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扎進雞窩裏”,一位浙大教授的“致富經”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10-30 第1114期 A-A+

 1

尹兆正(右一)與團隊成員在雞場調研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欣):在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提起浙江大學的“雞倌兒”教授,可以説是無人不知。人們甚至用一句順口溜去形容他:“一頭扎進雞窩裏,一心撲在雞身上。” 

這位“雞倌兒”教授,就是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教授尹兆正。

2013年起,根據教育部滇西定點扶貧工作總體部署,浙江大學定點扶貧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尹兆正作為畜禽養殖專家也在那時來到景東,任務就是帶動景東百姓精準脫貧奔小康。

烏骨雞成了“金鳳凰”

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位於滇西南中部,普洱市最北端,全縣貧困人口面廣、量大,13個鄉鎮中有7個是貧困鄉鎮,其中有4個是建檔立卡貧困鄉鎮。當地貧困人口多為少數民族群眾,集中分佈在哀牢山、無量山周邊的山區、半山區、邊遠高寒山區、乾旱缺水地區和地質災害隱患區,居住環境相對惡劣,處於整體貧困狀態。

在景東,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生計之一就是養殖烏骨雞。

景東無量山烏骨雞是“雲南六大名雞”之一,因生長週期長,成本低、肉質佳、口感好、生態健康而出名,早在2010年就被列入《中國國家禽畜遺傳資源名錄》。

然而,在尹兆正來之前,這裡的雞産蛋率低、苗雞成活率低,缺乏系統選育,哪怕守著“金鳳凰”,村民們也沒能富起來。

彼時,尹兆正因多年從事地方雞育種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早已是遠近聞名的“雞司令”。一到景東,他沒有進會議室,直接進了養雞場,挨家挨戶查看雞舍和雞種。

 

1

尹兆正(左二)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

説是雞舍,其實就是貧困戶們在門前屋後自搭的原始雞窩,又窄又矮,有的乾脆建在柴禾堆下、羊圈裏。每到一處,尹兆正甚至要俯下身子、趴在地上才能觀察雞只體質和生長情況。

生長環境不佳,雞苗也好不到哪去。尹兆正進到貧困戶家裏,爬上土炕伸手一抓,土法炕道式保溫培育的苗雞不是病懨懨的,就是濕漉漉的,體質差,成活率自然低。

尹兆正感到很心痛,“浙江一些經選育後的烏骨雞品種一隻母雞年産蛋可達100隻以上,而景東烏骨雞一隻種雞每年産蛋只有60隻左右,有的甚至只能生産40來只,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景東烏骨雞苗雞的生産成本,當務之急便是要開展種質提純和提高。”

經過調研考察,尹兆正和他的團隊決定,景東烏骨雞産業化,必須搞良種選育,科學養殖。

搞科學養殖,就得讓村民摒棄原有的養殖傳統,不僅要改變思維,還要增加設施等方面的投入。

尹兆正先從幾家龍頭企業入手,指導當地建設種雞場,結合市場需要開展種雞不同羽色整理分群,進行性能測定和持續選育;同時,他還針對企業和養殖大戶進行了從種雞選育、人工授精、機器孵化、育雛脫溫到商品雞養殖、銷售等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

在他的指導下,景東建起了一個個大型種雞場;機械、立體的籠養模式逐漸形成;不同羽色和性能的高産種群建立了起來;種雞繁殖性能和雞只飼養成活率更是顯著提升。

幾年下來,景東烏骨雞現代規模種雞場生産的優質種苗和商品雞在市場上成了搶手貨。2018年景東烏骨雞出欄438.8萬隻,比浙大定點扶貧前的2012年末提高200%以上,實現産值3.65億元,幫助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9萬戶,帶動脫貧人口6.5萬人,烏骨雞産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烏骨雞成了名副其實的“金鳳凰”,幫村民們脫貧致富,這背後離不開尹兆正傾注的滿腔心血。

 

1

尹兆正(左一)指導烏骨雞選種

浙大教授的致富“攻略” 

從2013年開始,尹兆正每年都要在杭州和景東之間奔波十余趟。單程超過2600公里的路程,每一次他都是淩晨五點從杭州出發,先坐飛機到昆明,再轉乘大巴,十幾個小時的路程下來,到達景東已是深夜。

一趟趟奔波中,尹兆正給鄉親們帶來的,是每年至少兩次開在養雞場、農貿市場裏的養雞標準化培訓課;是他動員浙大校友捐贈資金建起的景東烏骨雞遺傳資源保護場;是他與景東縣農科局方面共同編寫的《景東無量山烏骨雞養殖綜合技術規範》,村民只要照著攻略,就能規範飼養烏骨雞。

不僅如此,尹兆正還在景東收起了徒弟。他想,哪怕自己不在景東,農戶有了具體技術問題,就可以由徒弟教起來、幫到位,帶動一批人。

“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攀上浙江大學這門‘高親’”,尹兆正的徒弟、普紅園烏骨雞合作社負責人阿紅軍説,“遇到技術難題我們都會請教尹老師,之前哪敢想象自己與浙大專家有交集。”

在景東,尹兆正走到哪兒,都有村民拿出陳年佳釀感謝他。不同於剛來時,當地村民因為貧困而拿不出東西招待,這些年養雞賺錢了,拿出的全是自家最好的東西。“尹兆正走進誰家,就馬上有一種過大年的感覺。”

在景東縣副縣長石鳳陽看來,尹兆正不僅為縣裏帶來了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理念,還有務實奉獻的精神品質,“他是我們景東無量山烏骨雞産業發展的導師,是精準扶貧的踐行者,景東人民非常感謝他。”

在尹兆正看來,自己做的這些都不算什麼,“提高科學養殖水平,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大學總要有一些特殊的擔當,科技人員總要做一些別人不願幹的事,扶貧工作尤其如此。”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