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7周:<長征>24名隊員克服疲憊傷病進軍老山界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4日 10:56 來源:CCTV.com
專題:我的長征──與小崔一起“體驗”長征路


  CCTV.com消息(我的長征7月2日播出):

  

<一>行軍故事──翻越老山界

  隊員:一 二 三 四 五,六 七 八 九。

  隊員:向右轉 齊步走。

  隊員:走哪個岔路口,公路直走 是吧?

  解説:2006年6月12日清晨6點半,《我的長征》24名隊員整裝上路,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長征》走到現在已經是第7周,這一週隊員們主要是在,廣西東北部的山區行進,從興安縣的界首鎮,走到龍勝縣偉江鄉的裏木村,行程是199公里,當年紅軍來到這一帶時,剛剛突破湘江重圍,紅軍損失過半,極度疲憊,但時間不容人悲傷,敵人重兵仍然在集結圍堵,紅軍部隊在這一地區,與敵人巧妙週旋,最後以驚人的毅力,翻越了長征以來,第一座險峻高山 老山界,使紅軍避實就虛,保存了實力,這一週,《我的長征》隊員們,也將面對老山界的挑戰,在這之前,他們剛剛完成1000公里行程,但是兩名隊員因傷病退出,剩下的24位隊員,也正被疲憊和傷病困擾,而長時間單調艱苦地行走,使他們的心理接近極限,為了讓隊員鼓起士氣,面對第一座高山 老山界,組委會安排他們,在廣西的興安縣休整了3天,這是《我的長征》出發以來,休整時間最長的一次,3天時間裏,隊員們祭奠了70年前血染湘江的紅軍戰士,目睹了今天戰士嚴酷的訓練,參觀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正在界首拍攝的故事片《我的長征》,這一切都讓隊員們感到震撼。


翟俊傑

  翟俊傑:説長征,它意義在哪?我覺得是磨煉我們的意志,磨煉我們的毅力,增強我們的信念,增強我們的理想,是對我們靈魂,是一個陶冶、是一個昇華,那種感受大不一樣,所以説 咬緊牙關,發揚頑強的精神,一定把咱們這個《我的長征》走到底,等到咱走完以後,不是就慶功喝啤酒 碰杯歡呼,到那時候再想想咱自己心頭,那個感受,溫暖、力量。

  隊員:什麼味兒?這麼香。

  隊員:噢 這兒呢 。

  隊員:哦 她家熏東西。

  隊員:真香啊 這滷肉的味兒。

  隊員:豬蹄兒。

  解説:經過3天休整,隊員們恢復了體能,第一天的行程,是這一週最多的 39公里,目的地是廣西資源縣中峰鄉楓木村。

  朱洪陽:休息3天比那幾天好多了。

  記者:比前面好多了。

  朱洪陽:比頭兩天好多了,頭兩天 不行,今天基本跟得上隊伍,那兩天跟不上隊伍,沒揹包都跟不上。


李長晏

  李長晏:你像我們3天少走了最起碼90公里,我們的腿也得到休息了,這樣也就挺好的。

  記者:少走100公里。

  李長晏:對 沒有走將近100公里。

  解説:進入老山界地域,隊伍來到廣西資源縣的中峰鄉,中峰鄉位於老山界腳下,1934年12月初,湘江戰役結束後,中央紅軍突破了,敵人第四道封鎖線,來到這裡,當時在這一帶,紅軍不斷遭到桂系軍閥,和當地民團的襲擾,發生過許多戰鬥,現在,資源縣的文史檔案館裏,仍然保存著當年紅軍用過的武器,甚至還有紅軍擊落敵人飛機的殘骸,當年,紅軍總部,就設在中峰鄉的楓木山,就是在這裡,為了擺脫敵人糾纏,中央紅軍第一次,改變長征以來既定的行軍路線,決定改道 翻越老山界,從而避開敵人重兵堵截,這是紅軍從被動走向主動的新起點,現在 《我的長征》,正沿著中央紅軍的足跡,向老山界行進,韋? 34歲,壯族 來自廣西,是一名大學教師,就在隊伍往前趕的時候,韋?為了砍一根竹子,落在了隊伍的後面。

  韋?:要過老山界啦,手杖壞了 只能用這個啦,沒辦法。

  解説:2006年6月13日,隊員們在桂林地區,沿鄉間公路行軍35公里,從資源縣中峰鄉的楓木村,進入興安縣的華江瑤族鄉,這裡距離老山界主峰的山腳,只有16公里了,華江瑤族鄉過去叫千家寺,當年在翻越老山界的頭兩天,紅三軍團就停留在這裡,並留下了許多標語,2006年6月14日,《我的長征》隊員出發的第一站,就是到千家寺參觀紅軍標語樓。

