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的奮鬥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中國的高鐵建好。”
57歲的巨曉林話語間帶著濃濃的陜西鄉音,身高只有1米6,他卻是鐵路接觸網上公認的“小巨人”。只有高中學歷,他卻編寫出了鐵路一線工人的操作“寶典”。從農民工到高級技師,三十年艱辛,他歷經行業變革依然飽含深情。他是享譽全國的知識型工人、農民工楷模。
走出農村 投身建設熱潮
1987年,25歲的巨曉林走出了陜西岐山農村,進入中鐵電氣化局首批招收的農民工行列,成為了中國第二代電氣化工人。然而,身高只有1米6的巨曉林,幹鐵路工作並不被大家看好。
“個子有點小,一些鐵傢伙特別沉,可能拿不動。那時候心裏經常犯嘀咕,這活我可能幹不了。”工作之初,面對鐵路電氣化接觸網各種型號的零配件,巨曉林心中一片茫然。
接觸網是沿鐵路線上空架設的,向電力機車供電的特殊形式的輸電線路,是鐵路電氣化工程的主構架。作為一名鐵路接觸網工,施工圖紙和複雜的接觸網零部件,讓只有高中文化的巨曉林摸不著頭腦。
愛好鑽研的巨曉林,沒有氣餒。白天跟著師傅學,晚上追著師傅問,從不懈怠,不僅琢磨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還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巨曉林在工作中記過的筆記,字數高達幾十萬字。其中有不少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方法,還有不少發明創造,他也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小巨人”。
“幹工作,不但要用心記事,還要有想法,要發揮你的智慧才能。”1998年,哈大線(哈爾濱至大連)正式開工。這是中國第一條引進德國技術和設備的電氣化鐵路。在這項工程中,巨曉林創新發明了“下部固定繩臨時固定法”,提高工效兩倍以上,而且更加安全可靠。
把一個最美妙的夢,種在心田
2002年底,因為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等正式走向市場,巨曉林下崗了。
巨曉林不甘心自己十多年苦心記錄的筆記就此作廢。即使回到家裏,他仍然不忘堅持學習,堅持寫作。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説:“老巨呀老巨,好不容易盼到你回來了,你都失業了,還寫哪門子書!書能當飯吃?”巨曉林心裏有説不出的滋味,為了表達內心的歉疚,他給妻子寫了一首小詩:“冬天裏,我把一個最美妙、最美好的夢,種在心田,撫育著、撫育著,希望它早點發芽、開花……”他的妻子看後怒氣漸漸消了,“我想通了,支持你!”
2003年4月,巨曉林終於等到了好消息,公司新項目開工,回去上班。在單位領導、工友們和親人的支持下,巨曉林終於完成了《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書稿的寫作。中鐵電氣化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書稿進行了科學論證和精心修改,編印成書,發到全局數千名接觸網工手中。有人估算,這本只有62頁的書裏,蘊含的內容創造了超過600萬的經濟效益。
在巨曉林看來,“黨和政府給了好政策,企業搭建了廣闊舞臺,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才。”
2008年4月18日,京滬高鐵開工建設。它是世界上一次建設里程最長,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速鐵路。巨曉林提出,要像做瑞士手錶一樣精細地去建設京滬高鐵。“京滬高鐵建設過程中,好多規範不一樣,一定要精準施工,嚴格要求。”
在短時間內,巨曉林和團隊發明了新的測量尺,將誤差精準控制在幾毫米以內,在施工全線被推廣使用。在多個系統的通力協作下,京滬高鐵得以順利建設完成,先導段更是創造了最高運行時速486.1公里/小時的世界紀錄。
2019年4月,商合杭高鐵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試驗巨師傅的新發明“承力索緩安器”。但是,年輕工人顯然不適應這個新工具。巨曉林和另一位大師傅親自去試驗。儘管已經57歲,但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巨曉林總會親力親為。
“從1989年開始技術創新,白天工作遇到的困難,晚上堅持一到兩個小時對一些工作方法進行琢磨,然後進行技術創新,一直到現在仍然堅持這個習慣。”三十年間,中國電氣化鐵路實現了從普速到高速,從國內走向世界的技術跨越。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像巨曉林這樣一批科研人員和鐵路工人的勤奮鑽研與無私奉獻。(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