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生命 他一心要搭建出地震中最堅固的堡壘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7-29 第1047期 A-A+

央視網消息:王濤有一份漂亮的履歷:名校教育背景、海外留學經歷、屢獲國家大獎。可王濤覺得最珍貴的還是圈裏前輩對他的評價:他是個解決難題的年輕人。

王濤要解決的難題,關乎每個人的“身家性命”。身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防震減災是他一生追求的事業,房屋堅固是他畢生所要達成的目標。

在地震災害學中有一句話,“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

王濤去過很多震後現場,參加過四川蘆山地震、青海玉樹地震、新疆鞏留地震、尼泊爾地震等多個地震現場救援,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也做了大量建築結構震害調查科考工作。

他深刻明白,唯有房屋堅固,方能呵護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濤發現高層建築倒塌很少,但破壞導致的建築廢棄情況很多,連梁則是破壞最嚴重的構件。為了提升高層建築的抗震性能,王濤就帶領團隊針對新型消能連梁開始進行系統研究。

這一年,他才剛剛從日本學成歸國。這之前,王濤從日本京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已在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工作了兩年。當得知他選擇回國,到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工作時,所裏的老前輩們都特別興奮。因為在他們眼裏,王濤是一位“年輕有為”“敢闖敢幹”的科學家。

事實證明,前輩們的期望沒有落空。王濤團隊從材料到構造、從連接到結構,不僅發展了新型消能連梁體系,相關成果還直接服務於社會工程,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上百萬平米的房屋建築中得到了應用,構成了國家地震安全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科研中比別人“更拼”,是王濤的一個明顯特徵。

王濤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但抗震試驗涉及多學科,除需要土木工程知識外,還要結合計算機、信號處理、電子電路、控制自動化等學科的知識。王濤不擅長,就博學勤思。

十年前,所裏的地震工程實驗室剛剛起步,設備、儀器、人員均十分匱乏,王濤和實驗室團隊成員一起通宵達旦,從每一個螺絲開始,一直到各個電纜、數據線的連接測試,都親力親為。

在與美國科研機構聯機做試驗時,王濤帶領團隊按照美國作息時間,每天晚上8點開始做試驗,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六點鐘。看著實驗結果按照預想的軌跡走完,第一時間把實驗數據整理匯總。那段時間,王濤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讓研究落地,是王濤一切努力的最終目的。

在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的時代,抗震成了工程建設領域的一個新課題,王濤再次迎難而上。

中國尊,中國當代十大建築之一,高528米,是世界首個在8度抗震區建造的超500米摩天大樓,它的抗震能力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這其中就有王濤團隊研究項目成果的成功應用。

在震區,10天行程近2000多公里,對四川四十余個鄉鎮進行震害調查,為地震烈度評定提供重要依據;在城市,給磚混結構房屋穿上“外套”,讓北京老舊住宅抗震加固安全又“宜居”;在國外,協助尼泊爾進行震後科學考察,經常工作到淩晨兩三點鐘,仍保持著飽滿的鬥志。

在地震中,讓建築變成堡壘,王濤一直奮鬥在路上。

(聯合推出:央視網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 編輯:劉禛)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