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建築節能緣何遲遲“推而不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8日 08:02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光明日報消息:前不久,廈門有關管理部門在嚴格執行《福建省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基礎上編制了《廈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審查技術要點》,並建立建築節能設計專項審查制度,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就在人們以為建築節能的發展尋求到了良策的時候,一些管理部門卻指出,目前推廣建築節能面臨很多困難。

  推廣節能建築背後的“絆腳石”

  根據廈門市建設局2004年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廈門市現有建築5種常見的屋面建築形式中僅有一種滿足《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常見的8種外墻做法中只有3種符合《標準》要求;6種常見外窗中也只有3種基本符合《標準》要求等,建築設計基礎薄弱成了推廣節能建築的一大難題。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如今國內節能市場不規範,現行的節能建材品種良莠不齊,可供設計選擇使用的節能産品如建築遮陽、建築照明、建築外圍護構件的種類非常有限,呈現推而不廣的尷尬局面。

  公眾節能意識淡薄也是制約建築節能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許多購房者對建築節能認識不足,只注重建築物外觀、房屋平面佈局、基本使用功能,不重視建築物居住的科學性、健康性、環保性等,社會未形成對節能建築的消費需求,建築節能未能成為新的賣點。

  管理體制滯後拖了“後腿”

  對於建築節能推廣難的問題,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更多的是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廈門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廈門市委員會主委莊威指出,目前國家尚未制定《建築節能法》,建築節能缺乏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制約措施;一系列配套性技術標準尚未完善;建築能耗尚未成為住宅評價指標,建造高能耗建築不受稅收等方面限制,在推廣過程中步履維艱。

  同時,建築管理機構不健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廈門市建設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也指出,建築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由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體制問題,造成部門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等現狀,綜合推進機制沒有形成,各部門為維護各自利益,未能在建築節能工作上很好協調合作,如建築外裝修與內裝修的管理權限分屬不同部門,給落實建築節能一體化工作造成很大不便,甚至是障礙。

  推廣建築節能任重道遠

  據了解,廈門在實施《廈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審查技術要點》過程中,就要求現有新住宅建築建設前設計方案必須報備,不能按標準節能50%的項目,不允許開工建設。同時,廈門還建立並實施墻體、屋面材料以及玻璃和遮陽産品的節能指標認證、淘汰、限制使用制度;城鎮新建、改建的居住建築、公共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外圍護構件,全部採用通過節能認證的材料,進一步對建築節能市場進行規範化管理。

  不僅要從政策法規上來引導約束,還應加大節能技術創新、節能産品的研發力度。採訪中,一位積極推動節能建築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推進節能工作順利開展,從去年開始,廈門市在各管理部門的協同配合下,以試點工程為載體,綜合推廣建築節能新技術。一些開發商在實驗隔熱混凝土中加入了發泡材料,再配合窗戶上安裝的中空玻璃,起到了隔熱保溫的作用。他們還在小區內建立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站,對整個小區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使處理後的中水既能澆灌小區內的景觀綠化,也能接入居民家中用來衝廁所,大大節省了費用。

  此外,廈門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一位同志指出,節能教育也應該成為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從我做起,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共同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讓他們從小樹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記者 馬躍華 通訊員 蘇偉珍)

責編:劉彥妤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