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龍馳天路 開啟新征程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2日 10:39 來源:
專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廣州日報消息:“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岡,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

  一首《天路》唱遍了中華大地,一聲汽笛長鳴驚醒了沉睡的雪域高原。這一刻,無數藏族人民滿含淚水圍在天路旁,等候著他們自己的雪域鐵龍,這一刻,曾讓我們魂牽夢縈的可可西裏、青海湖、唐古拉山不再孤單,閃亮的鋼軌將他們連在了一起;這一刻,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中國的西域邊疆,透過神奇的天路,他們看到的是雪域高原的旖旎風光和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這一刻,將永載共和國的史冊。

  記住這一刻吧,2006年7月1日上午11時05分,伴隨著長長的汽笛聲,編號0016的首列旅客列車緩緩從格爾木啟動,向拉薩駛去……

  記住這一刻吧,2006年7月1日上午11時12分,西藏人民首次看到自己的“巨龍”──編號0009號的旅客列車從拉薩緩緩啟動,向蘭州駛去……

  青藏鐵路,中華民族一個世紀的夢想,終於在這一刻成為現實。

  7月1日11時05分,“青1”次從格爾木火車站開出,沿途停靠楚瑪爾河、唐古拉山、安多三站後,於今天淩晨抵達拉薩。青藏鐵路首發列車上的600名旅客,不僅成為首批坐著火車到青藏高原的見證者,在飛馳的列車上,他們還有幸看見了可可西裏草原上漂亮的藏羚羊。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原宣傳部長童國強坐上首發列車,和本報記者一起,對沿線美景和車內旅客感受進行全方位報道。

  時間:下午2時

  停靠站點:楚瑪爾站

  感受:吃高原列車第一餐、賞崑崙山雪景

  “青1”次於昨天上午11時05分從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出發後,經南山口和玉珠峰等站點,一躍跨上距離格爾木200公里、海拔4500米高的楚瑪爾站。按照規定,列車將在這裡停靠3分鐘時間,由於該站屬於無人站點,因此乘客只能在車上欣賞美麗的崑崙山雪景。

  “在到達楚瑪爾站前,我們剛在列車上吃了高原列車第一餐,三菜一湯,包括牛肉燉蘿蔔和魚香肉絲等,味道好極了!”7月1日下午2時左右,列車在楚瑪爾站停靠時,童國強表示對高原第一餐感到滿意。

  “在海拔4500米高的高原上,列車上能夠把米飯和麵條煮熟嗎?”針對記者的疑問,童國強樂了,“8號車廂就是餐車,全部實行電氣化,不僅可以把米飯麵條輕易煮熟,而且可以像普通列車餐車一樣,既可以提供快餐,還可以提供精美小炒。”

  據悉,青藏旅客列車電開水爐採用了無機納米技術過濾和紫外線殺菌措施,經過濾和殺菌的水質達到了國家飲用凈水水質標準,滿足了低氣壓下水沸騰溫度不足時旅客飲用水的質量要求。

  “從格爾木到楚瑪爾車站,一路上可以看到車窗外那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崑崙山。這一段旅程中,我還沒有發現有旅客出現高原反應。”童國強説,他在整輛列車上來回走動,沒有發現吸氧的旅客。這一段旅程中,列車將穿越青藏鐵路上最長的隧道崑崙山隧道。

  時間:下午6時30分

  停靠站點:唐古拉山車站

  看點:可可西裏藏羚羊、世界最高凍土隧道、世界奇觀三江源

  “太好了,我們看到藏羚羊了,他們正在火車外邊的草原上歡快奔跑呢!”當列車剛行駛在可可西裏草原不久,童國強興奮地告訴記者,“所有旅客都在給藏羚羊拍照。”

  “下午2時45分,我們的列車開始穿越世界最高的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童國強説,風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全長1385米,全部建在永久凍土上面。“和列車進入崑崙山隧道不同,有些旅客除了有耳鳴外,還出現頭痛,因此有旅客開始吸氧了。”

  “過了風火山隧道後,列車就到了沱沱河了,這裡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三江發源地,全世界獨有的景觀。”童國強介紹,就在三江源頭,列車還要經過長江源頭第一橋──長江源大橋。

  下午6時30分,“青1”次抵達世界最高火車站──唐古拉山火車站。“列車只停靠了3分鐘左右,旅客不能下車。但是可以在車上領略這座世界最高火車站的美麗。

  在世界最高火車站,童國強向記者介紹了“青1”次的內部構造,他表示,車內坐席與普通列車一樣按2+3佈置,定員98人。“與一般火車兩節車廂之間的隔門只向一個方向開不同,列車首次實現無障礙通過,為雙向擺門。”

