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讓莊稼地“長”出綠色汽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9日 06:07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8月28日,河南天冠集團有限公司年産3000噸纖維乙醇項目開工奠基。這是國內首條纖維乙醇産業化生産線。它以農作物的殼皮莖稈以及樹枝、落葉等林業“邊腳余料”做原料,經過粉碎、發酵、蒸餾、脫水等環節,生産出乙醇。

    以燃料乙醇為契機,全面發展生物能源

    上世紀90年代初,天冠確立“車用燃料乙醇生産的關鍵技術及開發應用研究”項目牽手鄭州大學突破技術、設備瓶頸。2001年4月,天冠年産20萬噸燃料乙醇生産線投産,3年後年産30萬噸燃料乙醇項目投料,保證了河南在全省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目前,河南乙醇汽油市場佔有率達95%以上。

    2002年至2005年,天冠售出燃料乙醇32萬多噸,銷售收入16億元。乙醇汽油的推廣為糧食轉化找到路子。4年間,天冠消化陳化小麥100余萬噸,減少陳化糧財政補貼2億多元。此舉的環保效果也很明顯: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後,尾氣中一氧化碳降低30%,碳氫化合物減少10%,苯係物質等污染物濃度明顯降低。

    為拓展燃料乙醇應用空間,天冠又與高校合作開發出乙醇、柴油“機械混合法”技術,研製出助溶劑配方。300萬公里的行車試驗顯示,乙醇柴油性能穩定,完全達到汽車燃料要求。目前,天冠正向國家申報南陽的試點推廣工作。

    以循環經濟為基石,探尋農業發展新路

    “吃的是糧食,擠出的是乙醇汽油、蛋白、汽水、飼料、肥料……”在天冠集團生産辦公室,總工程師杜風光指著産品示意圖,形象地描述燃料乙醇的生産過程:小麥加工→澱粉漿→酒精發酵→燃料乙醇→廢液沼氣→廢渣有機肥→返回農田;小麥加工→谷朊粉、麩皮飼料→蛋白飼料等。

    生産燃料乙醇後所剩的廢糟液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直接排放會污染環境,並造成資源浪費。天冠把生産酒精後産生的廢糟液發酵處理,生産沼氣,現已作為5萬戶市民的生活能源,使南陽市成為有名的“沼氣城”。生産沼氣後剩的糟液殘渣,又能加工成動物飼料或製成綠色沼渣肥。

    杜風光説,用糧食生産燃料乙醇,把糧食“吃幹榨凈”,降低了燃料乙醇的生産成本;工業廢液又變成可重新利用的農業資源,在工業和農業之間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最終達到廢物零排放,實現了“資源─産品─資源再生”的循環。

    目前,天冠已制定了200萬噸農産品加工轉化的5年發展規劃,正著手加快天冠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

    記者感言

    天冠集團的實踐表明,發展循環經濟與企業效益並不矛盾。因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是物盡其用的過程,也是企業經濟效益逐級增值的過程。對加工企業而言,只有走上循環經濟之路,企業的永續發展也才有了堅實的根基。

責編:曹晶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