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許嘉璐談節約能源法執法檢查:讓節約成為自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3日 07:10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圖為許嘉璐副委員長(左一)在浙江杭州考察節能建築示範工程。人民日報記者 孫立極 攝

  

    ●在節能的監管、激勵方面,政府不能全包,要學會以點帶面,把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交給社會去做。

    ●節能和環保存在因果關係。“多耗能,多污染”,“耗能是上遊、污染是下游”。

    ●建議創辦一個建築節能研究所。全國城鄉每年新增建築面積20億平方米,這個研究所絕對是長命百歲的研究所。

    8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將聽取節約能源法的執法檢查報告。許嘉璐副委員長在5月下旬帶隊赴浙江、吉林進行節約能源法執法檢查。他表示:“節約能源法的落實與否,取決於人們的節能意識如何。進一步提高節能意識至關重要,各級領導要有節能意識,全社會都要有節能意識,讓節約能源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節能法在多個方面已不適應新形勢

    背景:節約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節能的政策法規及實施方法,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本地實際,頒布實施了節能條例或辦法,制定各類配套法規規章70多項。

    記者:很多人反映,目前的節約能源法已不適合我國目前發展需要,檢查之後,您的看法如何?

    許嘉璐:節約能源法實施8年多,各地政府對節能工作越來越重視,採取了許多措施,制定了很多文件。尤其是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能源需求量大,資源相對匱乏,對節能工作緊迫感強。但節約能源法確實已不適應新的形勢,表現在:執法主體不明確,執法機構不健全,很多地區尚未建立節能監管體制,同時缺少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懲戒力度不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法規的落實。還有節能標準規範的制定問題,許多節能標準缺位或滯後,許多耗能設備沒有能效標準,一些行業節能設計還是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能源統計也相對滯後,致使分析評價節能工作成果和問題時,缺少統計數據支持。

    與節約能源法制定之時相比,我們的體制、機制都有所不同,從前靠行政手段推動節能,現在要靠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一起推動。在節能的監管、激勵等方面,政府不能全包,要學會以點帶面,把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交給社會去做,比如,節能技術評估問題,就可以授權給仲介組織,由他們去評估、監督,政府只需監管好仲介組織就行了;政府也要學會以獎代投,四兩撥千斤,比如,對於節能項目,政府給予獎勵或認定,金融信貸方面給予優惠。

    再不節約,我們維持不下去

    背景:“十五”時期,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9.9%,比改革開放前20多年年均增長幅度高5.8個百分點。尤其是2003、2004兩年分別達到15.3%、16.1%,增長幅度之高,20多年來絕無僅有。

    記者:“十一五”規劃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重要指標,但是很多地方認為20%的目標太難了,而把自己的目標設定為12%、15%不等。您怎麼看這一現象?

    許嘉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指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這一指標的確有難度,但是,再不節約,中國維持不下去。不僅石油危機、缺電嚴重事關能源問題,近幾年,煤礦事故增加,都與能源過度消耗有關係──如果不是煤供應不上,超量開採,礦難不會那麼多。節約能源還與環境保護存在著因果關係,“多耗能,多污染”,“耗能是上遊、污染是下游”。我國現在是鋼鐵生産大國,但是出口一噸鋼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要消耗掉多少水、電、煤,承受多少污染。

    實施節約能源法,落實“十一五”規劃的節能指標,首先要解決意識問題,不僅各級領導,尤其主管領導要有節能意識,而且全社會都要有節能意識,這一點至關重要。

    記者:您認為怎麼才能提高全社會的節能意識?

    許嘉璐:提高認識,讓更多的人自覺節能,需要呼喚傳統的回歸。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之一,就是要勤儉、要積累,要對慾望有所克制。而與此相對的西方文化,是消費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西方文化觀念傳遍我國城鄉,人們慾望膨脹。以住房為例,香港資深教授有的也只住90平方米,而現在的年輕人結婚新房若只有70平方米,都會覺得面上無光。試想,少蓋1平方米,可以節約多少資源?

    當然,節能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還需有超越。一是要超越道德層面,可以提升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節儉是代表先進文化的方向的;二是要超越直接使用的範疇,不僅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乃至每個家庭都需要節能,節約要成為全社會的潮流。

    建築節能可以從意識上影響千家萬戶

    背景:我國主要工業産品的單耗平均比國外高出30%以上,如2000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4%,銅冶煉綜合能耗高65%,紙和紙板綜合能耗高120%。我國建築能耗也居高不下,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相當於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

    記者:相對來説,工業比較注重節能,工業節能在哪些方面還有潛力可挖?

    許嘉璐:可以在工業企業中大力提倡循環經濟。全社會是由多個子系統形成一個大系統,要做到整個系統循環起來很困難,德國也只在具體行業上實踐成功,以我國目前情況看,企業間循環有難度,可以從企業內循環入手。沼氣池就是一種小型循環經濟模式,最早由農民發明,人畜糞便、生活垃圾、秸稈等經厭氧發酵後,沼渣、沼液都成為很好的綠色肥料。農家能做到,靠的是節能意識、創新精神和科學技術,同理,企業也應該能做到。一開始投入會較大,但一定物有所值。河套地區的幾個造紙廠,實施循環經濟後,幾年時間裏投入全部收回,現在生産成本比同類企業約低1/5。當然,政府要通過多種手段,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綜合利用資源,進而形成企業內的循環經濟。

    記者:在“十一五”規劃的20%目標裏建築節能分攤了40%的任務,您認為建築節能有這麼重要嗎?

    許嘉璐:建築節能之所以是重點,除了建築節能可以直接惠民,實施起來容易,不像製造鋼鐵那麼複雜之外,人人都要住房,建築節能可以從意識上影響千家萬戶。因此,建築節能超越了所耗能源的量的問題,它涉及生活中的每個人。宣傳建築節能,進而在全社會形成節能氣氛。這種宣傳點點滴滴滲透人心,像我們以前所形成的“人走燈關”、“節約用水”等觀念,現在連不識字的農民也知道,比正統宣傳更細緻、更持久。

    建築節能,科學研究要緊跟。新型節能材料質量到底怎麼樣,如果三年後就要換,老百姓誰會用?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到科研機構,都要把建築節能研究提上日程。我建議創辦一個建築節能研究所。全國城鄉每年新增建築面積20億平方米,這個研究所完全可以靠科研成果養自己,並且絕對是長命百歲的研究所。

責編:曹晶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