  當地嚮導:這個地方呢?怎麼把這個地方叫千家寺呢?千家寺過去這個地方,是一千戶人家,紅軍樓是怎麼樣形成的呢,1934年的12月3號 4號,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是楊尚昆,他們就到我們這個地方來了,在樓上住了以後,他們就在樓上寫的標語,我們紅軍走了以後,我們這個村子的老師呀,到這來看到,要怎麼樣保護紅軍的標語呢,他們想辦法就在墻上,就把紙漿和石灰拌起來,拌起來 把它糊起來,就把這個標語覆蓋起來了,所以這樣保護下來的,一直保護到哪個時候呢,你們想 1934年12月4號,到1987年的時候才發現的。

  解説:紅軍戰士在這裡留下過標語,也留下過年輕的生命,在距離紅軍標語樓不遠的小山上,有一座紅軍長征烈士紀念碑。

  隊員:三鞠躬。

  記者:每到像帶有“紅色”的地方,您都這麼認真地去祭奠,您都非常認真地祭奠,可是有些年輕人對這個很淡薄,你感覺這是年齡的差別,還是時代的不同。

  夏桂林:都有吧 兼而有之,還是價值觀的問題,受教育背景的問題,這個也沒關係,年輕人有年輕人他們一些追求,對於我來講走長征路,就是一種 朝聖,這些地方對我來説,我們可以給他們下跪,應該給他們下跪的,有紅軍墓的地方,我要給紅軍跪的,這還不能表達我的心情,只能這樣。


查衛星

  查衛星:從這些沿途的參觀,剛才還有一個紀念碑,然後我覺得我們的意義,也不單純是走路。

  邵夏珍:因為我們了解長征的歷史,很多是粗線條的 不細,像這種紅軍標語樓,以前是在課本裏讀不到的,所以到這裡才知道,原來紅軍第三軍團,曾經在這裡住過。

  查衛星:像我們覺得這次重走長征路,本身對自己就是多一種閱歷,多一種體驗。

  邵夏珍:為什麼説長征是個宣傳隊,從這你就看出來了,一路走一路宣傳,喚起沿途的勞苦大眾,對紅軍隊伍,是什麼樣性質的一個了解,同樣 也把紅軍的這個目的,打倒國民黨 解放全中國,讓老百姓有所了解,所以這裡感受到了,這就是我們,《我的長征》一部分,了解歷史 細節,我覺得很好。

  解説:這一天,跨過一座紅軍橋之後,《我的長征》隊員,到達老山界主峰腳下的高寨村,隊員們要在這裡休整半天,明天他們將從這裡出發,開始翻越老山界,老山界位於湖南與廣西交界處,屬於越城嶺山脈,越城嶺是人們通常所説的,“三山五嶺”中的“五嶺”之一,也是廣西最高的山脈,老山界是越城嶺的最高峰,主峰海拔2142米,因山形如貓而得名貓兒山,被稱為華南第一峰,是風景名勝漓江的發源地,當年中央紅軍翻越的,就是這華南第一峰 貓兒山,這次《我的長征》走的,就是當年中央紅軍的線路,晚上 為了保障隊員們,第二天的爬山,隨隊醫生給每個隊員,做了最後一次檢查 。

  醫生:頭不痛吧。

  張浩然:不痛。

  醫生:不痛啊 咳不咳嗽。

  張浩然:不咳嗽。

  陳宗富:問題很大嗎?

  醫生:不很大。

  張浩然:明天不是説是很艱苦的事嗎,咱也沒走過 沒經歷過,所以 讓他們説得很懸,所以現在心裏多少有點擔心。

  孫君安:大夫 我這個大腿酸溜溜的怎麼弄?

  醫生:大腿酸溜溜的,大腿酸溜溜的就早點休息,再一個就給它推拿按摩一下,試著按摩 捶一下,因為走得時間過長,他那個肌肉牽拉了,血管有點損傷,因為你這個膝關節,吃不了那麼大的力,你踝關節行走這個力量了,你這是個足弓。

  解説:朱洪陽是四川人 34歲,剛開始長征,他的膝蓋十字韌帶就有拉傷,現在他是隊裏傷勢最重的一名隊員 。

  朱洪陽:我希望他們走慢一點,我就跟得上,心情就沒那麼壓抑。

  醫生:你肯定不能走快了呀,明天爬山了。

  朱洪陽:對呀。

  解説:由於明天要翻越高山,《我的長征》活動組委會,對醫生的檢查結果非常重視 。

  醫生:傷員的情況基本上可以,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一般都是踝關節 膝關節,肌肉受到了牽拉損傷。

  記者:24個人按一個百分比來算,大概有多少人?