  據悉,定員32人的軟臥車,分為8個包間,按上、下兩層分佈的臥鋪,每個鋪位都加裝了液晶電視,內置有8套影視節目,供旅客自由選擇觀看。同時,有呼叫服務按鈕,實行無干擾服務。硬臥車定員60人,車內臥鋪按上、中、下三層佈置,臥鋪與走廊採用半封閉形式,休息環境適宜。

  “列車空調系統能夠實現冬、夏季車內溫度的調節,具有45℃高溫下正常啟動的功能,夏天車內溫度保持在26℃2℃,冬天與車內電採暖裝置同時使用,車內溫度高於18℃。在餐車的就餐區設有液晶電視,可同時播放8套電視節目。電視節目可根據需要在地面編輯,及時更新。”

  時間:晚上7時55分

  停靠站點:安多火車站

  看點:藏族同胞跳著鍋莊迎首列列車 體驗列車環保設計

  晚上7時55分,藏族同胞在站臺上跳起鍋莊歡迎我們列車的到達。儘管列車只是在安多車站停靠3分鐘左右的時間,但是熱情的藏族同胞仍然在站臺上載歌載舞,歡迎“青1”次的到來。

  “從唐古拉山火車站到安多這一段,可以欣賞到高原最湛藍的天空,你會感覺這裡的空氣更純潔。”童國強説,正因為高原如此原始,沒有受到一點污染,因此進藏列車在環保方面也做足了工夫。

  “青藏鐵路列車一個主要技術創新就是綠色環保的獨特設計。青藏旅客列車上裝有污物收集裝置,排泄物通過真空集便裝置和連通管係集中收集到車下吊裝的污物箱內,污物箱的容積可以滿足連續運行42小時無須排放的要求。”童國強説,青藏旅客列車上還裝有廢水收集裝置,廢水通過排水管收集到污水箱,污水箱600升~800升,可以滿足連續運行18小時無須排放的要求。“沱沱河、安多和那曲等大型站點,都有大型污物處理站。”“由於這一段鐵路海拔都在5000米左右,因此有些乘客開始吸氧了。”

  時間:7月2日淩晨零時31分

  停靠站點:終點站拉薩

  看點:羌塘草原、念青唐古拉山

  “車出安多站後,就到了著名的藏北羌塘草原。你可以看到這片草原和可可西裏草原有明顯不同”,童國強説,“那就是這片肥沃的草原上,能看到更多的牛羊。青藏線上主要的有乘客上下的火車站,都設在這一段:安多、那曲和當雄。”到當雄火車站前,旅客們還看到了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雪景。

  “為確保車內紫外線強度不至於過高,列車的車窗玻璃選用了低輻射中空玻璃,紫外線透過率不高,經過濾後,車內紫外線強度與平原環境下基本一致。”童國強説,“不僅如此,青藏旅客列車外皮也是綠色的,採用的是配套丙烯酸聚氨酯雙組分油漆,經過在青藏線1年的暴露試驗,表層漆面完好,防紫外線、抗風沙、耐溫差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7月2日淩晨零時50分,載著600名旅客的“青1”次列車,在經過約13個小時的運行後,順利抵達終點站拉薩。

  格爾木拉薩同時慶通車

  7月1日上午10時左右,青藏鐵路通車儀式在格爾木和拉薩同時舉行,主會場設在格爾木,分會場在拉薩。

  7月1日的拉薩成了歡樂的海洋,到處都是哈達與鮮花,拉薩火車站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儀式。上午9時30分,50名手舉著“柳梧村群眾熱烈慶祝青藏鐵路通車”的紅色牌匾浩浩蕩蕩奔向進站口,他們是距離火車站1公里左右的柳梧新村村民,當初青藏鐵路動工時,這些村民被拆遷到了柳梧新村,他們將登上出藏的首列列車。

  記者在站臺上看到,第五節車廂(硬座)裏面坐的都是身著藏服的藏族同胞,而第六節車廂基本都是身著軍裝的軍人,其他車廂有一些完成任務返家的工人,還有一些人是西藏各族各界代表。據介紹,“藏2”列車共有8節硬臥車廂、2節軟臥車廂、3節硬座車廂,每節硬臥車廂定額60名,軟臥32名,硬座98名,總共有700多名乘客。“藏2”次列車的火車票上寫著拉薩至蘭州、硬臥全價中537元、上524元、下552元。

