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潘聰 董淑雲 謝博韜):近日,本網記者就免疫力相關問題專訪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王教授認為,新冠肺炎患者本身就是較典型的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免疫相互鬥爭的結果。
身處同樣的環境,有的人發病了,有的人卻沒有,有的人是重症,有的人卻是輕症。這些和我們機體的免疫力不只是有關係,王教授表示,“這關係非常大”。
傳染疾病或者叫感染疾病,感染疾病包括傳染和被傳染的,都是病原微生物進入到機體,然後導致機體發病。但實際發病的機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病毒細菌它本身的毒力,它毒力的大小決定病人轉歸。第二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免疫力。
免疫力如果是平衡狀態,可能就不會很重;如果特別強,可能就很重;如果特別弱,那就遷延,變成慢性。所以説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後,是發病也好,變成慢性也好,或者是急性,甚至死亡,實際是病毒和機體免疫相互鬥爭的一個結果。
“我們總是用打仗來形容這個病原體進入機體以後和免疫的相互作用,”王教授形象解釋説,這個病原體如果特別強大,攻城很快就把城攻破了,病人就最後死亡了。“當然是同歸於盡,相當於病毒微生物也沒了。”
王教授還拿新冠肺炎為例,這個新冠肺炎本身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免疫相互鬥爭的結果,導致臨床各種類型。
有無症狀感染者,有的人感染以後,病毒在上呼吸道存在,但是自己沒有任何表現,也就是説這個病毒沒有導致其疾病或者是很輕微的,沒感覺到。
有輕型的。輕型就沒肺炎,只是上呼吸道有感染的表現,有點發熱。
還有普通型就比較典型了,有發熱,有呼吸道症狀,然後有肺炎。
還有重型和危重型,有的一下子變成重型,突然病情惡化,然後甚至很快出問題了。
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