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程義峰、肖春飛、張樂
85年前,浙江嘉興南湖一艘不起眼的絲網船上,黨的“一大”召開,正式宣告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從此,苦難深重的中國大地上,一個全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點燃起來,愈燃愈烈,映亮了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一個鐮刀與鐵錘組成的圖案。
85年過去了,南湖煙雨依舊,中國卻已發生亙古未有的巨變。在五星紅旗的輝映之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步入一個黃金髮展期,中華民族正大步邁向偉大的復興之路。
從光芒四射的黨旗到鮮艷奪目的國旗,這段不平凡歷程驗證了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歷史真理:“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中國共産黨──歷史和人民的雙重選擇
85年前,26歲的浙江女子王會悟站在嘉興南湖湖心的煙雨樓上朝南遠眺,選定了離樓約200米遠的一處僻靜水面──這裡成為13位中共“一大”代表泊船之處,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事件在此誕生。
但當時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一艘小小的畫舫會對中國歷史發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中共“一大”會議是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召開的,會場設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一幢一樓一底的沿街的石庫門里弄房屋裏,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騷擾後,“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建議將會場從上海轉移到自己的家鄉嘉興南湖。
在畫舫的船頭,王會悟負責望風,一旦有別的船隻靠近,她就會提醒代表們弄出一些麻將聲與留聲機播放的京劇來做掩護。這是無奈的選擇,中共“一大”會址當時地處上海法租界,嘉興又處於地方軍閥統治下。
歷史曾經讓後人痛徹心肺。煙雨樓至今還保留着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的“禦詩”,但中國共産黨成立前後的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離“康乾盛世”久矣。中國人是帶着八國聯軍侵佔首都北京的民族恥辱進入二十世紀的。那時,展現在中華民族面前的是一片瀕臨毀滅的悲慘前景。
當無數仁人志士抱着救國夢想卻因為種種局限而一次次最終走向失敗時,歷史與人民選擇了共産黨。
作為完全新式的、以共産主義為最終目的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在中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組織能像共産黨一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獲得最廣大人民的贊同。
革命需要理想,更需要奉獻甚至犧牲。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接下來的人生不盡相同,有因為迷惑而退黨的,有違背誓言叛黨的。但是,更多的“一大”代表成為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
著名的革命文物收藏家王金昌先生收藏的上千件革命文物中,有一枚中國工農紅軍用鐵製作的中國共産黨黨徽。鐵質的黨徽經歷戰火,不易損壞,便於戰時在惡劣環境中用來舉行入黨宣誓。
在今天的上海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紀念館,每年都會迎來莊嚴宣誓的一代代共産黨人。從南湖起航的中國共産黨,其吸引力隨着歲月的變遷而進一步增強。85年前,全國只有50余名黨員,到2005年底,全國黨員總數已達到7080萬名。
●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才能真正實現當家做主
1949年9月30日下午,天安門廣場上,美術供應社女工趙文瑞在國旗桿下目睹她縫製的五星紅旗,升到旗桿頂點,飄揚在天空之中。這是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在此兩個月前,上海解放不久,來自浙江溫州的青年曾聯松看到新政協籌備會在報上刊登的一則徵求國旗方案的啟事,他欣喜不已,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構思,設計了五星紅旗的方案。
人們對這一方案的熱情空前高漲,史料記載,四面八方的人們紛紛投稿,有在隆隆車間工具上繪製的,有在槍炮不斷的戰壕裏構思的,也有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朝鮮等國寄來的,甚至從美洲還寄來了23張圖稿。當時一個月內收到的國旗圖案達3012幅。
縫製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重任,落到了趙文瑞身上。剛剛從家庭婦女成為工人的趙文瑞雙手捧過新中國的國旗圖案,欣喜的淚珠奪眶而出。她從前門外老字號“瑞蚨祥”買來大幅的紅綢料和黃緞料,按着政協會議公佈的國旗説明,用黃緞子剪出兩顆大五角星,8顆小五角星。精確地貼在紅綢面的正反兩面,五角比齊對正,一針一線地縫製。
得民心者得天下。新中國的成立,得到全中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和響應。當時的新聞報道記載了如下盛況:北京街頭,到處亮着輝煌的燈叢,許多普通住戶的門上也挂着紅星燈籠,首都200萬人民歡欣鼓舞……天津全市180萬人民,狂歡鼓舞,徹夜未息……上海600萬市民在國歌和禮炮聲中肅然起敬。
當年的10月4日,香港也飄揚起了五星紅旗,“華商報印製的國旗已隨報散發,若干工會機關均懸挂了這一莊嚴美麗的旗幟。”看慣了租界“萬國旗”的中國人,怎麼不為新中國的國旗而自豪?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正逢黨的生日,當五星紅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時,全體中國人又爆發出狂喜的情緒。在香港,在北京,在上海……國旗匯成了紅色的海洋。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際社會曾對這個新政權領導發展的能力表示懷疑:在長期的戰爭破壞之後,在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經濟基礎和國際封鎖的背景下,如何開展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如何選擇和制定適合中國實際的政策方針?如何組織、動員人民重建家園?
