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緊1505把鑰匙,90後“巾幗書記”親歷扶貧搬遷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7-25 第1045期 A-A+

央視網消息:“翻過這座山就到了。”在層巒疊嶂的貴州遵義山區,從一座山頭遙望另一座山頭,這是很多村民真實的出行體驗。 去年1月,來自遵義鳳岡縣13個鄉鎮的1505戶6432名村民告別深山,集體“拎包入住”龍泉鎮鳳翔社區,成為2017年異地扶貧搬遷後的新市民。 比大夥更早打起揹包出發的是90後姑娘遊紹英,新上任的鳳翔社區黨總支書記。 遊紹英在全國婦聯“家國情懷故事匯”分享扶貧搬遷故事 “那時這裡還是一片工地,沒有路,整個社區沒有通水電,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上廁所要步行10分鐘到工地外的項目部,都不敢喝太多水。”2017年11月9號初到鳳翔社區時的場景,遊紹英歷歷在目。 貴州夏季氣候清爽濕潤,冬天卻格外陰冷刺骨。遊紹英和籌委會的同事就在社區臨時搭建的辦公室上班,白天陸續接待提前趕來看房的搬遷村民,晚上在工地巡邏監工。“辦公用的都是工地配電箱裏的電,經常會斷電,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去接。” 從鳳翔社區壁畫墻上可見搬遷前舊貌 2018年1月20日到30日,鳳翔社區1505戶新居的鑰匙被全部交至主人手中。社區下有吉祥、如意、平安、和諧4個小區,共39棟樓。“每戶房子裏面都配齊了家電和傢具,廚明瓦亮,直接‘拎包入住’。”遵義市婦聯主席辛俐向央視網記者描述。 鑰匙還沒捂熱乎,煩惱就來了。大多數居民出入不會用門禁卡、不會開防盜門、不會開燃氣灶……“以前炒菜做飯取暖可以燒柴燒煤,上廁所都是豬圈茅坑,搬到城裏,水電煤氣都要花錢,很多人覺得壓力太大,逐漸開始抱怨。” 遊紹英微信截圖 為了帶動大家儘快融入城市生活,社區39棟樓都建立了獨立微信群,每家每戶的服務手冊上都印了遊紹英的電話號碼,“多的時候一天要接300多個電話,淩晨兩三點也有人打電話,有人生病要送醫,或者有家庭鬧矛盾去調解”。為了教會一位空巢老人操作吸油煙機,遊紹英去了她家三次。 為了增加社區服務力量,引導居民進而早日實現自治,遊紹英借鑒貴陽觀山湖社區等先進管理經驗,帶領鳳翔社區用了兩個月組建了巾幗自願者隊伍、青年志願者隊伍、黨員自願者隊伍、“夕陽紅”自願者隊伍等4支涵蓋社區的老中青志願服務隊。 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居民終於完全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 遊紹英教住戶使用電器(受訪者供圖) 挪出深山謀發展,“金鳳”發力促穩定。居住條件改善了,就業增收迫任務在眉睫。 在遵義市婦聯的積極幫助下,社區組建鳳翔就業創業園,引進8家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入駐,吸納了社區300多名居民就業。“我們社區有近三分之一的務工人員是在外省打工,有一定數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多女性在就業同時要照顧家庭。”而這些引進的小微生産企業通常按件計酬,工作時間靈活自由。今年春天,社區新建了“金鳳”採茶隊,組織103位55歲以上留守婦女採茶,3個月時間共增收30萬元。 遊紹英介紹,2018年社區有78戶未脫貧,到2019年已經全部脫貧。 聾啞女孩王小菊在手套廠上班,每月增收兩千元 鳳翔社區的居民生活翻了天,社區“大管家”的身份也推著這個90後姑娘迅速成長,“最大的變化是脾氣小了,變得沉穩不少,不再氣急敗壞,遇事也不會慌”。 一年半時間,社區裏的一件件小事化作感動和信任,讓遊紹英覺得手中的1505把“鑰匙”分量越掂越重。 一天夜裏,接到電話反映,獨居老人吳安平的家中傳來呻吟聲,卻敲不開門。遊紹英睡衣都沒來得及換下,叫來開鎖師傅破門而入,發現老人正蜷在床上發抖,臉色慘白。“我立刻打了120,但她説‘我不去醫院,死也要死在家裏’,我就請人把她從5樓背上救護車……後來老人康復了,經常會在我深夜加班的時候來辦公室陪我。” 片區的微治理調度中心可實現對獨居老人出入情況預警 為了阻斷代際貧困,鳳翔社區協調優質教育資源,把搬遷的適齡學生全部安置在就近的小學、幼兒園入學。同時&&組建“四點半課堂”和“愛心託管班”,最開始的那大半年,她和社區的青年幹部都要親自上課。“確實有些筋疲力盡,但可以緩解留守兒童和特殊家庭看護教育困難,覺得特別值得。”後來,越來越多的群團部門和志願者參與其中。 “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孩,以前經常和同學吵架還偷東西,經過我們心理疏導,讓她參加四點半課堂的學習,參加免費的舞蹈班學習,參加集體活動,差不多一年時間學習成績進步很大。” 社區“四點半課堂”遊紹英和孩子一起讀書 遊紹英告訴央視網記者,她們下一步目標是更好地服務社區青少年,同時穩定和擴大居民就業。 巍巍鳳凰山,潺潺龍泉水。遊紹英的家也是在山區,一片讓無數孩子憧憬走出去,又眷戀著留下來的蒼翠熱土。 她還記得小時候那條上學路,心情愉快的時候按捺不住,“路的一邊有溫暖的家,另一邊是等著我的小夥伴和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能這就是一個孩子的奔頭吧。”遊紹英説,給居民這種幸福感和奔頭,就是她要努力的方向。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