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設新農村:高原村官加永尼瑪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5日 07:23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人民日報消息:41歲的西藏昌都縣城關鎮通夏村黨支部書記加永尼瑪,高大魁梧,高原紅的臉龐透著沉穩,典型的康巴漢子。聽到人們誇讚村子搞得好,他只是憨厚地笑笑,眼神純凈得如同谷布神山上的雪。

  “不能讓下一代再吃自己當年吃過的苦”

  加永尼瑪是苦出身,只讀了5年書就退學回家務農。1983年,年僅18歲的加永尼瑪借錢買了一台拖拉機跑運輸,這一跑就是20年。通夏村的經濟總在城關鎮後幾位徘徊常年在外跑運輸的加永尼瑪見多識廣,看到雲南、青海等條件相當的地方一年年發展,自己的家鄉卻“什麼都沒變”,他的心中起了波瀾:不能讓下一代再吃自己當年吃過的苦,一定要想辦法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有錢大家掙,有活大家幹!”加永尼瑪最先想到的,是幫村裏幹運輸的人聯絡業務、調解糾紛。在他的帶動下,通夏村先後有10戶幹起了運輸,其中有8人是他一手培養的技術修理工和學徒,這些人家年收入最少的也有3萬元。

  人有能耐不稀奇,有公心很難得,加永尼瑪的德行贏得了村民的信賴。1999年8月,通夏村進行民主選舉,加永尼瑪全票當選村委會主任。

  “要是為了錢,我早就不當這個村官了”

  加永尼瑪認準的事情,十頭牦牛也拉不回。他變賣了心愛的17噸載重大卡車,退了經營紅火的百貨店,推了一筆筆讓人眼熱的運輸生意……他決心為村裏找對策治窮根。

  世紀之交,昌都的城市建設方興未艾,一些村民外出打工,一天能賺到20元。1999年下半年,加永尼瑪和村裏14名黨員商議,在村裏組建了一支建築隊,每戶至少出一名青壯年村民當建築工人,聘請技術員幫教,他們很快闖進昌都建築市場。參加建築隊的村民,每人每天至少能賺50多元。

  2003年,建築隊在達瑪拉山上修水渠時,加永尼瑪用自家的大車拉材料,用自家小車每天早晚接送工程技術人員,光油料費就花了幾千元。村民估計,加永尼瑪當村官,一年要少掙20萬元。有人説他傻,他卻不以為然:“要是為了錢,我早就不當這個村官了 ”

  2000年5月,加永尼瑪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同年8月,他被任命為通夏村黨支部書記。2001年至今,加永尼瑪一班人先後帶領通夏村農民建築隊,承建了大小工程幾十個,每個勞力年收入都在萬元以上。

  “我們村幹部要引導農牧民追求新生活”

  “以前人畜混住、飲用水不分,那日子可不好!”5月27日,村民夏多次仁在自家雕梁畫棟的新宅院裏,回憶起去年村里民房改造之前的居所,感慨不已。

  “為了全村的民居改造,加永尼瑪給全村80%的農戶做了工作,他還給我墊了4萬元的木料費呢。”夏多次仁説,“有的家買一根木頭、一塊磚都要他聯絡,他累得晚上睡不著覺,根本顧不上家裏的事,自家民房改造是最後一個開的工。”

  為了不影響工程進度,加永尼瑪為村民墊資超過20萬元,使42戶農牧民在去年圓了新居夢。為什麼要大興土木改造民房呢?加永尼瑪想得很遠:一是傳統民房環境太差,影響農牧民的身體健康;二是村民搞勞務輸出和養殖業,蓋新房有條件了。看見村民歡天喜地遷入新居,加永尼瑪説:“我們村幹部就是要引導農牧民追求新生活。”

  加永尼瑪還在琢磨通夏村下一步的發展:除了做大勞務輸出之外,村裏要在現有40畝的基礎上,調整出更多的土地搞蔬菜大棚種植,還要在現有50畝飼草料種植基地基礎上,再增加100畝,為擴大奶牛養殖基地做準備。

  加永尼瑪相信,這幾件事都能幹成,不是自己能耐大,而是這些事得民心。(記者 曹紅濤 鄭少忠)

責編:劉彥妤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