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扶貧一線19年 他用雙腳走成“扶貧的內行”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8-30 第1075期 A-A+

央視網消息:“無功少過安然退,品茶戲孫享天倫;精準扶貧事未盡,扶貧幫困勤諮詢。”2015年6月25日,60歲的張雷威到了退休的年紀。他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首小詩,難以割捨的扶貧情結溢於言表。

0

退休不退崗,退休不退責,張雷威愛農村、愛農民、更愛從事了19年的扶貧事業,怎麼離得開?“享天倫”的時間不多,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了扶貧幫困上。

2019年3月,張雷威在晉陜蒙考察富硒産品途中,又兼程到河北方銳青貯機生産廠,考察適合壩地和坡臺地生産的單行玉米收割青貯機。該機器日收割玉米20畝,能夠解決榆林山區因地形地貌複雜不能使用大型農業生産機械的問題。

村民説,“老張不能走”

2017年4月6日上午,米脂縣政府收到了一封70多戶村民的聯名信,內容是請求政府讓張雷威留下來,繼續幫助大家脫貧。

按照當地政府對駐村幹部的任職標準,已經退休兩年的張雷威已不符合相關要求,並擬退出扶貧工作。李站村村民聽到這一消息後十分不安,他們早就認定老張就是自己村裏人,更是“自家人”,平時鄰里糾紛、家庭矛盾找老張,村上獲取先進資訊找老張,謀劃産業項目找老張,老張帶領大家成立的養牛合作社已經建成並引進88頭牛犢,目前長勢都不錯,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希望,作為村民心中“自家人”的張雷威更不能在這個節骨眼離開。

縣政府在徵求張雷威本人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説:“我熱愛農村,我喜歡和農民在一起,我更想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只要身體允許、鄉親們有需要,我會一直幹下去”,最終經過溝通協商,張雷威繼續留在李站村進行扶貧工作。

領導説,“老張真是扶貧的內行”

多年一線扶貧工作經歷,讓張雷威成了專家。他提出“一村一品,一戶一策”扶貧理念,超前在扶貧一線發揮作用;他用産業脫貧合作社“編織”致富“産業鏈”,村民實現了當年投資、次年脫貧、三年致富。

2018年7月,在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陜西第一個金點子脫貧攻堅義務諮詢服務隊,免費為農村脫貧攻堅出主意、想辦法、解疑釋惑,已經為佳縣尚高寨徐家西畔村、清澗縣雙廟鄉下張家山村、米脂縣桃鎮鄉前王坪村做過産業指導,制定了“合作社所有,分戶代養,利益共享”為原則的養殖專業經濟組織合作社、粉條加工合作社等,深受駐村工作隊和貧困村民歡迎。

國務院扶貧辦領導在米脂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時,聽了張雷威的工作彙報,曾高度肯定:張雷威同志是一個企業幹部,已成為扶貧工作的內行,對精準扶貧有思路有辦法。

0

老張説,“只要付出愛心、認真負責就行”

在吳堡扶貧,一次上山檢查水利工程,張雷威在山道意外摔倒,差點掉下懸崖,腳部三處骨折。僅僅臥床27天,他就瞞著家人,腳部帶著石膏,柱著雙拐到扶貧項目工地查看。

在橋河岔鄉七里廟村,張雷威自費帶領5位村民去綏德縣、山西省文水縣、大同市廣靈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考察香菇種植,建了2個香菇大棚,既增加村民收入渠道,又豐富米脂人菜籃子。近幾年,他自費考察就花了幾萬元。

經常,女兒回家問:“我爸呢?”媽媽回答:“去農村了。”曾經,女兒相當生氣:“哪家農民有幾頭羊幾頭牛你都清楚,卻不知道我在幾年級!”張雷威始終把貧困村當作自己的家、時刻牽掛貧困戶,用堅守撐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