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任佳 通訊員 邵龍飛)12年後,他終於和戰友並肩上戰場。“孔雀藍”和“松枝綠”,服色雖殊,使命無二。
大年初四,軍事科學院新招錄的博士後文職人員張章,受命前往武漢輔助陳薇院士開展工作。
“來之前,我們是科研人員;但在武漢,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把科研能力迅速轉化成對一線防疫工作的技術支撐。” 陳薇院士和專家組成員的話,他牢記心間,時刻提醒自己此次馳援武漢的責任和使命。
在武漢戰鬥的日子,讓張章對身上的“孔雀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説,穿上“孔雀藍”最大的變化就在於“枕戈待旦”,他為自己曾經的堅持和選擇而驕傲。
身份的轉變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本科畢業入職不久的張章來到陳薇院士團隊交流。初到研究所,張章就被這個團隊的工作氛圍所吸引。
2008年,汶川地震,陳薇院士組織專家連夜編寫了《災區衛生防疫知識手冊》。為了預防災後疫情,她再次趕赴第一線,冒著余震的危險在災區指揮戰“疫”長達兩個月。
張章被陳薇院士及其團隊展現出的驚人戰鬥力所震撼。懷著敬佩、仰慕之情,張章愈發迫切地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幾經週折,張章終於考上了陳薇院士的研究生。
2015年,博士畢業的張章留在研究所繼續博士後學習。
2019年,張章聽説研究所開始面向社會招考文職人員,當即決定報考。10月,張章成為一名軍隊文職人員,以新的身份加入到這個團隊中。
身份的轉變,讓張章對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
曾經,張章十分羨慕團隊成員能夠前往非洲執行疫情防控任務,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聞令而行。這一次,終於能夠身穿“孔雀藍”,在一線與自己的老師、戰友並肩戰鬥,他感到無比光榮。
在武漢戰鬥的日子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的營區裏,有一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綠色帳篷實驗室,張章每天就在這裡進行核酸檢測、血液樣本檢驗等工作。
初到武漢時,各項工作千頭萬緒,每名隊員都身兼多職連軸轉。待檢測的咽拭子樣本數量多、送檢時間經常很晚。為了儘早把檢測結果反饋給醫療機構,檢測團隊經常要連夜對樣本進行檢測,半夜十分才能回去休息……最初也是疫情防控最緊張的那段時間,張章和戰友們平均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
以往做實驗時,張章也沒少做過通宵,但他可以自主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至少能踏實地睡上幾個小時。而在武漢戰鬥的這些日子,張章每天睡覺都要把手機放在枕邊,因為隨時會有手機鈴聲或者敲門聲叫他起床、安排任務。
讓他記憶深刻的是2月28日,張章在副研究員張曉鵬帶領下,連夜對150份樣本進行抗體檢測,早上6點多才從實驗室出來。休息了2個小時,張章就受領了新的任務;中午休息1個小時,下午在實驗室繼續檢測。那一天,他只休息了三個小時。
由於任務量大,再加上穿著防護服工作大量出汗而導致的輕微脫水,短短幾天,張章就瘦了近10斤。
雖然工作繁重,時間緊迫,但張章每次往返于實驗室和宿舍,都會在中部戰區總醫院門口的石刻旁駐足片刻,看一看石頭上的題詞:“一切為了人民健康”,這也成為他在武漢衝鋒不止的力量源泉。
3月16日,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肺炎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快速問世並進入臨床階段,不僅依託成熟的平臺技術,更離不開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
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前沿陣地”,張章和老師、同事們並肩戰鬥,履行使命的鏗鏘足跡,濃縮著人民軍隊的能力重塑和時代之變,肩負重任,他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