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承其:打造“夜空中最亮的星”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我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而這背後,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及其團隊為了這場“收官之戰”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發射前一晚的雞爪樣裂紋

6月15日晚上8點多鐘,運載火箭上一個測試傳感器輸出的相關參數發生了變化,超出了規定的標準範圍。這意味著什麼?冉承其和其他專家經過討論判定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如果排除測試設備問題,那麼閥門産品是否存在問題需要儘快排查。

發射塔架上,操作人員迅速按流程進入火箭艙體中對減壓閥進行檢查,殼體上一個雞爪形的細小裂紋映入眼簾。“本身這個減壓閥並不大,呈放射狀的這種裂紋,三四公分的樣子。”冉承其回憶道,而這個在穩壓器裏的減壓閥是控制火箭液氧流量的關鍵部件,如果液氧流量控制不準,會影響火箭推力的産生,進而給發射帶來很嚴重的問題。

更嚴峻的問題在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裂紋?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冉承其和團隊決定兩條線並舉:一邊發射場的人員迅速聯絡北京的同志,對同批次産品從設計到生産、檢驗進行全過程的核查;另一邊緊急更換備份産品並檢查工作狀況是否滿足要求。臨近晚上12點,新更換的同批次産品經檢測工作狀態正常,具備實施任務條件,但任務指揮部沒有很快做出重啟發射的決定。

6月16日淩晨1點,北京方面對産品抽檢件的材料分析結果傳來,問題得到復現——是材料自身的一種現象,而在之前的研發中被認為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它後面可能還會有我們沒有完全清楚的地方,”冉承其説,“我們有句話叫‘不帶疑點加注,不帶隱患上天’,就是要把它徹底搞明白。”最終,任務指揮部決策中止這次任務發射。

不能“歸而不零”

6月16日白天,問題産品被迅速送回北京接受材料檢測,當晚經過前後方結果比對證明了問題發生的機理,而已經加注常規推進劑的火箭需要迅速拿出符合要求的替換産品,協調工作隨即展開。

與此同時,圍繞問題的研究和歸零工作也在緊張推進。“這個零就是重新回到正常狀態,”冉承其解釋道,“讓這個産品的質量、技術狀態回到跟正常産品一樣,不帶任何隱患地回到歸零狀態。千萬不能‘歸而不零’,一定要回到零位,一定要回到最好的狀態。”

對於冉承其及其團隊來説壓力不可謂不大,從6月16日開始,對於材料的分析、試驗、研究的工作一刻未停,僅用了不到兩天的時間他們便完成了這個産品的徹底歸零,進入了歸零評審的現場。6月18日晚,工作人員將從北京運來的替換産品安裝上箭,經測試,指標符合任務要求。

然而由於夏季氣溫較高,加之正處於雨季的西昌十分潮濕,任務指揮部決策將火箭內已加注的幾百噸常規推進劑全部泄回。工作人員在對泄出後的助推器氧箱進行檢查時,發現連接傳感器的法蘭盤螺栓出現輕微腐蝕現象,需要儘快更換。這項操作只能在狹窄的箭體內進行,操作人員需要身著防化服從儀器艙艙口鑽進火箭內部,以俯臥的姿勢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拆除和新産品安裝工作。最終,工作人員成功完成了4個助推器氧箱裏24個螺栓的緊急更換任務。

化掉“最後一難”

發射任務推遲7天后正好趕上西昌的梅雨季節,天氣問題成了發射前必須考慮的因素。“原來天氣預報有一個雷暴過程持續到淩晨三點,”冉承其回憶道,“那天的窗口是9點43分,我們負6小時要進入程序。”而到前一天下午,儘管最新的天氣預報顯示晚上11時雷暴過程結束,但天空中仍在下雨。

22日晚上冉承其失眠了,相較于16日發射前,這一次他更緊張也更興奮,他期待這顆衛星能夠按照預設時間發射升空。“55顆衛星發射,偏偏在最後一次趕上這麼一個小劫,”冉承其笑著回憶,“有個同事説,就像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我們終於把最後一難化掉了。”

6月23日上午,在發射前不到一個小時雨停了,一切影響發射的不利因素均已排除。9時4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北斗“收官”之星奔向蒼穹。在現場發射大廳裏的冉承其像以往一樣平靜,而在之後回北京的飛機上他卻睡不著了,成功的喜悅、如釋重負的輕鬆一併襲來,“關鍵還有這一二十年整個北斗工作者的酸甜苦辣涌上心頭”。(文/謝博韜 校對/宋春燕)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