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黃才發在給學生們講無人機操作時,他感覺好像有人在拉扯他的衣服,黃才發回頭一看,是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對黃才發説,“老師,我也想玩機器車。”那充滿渴望的眼神深深觸動了黃才發,他趕緊拿來機器車遞給了小男孩。
這個小男孩來自江西贛州尋烏縣,家庭條件比較貧困,父母親外出務工,平時由祖父母照看。“很多時候家裏連一本科普書籍都沒有,無人機、機器人更沒有。”這讓黃才發感到做科普的意義重大。
黃才發是江西省尋烏中學的普通物理教師,從教近20年,他身體力行,2017年尋烏中學農村中學科技館被評為優秀農村中學科技館。因為在農村科普的優秀表現,黃才發榮獲2019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面對榮譽,黃才發由衷地説:“給山裏孩子做科普,累並快樂著。”
2015年初,尋烏有了第一座農村中學科技館。黃才發喜歡物理,又長期擔任尋烏中學物理教研組組長,於是成為科技館負責人。
黃才發堅持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觀念、提高科學素質的科技教育理念,他制定了尋烏中學科技館活動室規章制度,規範了管理,並不斷開發適合農村中學科技館特點的科技教育活動的新內容、新形式,把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為廣大師生喜愛的科普教育基地。尋烏中學科技館為尋烏中學師生搭建了“零距離”接觸科學技術的平臺,成為了師生培養創新精神的樂園。
為加強與學生的聯絡與交流,及時對科普工作效果進行反饋,他創造性地在各班級裏設立了班級科技興趣小組,各班興趣小組的成立由本班學習委員負責,成員大約30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每週五下午五點二十到六點二十對各班科技興趣小組開放,體驗展品,研討小製作、小發明,期間有專門的科普教師或學生志願者負責講解、指導。
“農村孩子接觸科技的機會很少,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也少,不像大城市兒童去科技館就像逛街一樣方便。”黃才發説,從最遠的村莊去縣農村中學科技館看展品至少需要2小時,去市裏看展品則要5到6個小時。
有時候,黃才發會騎上摩托車,背著展品,在山路來回顛簸幾個小時,只為把一個機器人送到孩子手中。心思都在搞教學、做科普上,黃才發對兒子抱有歉意,“花在他身上的時間不多。”
幾年的科技工作下來,一大批學生提高了學習物理的熱情與興趣。學生溫敏給黃才發留下深刻印象,一開始溫敏學習底子薄,通過這些活動,他從被動學習,對學物理有畏難情緒變成了主動學習,喜愛上了物理,並且主動找到黃才發請纓擔任科普講解員,一幹就是三年,成為了勇挑難題、物理成績優秀的學生,高考考取了天津大學,更毫不猶豫地選取了物理專業。
黃才發對科學的這份熱情,根于平凡,根于大山,根于孩子們心中對科學的夢想。每當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得到滿足,黃才發就會覺得很值:“我是一座橋梁,帶著孩子通往科學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