  醫生:這個不超過20%。

  記者:不超過20%。

  解説:晚上11點半,隊員們都已經休息,考慮到朱洪陽的傷勢,活動組委會又安排了,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大夫,再一次給他做了檢查。

  夏桂林:隊伍不要拉開啦,儘量我們一隊走。

  朱洪陽:知不知道中途有沒有補水的呢?


邵夏珍

  邵夏珍:咬著牙 跟住隊伍。

  解説:2006年6月15日4點半起床,6點出發,隊員們要在這一天的行程內,翻越《我的長征》開始以來的,第一座高山 老山界。

  張巍峰:今天的里程數是29公里,上午是21公里,下午是8公里,上午剛開始,大概有6公里的山間小道,然後是公路一直到山頂,咱們現在的起始海拔,大概在450米左右,然後咱最終的最高點是2018米,大概要爬升1600米。

  解説:“聽説要爬一個三十里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這是紅軍長征時,跟隨軍委第二縱隊行軍的陸定一,在回憶翻越,老山界時的文章開頭,1934年12月14日下午,中央紅軍開始翻越老山界,這裡靠近主峰貓兒山,海拔1860米 山路險陡,紅軍分三路翻越長征開始以來,第一座最難走的高山,現在 《我的長征》隊員們,也像當年的紅軍一樣,開始翻越他們長征以來,遇到的第一座高山,爬山時拍攝很難拍到正面,這個在腰間挂一個塑料袋,在整個爬山的過程中,一路都在撿垃圾的背影,是隊員夏桂林,他來自南京 49歲,是一名森林警察 。


夏桂林

  夏桂林:撿一個少一個。

  記者:夏老師,本來自己背的東西就夠多了,你還撿那麼多東西。

  夏桂林:太多了 撿不凈了,只能撿路中間的,這是毛主席走過的路。

  解説:這位同樣埋頭在撿垃圾的叫王軍,他是夏桂林的戰友,也是一名重走長征路的志願者 。

  記者:我看你們老哥倆配合相當默契。

  王軍:嗯 一點點搞。

  隊員:來 獎勵一包花生。

  隊員:謝謝。

  隊員:了不起。

  記者:夏老師,你的戰友老王也在撿。

  夏桂林:我們是森林部隊,森林公安要保護(山),每個人都這麼撿,這個山就好了,它是紅軍走過的,應該讓它更乾淨一點。


祖曼

  祖曼:夏老師。

  夏桂林:乾淨了。

  祖曼:夏老師坐下歇一會兒。

  夏桂林:我洗洗手擦把手 謝謝。

  記者:現在幾點了。

  查雪琴:9點。

  記者:咱們走的是。

  查雪琴:六點半左右爬山的。

  記者:記一下。

  查雪琴:兩個半小時。

  隊員:怎麼了 手劃破了。

  祖曼:不是你別擦,那個是濕巾你別擦了,把它弄幹了。

  隊員:怎麼搞破的,昨天扎針那個地方嗎?

  夏桂林:不是,昨天在墻上碰了一下。

  祖曼:太濕 幹一點。

  夏桂林:蓋上,沒關係,要走了,馬上要走,我也要整包。

  記者:不會是你今天撿垃圾。

  夏桂林:沒有,這是昨天,昨天在墻壁上面劃了一下,撿垃圾沒事,這跟撿垃圾沒關係。

  祖曼:先保護一下。

  夏桂林:沒事。

  祖曼:不是 就是怕感染,呀 粘不住。

  夏桂林:粘不住,因為是濕的,放這兒吧,我等會兒再粘。

  祖曼:這樣不乾淨的。

  夏桂林:我這樣粘著。

  祖曼:我那兒還有。

  夏桂林:不粘了。

  祖曼:我給你再找個。

  解説:爬完了這很陡的山 到了平梁。“我以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麼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坐下談談 知道還差得很遠,還有二十多裏很陡的山。”現在和紅軍翻越時相比,老山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沿著當年的線路走到這裡,就是山間公路,可以一直通到山頂,到了山頂,已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裡立個紀念碑,寫著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 路過此地,我大大地透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回頭看看隊伍,沒有過山的,所余已經無幾,今天我們已有保證越過此山。”陸定一當年的設想,現在已經成為現實,《我的長征》隊員們休息的地方,就叫紅軍亭。

  記者:你能爬上來很不容易呀。

  朱洪陽:那是 我還去爬雪山呢。

  記者:今天感覺怎麼樣?

