5年,照顧張振起7年,健在的朱書常已照顧了26年,合起來達68年之多。

  林秀貞當選2005年感動河北人物,河北省高院副院長景漢朝的評委感言只有10個字:讓孤寡的老人不再孤寡。

  終生抱憾

  “反過來看,女兒是理解我的。我的家人沒有讓母親擔心的地方,她在那邊肯定是安息的。”

  1999年母親去世後,林秀貞還經常往母親家的方向走。常常是走到一半,才意識到母親已經不在了。

  丈夫朱金英知道她的心事。“她母親咽氣時,秀貞沒能看上最後一眼,是她終生的遺憾。六七年過去了,她還經常為此掉眼淚。”

  五兄妹中,從小左眼失明的林秀貞最得母親疼愛。林秀貞對記者説,40年前,自己因為眼疾不能上中專,後來因為同樣的原因不能轉為國家幹部時,是母親幫她渡過人生難關。“只要有什麼心事困難,我都去找母親念叨。”

  1999年農曆臘月初六,身患白血病的母親已輸血40多天,已是病危。林秀貞心裏清楚,老人要走了。

  此前幾天,她照顧多年的老人朱淑芬也癱瘓在床,沒人給做午飯。她是6個老人中最依賴林秀貞的一個。一次林秀貞出差前請了個保姆,被老人用拐杖打跑了。

  “我們姊妹及隔輩的孩子們近20人都守在母親的身邊。那時天已近中午12點,我下意識地一看表。”林秀貞回憶説,母親看出了我的心思,當時的她神志還清醒,對我説,“妮兒,去給淑芬做飯吧,隨後就回來”。

  不料這竟成了母親給秀貞的遺言。

  匆忙給朱淑芬做飯回來,一進衚同口,聽到家裏哭得亂成了一團。女兒朱寶琴記得很清楚,“差兩分鐘,她們沒能見到最後一面。母親回來後一頭栽倒在地上,跪在床前抱著外婆痛哭。”

  發生在朱寶琴身上的另一件事,讓楊光對林秀貞更加敬重。

  “朱寶琴生小孩的那年,剖腹産,一兩天后還一直昏迷。正在醫院看護女兒的林秀貞,聽説張振起起不來炕了,就乾脆從醫院回到了家裏”。楊光説。

  當記者提及這些問題時,林秀貞又哭了。她説,其實她也想陪護著女兒,也想看著母親平靜離開,不受煎熬,也想聽母親親口留給她的遺言。

  “難受是難受。但好漢子怕翻個,得從別人角度考慮事兒。反過來看,女兒是理解我的。我的家人沒有讓母親擔心的地方,她在那邊肯定是安息的。”林秀貞説。

  她把自己對孤寡老人的照顧也歸結于母親的影響,“我親眼看著娘是怎麼照顧我姥爺姥娘(姥姥)的,我是學她呢。”

  村裏老支書劉福才告訴記者,村裏都知道林秀貞的事,這些年,沒聽説過有人不孝敬父母的。 □新京報報記者 朝格圖 河北報道


責編:馬芳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