在中國共産黨之前,改造社會的方式五花八門,先是康有為等以日本明治維新為榜樣,欲建立資産階級君主立憲制;緊接着孫中山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旗幟,要建立歐美化的資産階級共和國。
只有共産黨人從剷除不合理社會制度出發,奉馬克思主義為重建國家的理論武器,在其第一個綱領中就非常清晰地提出:“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1931年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共産黨建國思想的第一次實踐,新中國的雛形已具框架。1949年10月共和國的建立對世界格局和歷史進程産生了重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的第三天,美國共産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威廉?福斯特給中共發來賀信,在賀信中他評價説:“這無疑是劃時代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謹向中國共産黨的英雄主義,忠貞和領導作用表示特別的尊敬。”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説:“建立新中國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建設,雖然中國共産黨當時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但關鍵是解決了制度問題,從而為生産力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奮起直追,到改革開放後活力迸發,再到嶄新發展觀念引發的新的經濟實踐,中國建設成果豐碩。2006年6月,在觀賞慶祝上海合作組織成立5周年大型音樂藝術焰火表演時,俄羅斯總統普京聽到上海市長韓正介紹浦東連續15年經濟增長超過19%時,連説“印象非常深刻”,並表示上海是“中國的窗口”。
發生巨變的何止上海?北京,即將迎來全世界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嘉興,1921年僅5萬人口,人們以簡單的手工業勞動為主。今天,這片以“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而著稱的熱土上,年人均GDP已超過4200美元,城市化水平達到68.7%……
●中國共産黨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在繼承中創新,在探索中前進,向世界詮釋着執政興國的蓬勃活力
1949年3月,熟讀史書的毛澤東對中國共産黨所面臨的任務和可能遇到的危險作了精闢的論述。他把進北京當成“趕考”,他對周圍的人説:“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在今天的南湖紀念館,醒目處有一個新設的展覽內容“世界政黨興衰啟示”,借鑒蘇聯共産黨、印度國大黨、日本自民黨、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興衰歷史,發人深思。
從“左”傾冒險主義、反右派、“大躍進”直到給中國人留下慘痛記憶的“文革”,黨在歷史上發生過失誤、遭受過挫折,但是中國共産黨總是認真吸取教訓,糾正失誤,朝着既定的目標奮進,顯示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人民利益的無限忠誠。
在前進中善於總結經驗、鄭重對待自己的失誤,以形成並堅持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這是中國共産黨的光榮,也是全中國人民之福。尤其是1978年12月,中國共産黨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發展”越來越成為這個5000年文明古國的最關鍵詞語。
在經歷了20多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之後,我國開始實施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以取代過去偏重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自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來,中央在經濟領域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均圍繞此展開。
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到“科學發展觀”,無不體現着發展的觀點和科學的精神。上海市委黨校教授袁秉達説:“科學發展觀強調讓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解決了一個‘發展生産為了什麼’的問題,過去,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弄得太清楚,現在弄清楚了: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而發展生産。”
2001年,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從二十世紀中葉到二十一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了實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復興將從根本上改變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命運,並將使中華民族能夠像他們的先人那樣對人類社會作出較大貢獻。
“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很有感召力的口號,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目標。”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説。
這一目標正在穩定實現中。2006年1月5日,中國社科院發佈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主要大國中排名第6位。
在持續發展的同時,祖國統一的步伐也在加快。2005年4月底到5月初,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到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地參觀訪問。國共第三次合作令人想起“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句古詩。無疑,祖國發展、富裕、強大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願望。
在中國經濟熱度最高的上海市,與“一大”會址紀念館僅一街之隔的是“上海新天地”,國內著名的娛樂休閒一條街,目前已成為上海吸引外國游客最多的地方。紀念館館長倪興祥説:“一些國外游客只是到新天地消費,他們中的很多人則同時到紀念館來參觀,他們也想了解世界上最大執政黨的歷史,了解中國共産黨如何不斷地創造奇蹟。”
在奔向共産主義的漫漫征途上,中國共産黨的雄心熠熠光耀,中國人民的腳步永不停歇。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