  朱洪陽:感覺很爽,沒事,上坡沒問題,就看今天下坡了。

  記者:剛開始他有什麼困難。

  陸昶全:還有下坡,還要上坡。

  朱洪陽:今天下午不是有8公里下坡嗎?

  陸昶全:我是説待會兒還得上。

  記者:下坡對你有什麼考驗嗎?

  朱洪陽:對 真正的考驗在下坡,以後上坡就不要問我了,上坡是沒問題的。

  李長晏:説實話我現在挺不舒服的,我已經連著三天鬧肚子了。

  隊員:他鬧肚子 拉稀 脫水。

  李長晏:胃也不舒服,早上就吃一小碗麵條,走在路上多虧我沒多吃,要多吃我都會吐了。

  查衛星:吃力 爬山的時候吃力,平坡的時候不吃力,然後稍微有一點上坡的時候,不太吃力,就是那個角度要超過35度以上,我就感到有點吃力。

  張浩然:就是剛上來走那一段,那陣非常難受,走不動了那陣有點。

  記者:下午還有一段路。

  張浩然:那沒事 我現在感覺緩過來了,這個汗一發出來,緩過來很多,感覺能使出來勁了,好多了,剛才那陣使不出來勁了,累壞了。

  李長晏:不過 反正還沒到極限呢,但是我感覺比以前累很多,爬那個井岡山跟筆架山的時候,我都沒有那個感覺,今天也許是不舒服的原因吧。

  記者:比想象呢。

  李長晏:比想象的,沒那麼太難,比想象的,以前也沒爬過這個,也不知道老山界這個有多難,但比想象的沒這麼難,也許爬的不是這條路,最難的我們沒爬 也許。

  祖曼:還要往上上 是吧,哦 行。

  隊員:幹嗎?

  祖曼:摘護膝。

  解説:中午12點,隊員們看到了老山界的界碑,這裡的海拔是1960米。

  當地嚮導: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我們老山界,當時中央紅軍縱隊就從這條道,翻下了資源縣的兩水鄉的塘洞村,那麼這個在墊後的紅五軍團,和靠近這邊的紅八軍團,在山上和國民黨的軍隊,進行了遭遇戰,幾十個紅軍戰士,犧牲在老山界上,根據當年陸定一先生的提議,在這裡修了一個紅軍長征紀念亭。

  夏桂林:我建議大家,向當年犧牲在這裡的,20多位紅軍烈士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解説:下午2點40分,隊員們在海拔兩千多米,接近貓兒山頂峰的地方,開始下山,“下山十五里,亦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致極好,濃密的樹林中間,清泉涌出像銀子似的流下山去,清可見底 如果在此築舍避暑,是再好也沒有的了。”下午4點多鐘,下山的地勢漸漸開始平緩,隊員們看見一所寺院,以為到了山下,朱洪陽忍不住大喊一聲,老山界 我翻過來了,可是 山路上一直在隊伍前後,忙碌的攝影師,已經累得來不及拍下那個情景,幾分鐘之後,攝影師才重新拿起了機器,下午6點半左右,《我的長征》全體隊員,安全 順利地越過老山界,到達了山的另一邊,廣西資源縣兩水鄉的塘洞村。“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 甚至傷病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所克服,不可逾越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越過老山界後的第二天,2006年6月16日,隊員們又接著走了26公里,翻越了三座大山,連續3天 70公里,《我的長征》一直都在,海拔1200米,到1700米左右的山區行進,最後進入到廣西龍勝縣,偉江鄉的裏木村,龍勝是紅軍在廣西經過的,最後一個縣,2006年6月17日,隊員們在龍勝縣泗水鄉,看望了一位91歲的老紅軍 ,2006年6月18日,《我的長征》第七周,行軍的最後一天,隊員們在偉江中學,和同學們進行了一次交流。

  隊員:我們來到這兒,大家有什麼希望沒有。

  學生:有。

  張浩然:走進你們校園我感到很親切,因為我也是一名學生,其實我們眼前這座山並不高,只要你努力就能走出去,謝謝。

  葉峰:你們 我想問一下,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

  學生:有。

  葉峰:你們有自信嗎?

