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好手藝,還能吃窮飯?”她們靠飛針走線繡出幸福生活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10-18 第1106 A-A+

1

蘇曉莉與刺繡阿姑們,右一為蘇曉莉(受訪者供圖)

央視網消息(記者 陳欣):祁連山下、湟水北岸,位於青海省海東市的互助土族自治縣,被譽為“彩虹的故鄉”。這裡的姑娘們心靈手巧,她們能把彩虹的七種顏色繡在衣服上,製成鮮艷奪目的土族服裝;她們繡的挂件、煙袋、揹包,都能熱銷海外,在異國綻放光彩。

然而曾經,這裡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地區。由於遠離內地,山多地少,村民就業機會少,貧困人口多。靠天吃不飽飯,村民們都在尋找著改變貧窮的機會。

蘇曉莉找到了這個機會。

2013年,41歲的蘇曉莉去西寧辦事時,偶然看到兩個遊客對藏族手工藝品愛不釋手,她在一旁悄悄觀察了很久,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我們也有自己的手工技藝,為啥要守著好手藝吃窮飯呢?”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這裡的婦女們很多都有一門手藝——盤繡。

盤繡是中國土族刺繡中最主要的繡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針法獨特,用料考究,一件盤繡品雖然費工費料、費時費心,但成品圖案精美,經久耐用,甚至可以幾十年不褪色,不松線,保持其神韻。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土族盤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許多年來,盤繡是土族婦女的女紅必修課,它被用來點綴服裝、做成挂件、裝飾墻壁……讓人沒想到的是,有一天它竟然成了脫貧致富的關鍵所在。

回村後,蘇曉莉找到了幾個鄉親,告訴她們自己想要創業做盤繡的想法。雖然自己手裏也沒有多少錢,但蘇曉莉對鄉親承諾:“只要你們繡了,我就幫你們賣出去。實在賣不掉,我也給你們錢。”

一個月後,拿著鄉親們繡好的盤繡,蘇曉莉幹起了推銷員的工作。

1

蘇曉莉公司製作的盤繡作品(受訪者供圖)

也不知哪來的膽量,蘇曉莉看準了西寧一家大酒店。酒店的經理是一個法國人,雖然沒法通過語言交流,蘇曉莉只能連比畫帶説,也許是被蘇曉莉的“固執”打動,也許是真的喜歡上了盤繡,酒店經理買下了所有的盤繡。

2015年,蘇曉莉以土族盤繡為切入點,創辦互助縣素隆姑刺繡有限公司,為互助縣的貧困婦女提供了一個增收致富的平臺。公司剛成立,就有一個貧困村的村支書找到了蘇曉莉,想請她幫助一些貧困的村民就業。然而,村支書推薦的幾個藏族村民,並不會盤繡,收下她們就意味著得從頭教起。

但蘇曉莉説:“我也是從窮日子走出來的,我知道窮是啥滋味,我覺得我有責任讓這樣的姐妹把日子過好。”

東國蘭就是蘇曉莉在那時接收的員工,從零開始學盤繡的她最開始繡的幾幅作品根本賣不出去,但蘇曉莉還是按價收了下來,放進了庫房。為了不給蘇曉莉丟人,東國蘭每天都練到深夜。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苦練,僅僅半個月,東國蘭就繡了一幅非常漂亮的繡品。摸著東國蘭滿是針眼的手,蘇曉莉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這樣的姐妹過上好日子。

如今,東國蘭的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0000元,擺脫了貧困,走入了富裕戶的行列。

1

蘇曉莉與刺繡阿姑交流盤繡製作(受訪者供圖)

幾年下來,在當地政府和婦聯組織幫助下,蘇曉莉不斷創新發展生産經營模式,開設扶貧車間和基地,以“企業+基地+農戶+能人+市場”的模式,在10個鄉鎮村設立了基地和扶貧車間,免費為貧困戶和農村留守婦女培訓、提供原料,簽訂半成品收購協議,培養了120位盤繡能人,為全縣1.5萬貧困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帶領她們脫貧致富。 

“到我公司來的,只要是貧困戶,不管她會不會繡盤繡,我都全部接收。”蘇曉莉説。不僅如此,一批80後和90後女孩回鄉學習盤繡,使盤繡這一古老的手工藝得到了更好的傳承發展。

通過加大新産品研發,盤繡的銷售市場更從當地走向了全國,並打開了東南亞市場以及歐美市場。

1

10月15日,蘇曉莉在“老區婦女巾幗建功決勝脫貧攻堅”論壇上發言(全國婦聯宣傳部 供圖)

公司越辦越好,市場越來越大,然而對於蘇曉莉來説,創業成功的背後總少不了心酸。蘇曉莉回憶起,當初為了建基地和扶貧車間,她不僅拿出了所有的積蓄,還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300萬,賣掉一處商鋪,為此,丈夫甚至一年沒有和她説話。

雖然委屈,但蘇曉莉沒有將這些告訴別人,“我不能讓鄉親們因此失去信心”。

為鄉親們做更多的事,是蘇曉莉前行的動力;帶領窮姐妹用雙手織繡脫貧致富路,更是蘇曉莉的目標。蘇曉莉説:“掙錢不是我畢生的追求,錢只是一個數字。如果因為我的存在,讓更多的鄉親獲得幸福,那才意味著生命有價值和意義。”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