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 全曉書)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萬人死亡,但這一數字的“解密”卻在三年之後。作為這篇“遲到新聞”的記者,原新華社副總編輯徐學江近日披露了當初發出這條消息的來龍去脈。
1979年11月,作為新華社記者的徐學江應邀參加在大連召開的全國地震會商會議暨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最後一天的會議向與會的地震專家們通報了唐山大地震情況,其中包括死亡人數。“我感到,這正是全國和全世界等待已久的重大新聞,必須千方百計報道出去。”
他抓緊時間寫好消息後,送給大會秘書長(國家地震局科研處處長)審核。為了説服他同意發稿,徐學江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當時,唐山大地震已過去三年多,由於一直沒有公佈官方的傷亡人數,國內外有很多猜測和謠言,如香港報紙就曾報過唐山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0萬等,與其讓猜測和謠言滿天飛,不如正式公佈真實情況。”徐學江説。
為了説服秘書長,徐學江還説,這次會議是個好機會,新聞是從地震會議上獲悉的,報道出去比較自然,不需要解釋官方為何在事隔幾年後向外界特別宣佈。
雖然消息已經晚發了三年,徐學江為了説服秘書長在稿件上簽字,一再強調新聞的時效性。“稿件一定要今天發。這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並不是人為造成的,與政府沒有直接關係。”這位官員最終沒有向上級請示,簽字表示同意由新華社發佈。
徐學江説,在唐山大地震30週年之際,回顧這次報道仍有現實意義。“我希望政府部門和新聞從業的後來者們通過這個典型實例認真總結教訓,進一步改進重大自然災害類事件的新聞發佈。”
去年9月,國家保密局和民政部聯合宣佈,因自然災害導致死亡的人員總數及相關資料將不再作為國家保密事項。同時,政府部門和新聞機構都規範了突發事件報道機制。
“時代總在進步。”徐學江説。“執政為民”、“公開”、“透明”、“人民享有知情權”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共同理念。
以下是新華社1979年發出的稿件原文:
“新華社大連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中,總共死亡二十四萬二千多人,重傷十六萬四千多人。這兩個數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區在那次地震中死傷人數的累計。這是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在這裡舉行的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上宣佈的。
唐山地震的震級為七點八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地震發生的地點是人口密集的工業區,發生的時間是三點四十二分五十六秒(北京時間),正當人們沉睡的時候。地震部門事先未能發出預報。由於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損失是很嚴重的。”(完)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