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飛:精準醫學時代 應該達到更好的分類治療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4-24 第983期 A-A+

央視網消息:乳腺癌是世界範圍內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達83.2%,在過去10年間提高了7.3%。在日前召開的“2019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乳腺癌年會”上更新發佈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規範化診療指南《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教授江澤飛是中國乳腺癌治療標準的編寫者之一,他還走進了St. Gallen國際早期乳腺癌共識專家組,成為國際共識的編寫者之一。

近20年,江澤飛與中國乳腺癌學科發展一起快速成長。他説:“一路走來,的確能夠體會到,科學發展帶動學科進步,學科進步帶動個人成長,個人成長反過來又推動學科發展,讓更多的病人可以受益。”

0

我相信我可以當個好醫生

江澤飛16歲考入第一軍醫大學(現南方醫科大學),正式入伍,成為一名醫學生。這其實並不是江澤飛的理想,或者説對於一個16歲的少年來説,對“理想”和職業實在沒有明確的概念。

軍醫大學招生除了需要成績好,還需要身體素質好。江澤飛的同班同學裏,只有他和幾個同學的視力符合要求,他的父親就包辦填報了第一軍醫大學。

江澤飛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接受完全的軍事化管理,上軍校首先是“入伍”,其次才是“上學”。出早操,練軍姿,被子疊成磚塊,天天搞衛生……五年的軍校經歷,讓江澤飛養成了醫生的嚴謹認真以及軍人的守時幹練。

直到現在仍有人説他不當醫生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江澤飛卻説自己這輩子只能當醫生了。“我相信醫療行業只會越來越好。憑技術吃飯的行業,風險沒那麼大。只要用心做,哪怕不那麼聰明,但態度好一點,勤奮一點,你也能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如今,江澤飛身姿依舊挺拔,容貌也未留下歲月的風霜。

0

人生可能很苦,但今天不苦,未來可能更苦

大學畢業後,江澤飛被分配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

在高水平醫療單位林立的京城,當時的307醫院規模實在太小。然而就是這樣的小平臺,江澤飛通過20多年的努力,帶領團隊躋身國內頂尖的臨床專業科室,個中艱辛只有江澤飛和他的團隊知道。

當他還是住院醫師時,病房若有患者半夜去世,同室的病友不敢回房,江澤飛就協助值班護士把去世的患者推進太平間,病床重新鋪好後,他又換上白大褂坐在這張床上,陪一屋子的老太太病患聊天,直到患者從負面情緒中漸漸走出來,聽到一聲“小江大夫,你也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江澤飛才會離開病房。

 1996年,醫院成立了乳腺腫瘤科,江澤飛擔任科室常務副主任,和時任副院長宋三泰教授一起,專注于乳腺癌診療,雖然只有七八名醫生,但他們的科室成為國內最早走上乳腺癌專科化的科室之一。

 創業的艱苦,江澤飛歷歷在目。

 科室成立之初,主任沒有辦公室,病房裏連廁所都不夠用,高峰時女性患者排隊很不方便。江澤飛和宋教授這兩位男醫生一商量,索性把工作人員的男廁改成主任辦公室,將病房的男廁改成女廁,男人們就去隔壁科室蹭著用。

 從最初只有十幾個患者,全年出院總數不到200人,到2017年最多一天收入院72人,全年出院5000人次,江澤飛帶領團隊經過了20多年的努力。如今,307醫院的乳腺腫瘤科已是中國治療乳腺癌的頂尖科室之一。

 江澤飛常常這樣叮囑年輕醫生:現在苦,未來可以少苦一些;現在偷懶,未來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

0

要讓本事比脾氣長得快一點

1999年,江澤飛前往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從事客座研究。

在美國的兩年,江澤飛改變了很多,也讓他安靜下來思考了許多曾經在國內醫療環境和繁忙臨床事務中沒有想過的問題。臨床工作這個“暫停鍵”,讓他變得更強大、更優秀。

2006年江澤飛執筆和全國乳腺癌專家一道,將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的《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引入中國,這是在美國醫學界被公認的乳腺癌治療方法。十年後,中國專家正式起草頒布了中國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

2010年江澤飛收到一個邀請,詢問是否願意作為中國的醫生代表來參與國際乳腺癌診療共識的討論。

“當時我有點不敢相信,為什麼是我?”江澤飛説。第二年,他便作為首位華人進入了St. Gallen國際早期乳腺癌共識專家組成員,從中國走向了國際。

凡事背後總是有必然的原因,環境逼著江澤飛必須勤奮。別人8點上班,4點半下班,他4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別人管七八名患者,他管七八十名患者,這種情況下,他收穫的東西自然就會多一些。

不做脾氣小、本事小的“庸醫”,遠離脾氣大、本事小的“怪人”,可做脾氣大、本事也大的“名醫”,爭做脾氣小、本事大的“大醫”。江澤飛説要想做一名好醫生,就要耐得住寂寞,要準備吃苦。工作再辛苦,環境再困難,也要學會寬恕他人。最怕的就是沒本事,脾氣卻很大。

“我不一定治得好,但我一定好好治”

很多醫生可能不記得治好了多少患者,但會記住讓自己遺憾的患者。在江澤飛眼中,當醫生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治療效果好,回來對醫生表示感謝的患者,對醫生是一種鼓勵。而那些沒有回來的患者,對醫生來説更加重要,能夠幫助醫生修正自己的醫療行為。

30來年,江澤飛看了不下10萬名患者,旁觀見證了她們的人生,他始終從尊重生命的角度去尊重患者的感受。

在他看來,醫生的喜悅和成就感,就是源自能幫助他人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幫她們放下心裏的負擔,糾正一些不必要的治療,提供一個正確的醫療方向,或者讓她們存活的時間盡可能長一些。

他常説:“我不一定治得好,但我一定好好治”。

“在精準醫學時代,需要思考精準醫學時代的標準理念,同時需要考慮精準醫學時代的醫學行為。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一些通過手術可以治愈,而一些手術後沒有效果甚至産生了不利影響。”江澤飛分享了一些精準醫學時代乳腺癌外科的經驗:早期不急拿刀,晚期不急棄刀,手無寸鐵不行,亂刀飛舞不可,需要有研究證據,結合臨床經驗,也要尊重患者意願,實現精準指導、精準治療和標準醫療。

近年來,醫療人工智慧方興未艾,江澤飛已經組織開展國內多中心乳腺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研究,並收穫寶貴經驗。他説:“從經驗的積累走向了循環醫學的探索,從精準醫學走向智慧醫療,正好也是我這二十年醫療實踐和探索的過程。”

“二十年很短,也很長。”江澤飛説。(根據江澤飛主編的《致奮鬥中的你》整理)記者:張琪 李珊珊 弟辰晨 視頻製作:楊兆荃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