  學生:有。

  葉峰:那我們一起來説一遍,我是最棒的,咱們一起説 好不好,我是最棒的 説。

  學生:我是最棒的。

  校方領導:讓我們真誠地祝願他們,一路順風。

  葉峰:好 祝你們成功。

  

<二>人物──軍號嘹亮

  解説:他叫鄒盛棟 91歲,75年前拿起軍號的時候,他16歲,那一年他很快樂。

  鄒盛棟:很高興啊,我想因為那個任務,我原來小的時候就愛吹,只不過吹得不像,不知道拍子,不知道軍隊的號譜,就知道吹奏,也不知道,吹號是有七個音,我吹七個音,一個馬號 兩個筒子的,那個是另一種,那是九個音,九個音,那個吹著也是聲音蠻響亮,你像我們那個單號豎筒,哪呢,站在高地上擴音,這個周圍,整個臨口(地名)都能聽見。

  解説:70年前的事情,老人還能回憶起很多細節。

  鄒盛棟:吹了三段,還一個名目,是那個軍團,他有個開頭,軍團部的不同,師部同軍團部是一樣的,不過我軍部是吹兩次。

  記者:吹兩次。

  鄒盛棟:吹兩次開頭,軍部是兩次,師部是四次開頭,下面呢,團部和營部又不同。

  記者:又不同。

  鄒盛棟:因為它那個開頭是不同的,跟軍部的開頭不同的,起床啊 起床吃飯啊都是一個,集合 快集合、慢集合都有。

  記者:都有 那您都能給我們吹一下嗎?吃飯號是什麼樣?

  鄒盛棟:吃飯啊。

  記者:對,吃飯。

  鄒盛棟:這是吃飯。

  記者:哦 這是吃飯的。

  鄒盛棟:那個開頭就要不得了,吹這個過程 這個是吃飯的,這個單樣的,這要吹兩次,那邊飛機來了就是,飛機 趕緊 臥倒,馬都曉得臥倒了,我們那紅軍的馬,一聽見飛機 嗡,都這樣,馬就這樣倒在地上,睡著了 睡得挺香的,後來才曉得的,後頭,馬就站起來了。

  記者:馬也能聽懂。

  鄒盛棟:馬能聽得懂,到那個程度了。

  羅永祥:你不要看輕了司號員,當時那個部隊呀,這個通信設備沒有什麼,這個號兵就顯得很神氣,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是號一吹,千軍萬馬都得一起行動,所以司號員特神氣,就是衝啊 衝啊,就是這意思。

  張生榮:打仗的時候你是連隊,連裏衝鋒,你那個時候不能夠不衝鋒,你也不能不跟著,你也不能是落在後面,你跟著連隊首長呀 是吧,一樣的打仗。

  解説:掉隊是長征路上常有的事情,張生榮老人憑著軍號聲,就能找到自己的部隊。

  張生榮:我走 我們就跟那些人走,走到天亮了,走到天亮看到一個村,一個村呢,我聽那個時候,有人 有我們的部隊,還有就是吹吃飯號 吹號,我一聽 這個是三軍團的,在我們的部隊呀,我説是三軍團,是這個地方,一軍團還在前面,我們幾十個司號員就吹這段。

  解説:在長征路上各種變化,總是伴隨著隊伍的行進,這其中也包括司號員的軍號。

  張生榮:飛機來了 吹隱蔽號,這個拍子還經常改,經常改,有的被敵人搞去了,這個拍子的聲音,本來那是保密的東西,保密的東西,我們抗日戰爭的時候,有一個司號員就是被敵人抓去了,把身上那個拍子(號譜),那個東西搞去了,趕快是要改變的,那就改變了,那不能夠就一股勁,照原來那個再吹了。

  解説:儘管經常改變,老人到今天也記得很清楚。

  張生榮:起床號。

  記者:那休息號呢,有沒有休息號,就寢睡覺的。然後呢集合號 有嗎?集合號,部隊集合了,這是集合號。那飛機來了怎麼辦?飛機來了。

  張生榮:就趕快隱蔽。

  記者:哦 隱蔽了,那衝鋒呢?衝鋒陷陣呢?這是衝鋒陷陣的。

  解説:邵永清今年92歲 家在桂林,正在桂林做公益活動的主持人,敬一丹去看望了他。

  邵永清:嚴肅團結 緊張活潑。

  解説:老人的情緒有些激動,長征這兩個字,讓他回到了從前,為了當上這個司號員,邵永清還動了一番心思。

  邵永清妻子:他原來紅軍裏面沒有吹號的,就俘虜了一個國民黨的號官,就讓他教紅軍的一些人,跟著學吹號,學吹號的話,他想學吹號就沒給他學吹號,就讓他當通信員,那個國民黨的號官呢,就愛吃狗肉,他就到處幫著他找狗肉吃,這個他學的時候,就是偷學的,偷著學的。

