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東沙海域搜救越南遇險漁船漁民紀實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5日 19:03 來源:新華網
專題:居安思危 完善應急管理機制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 危急時刻顯身手--我國東沙海域搜救越南遇險漁船漁民紀實

  新華社記者 林紅梅

  在抗擊今年1號颱風“珍珠”的過程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交通部及有關部門、地方及早準備、大力協同、密切配合,不僅取得我國海上沒有發生人員傷亡的重大勝利,而且對越南遇險漁船漁民進行了成功的國際救援,展示了我國睦鄰友好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越南國家領導人專門致電胡錦濤主席,對中方及時救助越南遇險漁民表示衷心感謝。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也稱讚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海上船舶和生命救助行動。

  在這起大規模的國際海上救援行動中,我國海上搜救應急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

  超前部署 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5月17日,今年1號颱風“珍珠”兇猛地撲向南部沿海,這是新中國成立57年以來,登陸時間最早、強度最大的颱風之一。

  當颱風“珍珠”在東南亞附近海域剛剛生成時,就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氣象等部門嚴密監測著颱風的動向。在準確判斷颱風將要登陸之後,國務院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提前部署防禦颱風和減災救災工作。國務院領導同志專門作出批示,要求交通系統精心組織指揮,落實好防抗颱風的各項救援預案。

  根據統一部署,交通部堅持早準備、早檢查、早安排、早落實,連續召開緊急會議,及時啟動了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我國沿海相關地區、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短時間內組織5000多艘商船、7萬多艘漁船回港避風,20多萬名漁民上岸躲避。

  隨著應急預案的全面啟動,交通系統調兵遣將,在我國沿海構築起一道守護海上生命安全的堅固防線:

  ━━東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的2000多名幹部職工全部進入臨戰狀態,隨時準備出動,實施緊急救援。

  ━━各級領導進入指揮位置,14支應急救助小分隊把所有搶險救助設備裝上搶險車,24小時值守待命。

  ━━全國海上49艘專業救助船舶、5架專業救助飛機全部進入應急狀態,11艘大馬力救助船緊急調至颱風可能經過的重點海域,整裝待發。

  ━━我國最新型救助船“南海救111”輪從湛江起航,急行350海裏,于16日23時到達汕頭海區;“南海救199”輪從珠江口開到珠江口以東海域大鵬灣,守護深圳海域安全;我國馬力最大的救助船“德進”輪、“南海救168”輪、“南海救608”輪緊急調往船舶密集的珠江口。

  ━━一架救助飛機從渤海灣緊急飛往湛江,增強了南海海域的專業飛行救助力量。

  緊急出動 迅速展開國際救援

  狂風怒吼,巨浪滔天,“珍珠”如期而至。

  5月17日至25日,交通部及中國海上搜救中心連續接到越南海上搜救中心和我國駐越使館發來的通報,幾十艘越南籍漁船、數百名漁民在東沙海域遇險,請求我方給予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遭遇颱風“珍珠”襲擊的越南漁船漁民命運如何?險情緊緊地揪著人們的心,險情就是命令!

  交通部等有關部門和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立即組織開展搜救行動,分析、研究颱風“珍珠”的移動路徑和東沙海域的風流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搜救方案,協調組織一切可以搜救的專業力量,共同開展了我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空聯合搜救行動。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派出海事執法船“海巡31”,專業救助船“南海救111”、“南海救159”、“南海救199”、“德進”輪,起航奔赴越南籍漁船和漁民可能遇險的海域及越方建議搜尋的海域;指示沿海各海岸電臺發佈航行警告,提請航經我南中國海的商船加強了望、協助搜尋;要求沿海各海事局通過船舶報告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協調過往船舶參與搜救;協調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組織在南中國海作業的漁船協助搜救。同時,在湛江待命的專業救助直升機“B-7305”騰空而起,飛往搜救海域上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飛行服務隊派出的專業救助飛機,也前往遇險海域上空進行搜尋。

  參加救援行動的船員們發揚“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救撈精神,頂著颱風,第一時間起航出海。

  17日淩晨4時多,正是颱風兇猛登陸時,南海救助局的專業救助船“德進”輪,在接到起航命令17分鐘後,就頂著13米高的大浪開往東沙海域。“德進”輪在強颱風中奮戰24小時,18日淩晨4時,“德進”輪終於在咆哮的大海上尋覓到一條越南漁船,船上有24名越南漁民,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船員們立即給漁船補給燃油、淡水和食品。

  19日17時37分,“南海救111”輪在暴雨中起航出海。遇險的越南漁船上只有最簡單的通訊設備,一時無法聯絡。搜救人員利用一切通訊設備,並站在甲板上朝茫茫大海了望,用英語、普通話、粵語不停地喊叫,直到20日早上6時,他們的呼叫被一名懂粵語的越南漁民聽到,才終於發現了第一艘越南遇險漁船。救助船員們立即給漁船輸送燃油、淡水,搬給漁民整箱的雞蛋、方便麵,送上藥品。隨後,“南海救111”又連續奮戰70多小時,對多艘越南遇險漁船進行了救援。

  到6月2日中越雙方聯合宣佈終止搜救時,交通部協調組織的船舶和救助直升機共進行了16天搜尋,搜尋面積達27萬多平方公里海域,幾乎覆蓋整個南海北部,共對15艘越南遇險漁船和330名遇險漁民進行了救助,搜救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體系完備 紮緊海上安全籬笆

  “珍珠”撤退,海上重歸風平浪靜。回顧這次驚心動魄的海上國際大救援,再次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切實做好突發事件預警預防工作,是成功實施海上搜救的重要前提。近年來,交通部積極加強與氣象、海洋等部門的聯絡,建立了颱風、冬季大風等惡劣天氣預警機制。同時,加快信息預警監控體系建設,建成了全球海上安全與遇險系統、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全天候運行、全方位覆蓋”的現代化水上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對重點水域、重點船舶的有效監控,為把各種損失和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爭取了主動。

  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切實加強實戰演練,是成功實施海上搜救的重要基礎。2004年5月,交通部編制完成《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同時針對海上可能發生的不同險情,又組織編制了沿海客船遇險、民用航空器海上遇險、內河客船遇險和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應急處置4個分預案,制定了水上險情應急反應程序,各省級海上搜救中心也結合實際編制了應急預案,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海上搜救應急預案體系。同時,交通部每年會同有關方面,在不同水域舉辦不同內容的海空聯合搜救演習,為成功實施海上搜救積累了經驗。

  堅持多部門協調聯動、密切配合,是成功實施海上搜救的重要保障。2005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由交通部&&的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使海上搜救應急體制更加健全、組織更加完善、協調更加有力。在這次國際救援行動中,國家防總、信息産業部、外交部、農業部、氣象局、海洋局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調聯動,為順利完成搜救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強專業救助隊伍和應急救援裝備建設,是成功實施海上搜救的關鍵所在。交通部在沿海地區建立了4個救助飛行服務隊和18個應急救助隊;聘請來自航海、公安、消防、醫療、救護等10多個領域的專家,成立了海上搜救專家組,為重大海上險情搜救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對海上搜救協調員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同時,建造一批大型海事執法船和專業救助船,配備專業救助飛機,提高了海空立體救助的能力。(完)

責編:劉彥妤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