  11時05分,格爾木至拉薩的首趟“青1”列車,載著600多位勞動模範代表、各族各界代表和普通旅客,緩緩駛出格爾木車站。與此同時,“藏2”列車伴隨著長鳴的汽笛聲,從拉薩火車站緩緩駛出,向格爾木方向奔去時。不少在場的建設者們當場流下了熱淚。

  本報記者昨乘上從西寧去拉薩的火車

  海拔3000米以上開始供氧

  本報記者7月1日17時38分從西寧乘上青藏鐵路的火車,將去觸摸離天最近的唐古拉山口,體驗獨特的高原風光。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將穿越崑崙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三大山脈,沿青海湖、崑崙山、可可西裏、三江源、藏北草原、錯那湖等著名景區蜿蜒而過。根據時刻表,今天早上7時02分,記者乘坐的列車將抵達格拉段,遊客可以在列車上盡情觀賞雪域高原的旖旎風光。

  赴美華僑專程回國

  見證青藏鐵路開通

  距離開通還有3個小時,記者看到部分心急的旅客已經來到了候車室。一名背著揹包的老年旅客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問之下,他竟然是廣州番禺人,他連稱自己是最幸運的旅客。據悉,66歲的孫偉已經由廣州移居洛杉磯10年了,年輕時從事勘測工作,天天在荒郊野外奔波,使孫伯對野外探險、旅遊很感興趣:“一聽到青藏鐵路要開通,為了見證這個人類奇跡,半個月前我就從洛杉磯飛到廣州,然後先到成都火車站。雖然聽説車票已經賣完了,但今天早上我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到西寧火車站買票,售票員告訴我,有個同事因為體檢不合格不能上車,於是我就幸運地買到了這張退票。”

  19時28分,終於進站了。!“氧氣孔在哪兒?”剛上車,不少旅客就迫不及待地尋找著傳説中對抗高原反應的神秘武器。一個旅客總算在座位下面找到了:“怎麼沒有氧氣管呢?”要到海拔3000米才會開始供氧呢,乘務員告訴旅客。

  隨著一聲汽笛,N917次列車緩緩駛離了西寧站。車廂裏不知道誰喊了一句:“拉薩,我來啦!”接著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直到這時候,記者才有時間耐心的觀察車上的一切:車輛的哐當聲比普通列車輕微。白色的窗紗、床單,藏紅色的標識牌,處處散佈著富有藏族風情的花紋、圖案、色彩,而電子屏幕也採用漢、藏、英3種語言。

  與普通列車相比,進藏列車的人性化設計理念更為突出:車廂兩端的車門採用感應式的“塞拉門”,旅客進出時只要輕點一個感應開關,車門就可自動開啟。

  列車垃圾“零排放”

  配有兩套供氧系統

  最體現高原風情的當然是供氧系統。“世界屋脊”高寒缺氧,而這趟列車車廂內的氧氣濃度、溫度、壓力可以保持均衡。每節車廂的配置幾乎與飛機一樣,有兩套供氧系統:一套是“彌散式”供氧,通過混合空調系統中的空氣供氧,使每節車廂含氧量都保持在適當的水平,旅客如同進入“氧吧”;另一套是獨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氣,可以隨時用吸氧管呼吸。

  據悉,進藏客運列車採用了先進的真空集便和污水收集裝置,首次在鐵路客車上實現廢水污物零排放。青藏鐵路不允許向車外沿途排便,該趟列車的廁所採用真空集便裝置,廢物廢水都有專門的回收設備,保證沿途環境不受垃圾污染。

  為了方便殘疾人,該列車還設有可以搖輪椅如廁的殘疾人廁所。同時,每節車廂都設有一個開放式盥洗間,一個垃圾壓縮機,一個開水供水器和一個制氧室。

  乘務員小萬告訴記者:今天7時02分,到格爾木站之後才會開始供氧,併發放氧氣管。”記者獲悉,該車並未配備隨車醫生。“明天過了格爾木,當列車爬升到海拔3200米的高度時,大約在天峻地段,高原反應會比較明顯,不過旅客不必擔心,我們在5號車廂準備了藥箱。”

  9號車廂是列車餐車,如同一間酒吧,配備了等離子電視。隨便一翻菜單,角卜、酥油茶、如意羊排等一道道具有藏族風味的飲食,讓人食指大動。餐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列車部分食材還未上齊,今後所有菜單上的菜都可以品嘗。(嚴利、耿旭靜、王飛)

責編:復蘇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