  解説:從這些老人用嘴吹出的軍號聲,從他們回憶往事,堅定而自豪的神情,長征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突然變得很清晰,他們曾經是司號員,他們到現在還是司號員,長征路上的號角聲,在他們的心裏從來沒有消失過,今天我們都聽到了。

  邵永清:衝啊,殺啊。

  

<三>公益行

  公益1

  解説:2006年5月17號這天,《我的長征》途經的,江西省信豐縣下起大雨,可是信豐縣城的陳毅廣場,從一大早就開始熱鬧了起來,原來《我的長征》公益行動中的,普法宣傳小分隊來到了這裡,這支小分隊是由12名,從北京來的律師組成的,他們要在這裡為當地的老百姓,進行法律宣傳和諮詢服務。

  普法律師:因為我生活在農村,我能夠體會到,他們很艱苦,的確很艱苦,他們想維護自己的權利,有時候很困難,不知道一些正確的救濟渠道,所以恐怕要走很多彎路。

  解説:律師們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特意為這次在革命老區,信豐縣的活動設置了幾個專題。

  普法律師:我建議她應該提前去找工作,改變自己目前這個狀態,她首先得具備。

  解説:有不少來諮詢的人,在房屋拆遷問題上有各種疑問。

  普法律師:房子價值是不一樣的。

  當地居民:我的是新房子,新房子還裝修了。

  解説:諮詢婚姻家庭問題的大多是婦女。

  當地居民:謝謝你呀 謝謝你。

  普法律師:不客氣,你不要太難受了,好不好?這個事情反正你想一想。

  解説:這位從農村來的大媽,背著小孫子在諮詢臺附近轉了很久,猶豫再三,終於走到兩位,負責婚姻家庭諮詢的女律師面前,訴説了自己的境遇。

  普法律師:他現在是不回來?

  當地居民:不回來。

  解説:律師們在了解了她多年來,一直難以解決的家庭困境之後,詳細地給她講了幾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普法律師:我們建議您走一個,婦女兒童權利保護的這個路子,你去申訴呀,去反映。

  當地居民:去反映。

  普法律師:對 反映呢一般在村裏呢,他是村委會。

  解説:《我的長征》公益行動,普法宣傳小分隊在這一天,共接待了47位前來諮詢的人。

  當地居民:我很滿意。

  當地居民:律師比較多,解釋問題比較細緻 比較具體。

  當地居民:你們能夠多呆幾天啊,(來的人)那就恐怕成千上萬了,真的。

   公益2

  解説:在《我的長征》公益行動中,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隊,他們要跟著《我的長征》,大部隊一邊走一邊放電影,他們是時代華夏院線派出的,“我的長征 電影回歸大眾”,公益放映隊,從5月1號出發到7月1號,他們已經給沿途36個村鎮的,鄉親們放了46場電影了,老鄉們都特別喜歡看電影,孩子們在看電影的時候,高興得像過節似的,放映隊的隊員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露天電影這麼受鄉親們歡迎 。

  當地居民:20多年沒看電影了。

  當地居民:你們可不可以再放一個,現在還這麼早啊 。

  解説:他們除了在長征路上,給老百姓放電影之外,這一路還要把自行研製的,蒙太奇數字電影播放設備,走一路 送一路 。


徐萍

  徐萍:我們現在捐贈設備達成的,現在已經是5套設備了。

  解説:2006年6月1日,《我的長征》公益放映隊,來到了湖南大學,這一天大學生曹始明,開始學習放電影,以後這就是他勤工儉學的方式,學生們以後,也可以常到這兒來看電影了 。

  崔永元:從現在開始,湖南大學又有了,蒙太奇電影播放設備,是免費得到的,我們也相信,隨著這套設備進大學,它的票價一定會降下來,讓我們為它歡呼。

  張寶權:我覺得這和當初,紅軍説長征是宣傳隊,也是有同樣的意義。

  解説:《我的長征》公益放映隊的目標,是在長征路上放500場電影,全都是免費的。

責編:王麗華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