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卷著褲腿,扛著鐵鍬,一百多名身穿“綠軍裝”的戰士正和老鄉們一起在地裏栽種蓮藕。官兵們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的作風,又一次讓村民們受到感染。
這裡是陜西省渭南華州區高塘鎮柿村,也是政委高海科的定點扶貧村。他和戰士們自己帶著乾糧,自己帶著水,幹完活以後就回部隊。高海科説:“我的想法是不脫貧不吃飯。即使脫貧在這吃飯,我們也得付費,這是我們軍隊的鐵律。我的扶貧飯,就是華州一碗麵……”
現任鄭州聯勤保障中心駐陜某部政委的高海科,在2016年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到柿村參與扶貧工作。位於渭華起義紀念碑旁的柿村,是遠近聞名的烈士村,多年來因飽受黃土垣地貌、耕地資源少等因素限制,生活水平很低。如何幫助這裡的鄉親們脫貧致富?高海科著實費了不少腦筋。
與貧困戶共同查看獼猴桃長勢(來源:中國軍網)
到田間地頭對接工作
到田間地頭對接工作,是高海科每次來到柿村做的第一件事。
只要來到扶貧村,來到老鄉身邊,高海科總是活力滿滿。他拉起話來老鄉們愛聽,因為自幼生長在農村,高海科舉手投足間都透著淳樸。
但是扶貧之初,高海科的滿腔熱情卻並沒有得到鄉親們的理解。
“咱哪敢想什麼脫貧致富啊,就想著怎麼把光景維持下去,啥産業扶貧咱都不懂!咋個參與嘛!”郭鐵栓曾經是柿村出名的困難戶,作為家裏唯一的勞力,他一邊要照顧疾病纏身的父母和妻子,一邊要供兒子讀高中,生活極為艱難。
“扶貧先扶智,富口袋先要富腦袋!”高海科挨家挨戶走訪慰問,搞調研摸情況,提出用“産業扶貧”。他請專家來村裏,為郭鐵栓等貧困戶講解獼猴桃和蓮菜種植、生豬飼養及水産養殖技術;組織黨員幹部和貧困群眾赴河南省蘭考縣等地參觀學習,幫助他們理解扶貧政策,抓住脫貧機遇。一個個精準扶貧項目先後出臺,有序推進。
讓扶貧扶出部隊特色
“要發揮部隊的黨建優勢,讓扶貧扶出部隊特色!”結合柿村的紅色資源優勢,高海科提出黨建扶貧新思路。
他親自給大家上黨課,幫助支部抓隊伍,倡導起“克難爭先、科技領先、盡責在先”的精神,激勵黨員脫貧攻堅當先鋒。
高海科每月都會安排部隊醫院的醫生來村裏義診。2019年春節前一次義診,73歲的王有姐被查出患有腎部囊腫,好在及時動了手術,病情得到控制。“高政委啊,要不是你們,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得了病,你們救了我的命啊。”王有姐淚眼婆娑,連連感謝。
3年來,柿村科學制定精準扶貧計劃,有序推進産業扶貧落實,建設的500kw光伏發電站如期併入國家電網;建設的160畝清水蓮菜生態園喜獲豐收;種植的60畝扶貧柿子林長勢良好,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8200元增長到現在的1.2萬餘元,軍隊扶貧效益初顯。
為貧困戶講解政策(來源:中國軍網)
想把日子都過好的人越來越多
郭鐵栓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人,還自覺擔任了軍地脫貧攻堅工作的義務宣傳員。“我在高政委等人的幫助下入了黨,孩子也到城裏讀了高中,父母和妻子隨時都能到村衛生院裏享受省城大醫院的遠程醫療服務。你説,我能不高興嗎?”
“原來的貧困戶不是等就是靠,甚至有的伸手要,許多村民又擔心新産業影響了小麥、玉米與花椒等傳統作物,有時候派人免費幫他們種上樹苗,第二年就被偷偷挖掉扔了。現在有了部隊的幫扶,我們村上想把日子都過好的人越來越多了。”柿村黨支部書記郭煥民這樣説。
(資料來源:陜西省扶貧辦 軍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