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手術師”陳鵬尹:用時5280多分鐘 只重復一個動作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9-4-8 第971期 A-A+

(視頻為2018年曆史資料)

央視網消息:陳鵬尹是離“核”最近的人。他在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已經工作九年時間。不僅是核燃料的守護者,同時又是核燃料的“手術師”。

離“核”最近的人

在大亞灣核電站,有一個其貌不揚的水池。湛藍的水池清澈見底,讓人有種忍不住跳下去游泳的衝動。美麗的水面下,就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核燃料。

作為核電站的動力之源,核燃料的主要成分是鈾235和钚239。在經過一個燃料循環後,核燃料反應性降低,需要更換反應堆內一部分“燒”過的乏燃料,而放入新燃料,以補充動力。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每12個月或18個月都會進行一次換料大修。

陳鵬尹的工作任務就是要將反應堆的燃料組件給全部卸出來,然後換入新循環的燃料組件。一個近5米,直徑為9.5毫米的燃料棒,從乏燃料組件裏面抽出來,需要20多分鐘,修復一個組件需要抽264根燃料棒。整套抽取動作做下來,要重復操作5280多分鐘。

在抽出的過程中不能有絲毫的磕碰,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整個操作過程非常漫長,強度很大。陳鵬尹全程都需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非常考驗意志和耐心。

操作精度“零誤差”

師從“中國第一代核燃料師”喬素凱,“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嚴苛要求,讓陳鵬尹從一開始就體驗到面對核電工作應有的態度:敬畏和嚴謹。

核燃料師,對人手的操作要求特別高。要利用4米長桿對核燃料組件進行修復,手感不好的話,會影響操作結果,造成核燃料組件出現缺陷。苦練操作技術時,一個動作會重復做上百次或者上千次。喬素凱常對徒弟們説,“每一步操作都是全新的,要避免風險就得穩穩噹噹做好每一步,這和之前安全操作多少步都沒有關係!”

換料機在反應堆上方的定位誤差不能超過一個毫米,如果超過了一個毫米,組件就無法正確在反應堆水池就位,這有可能帶來核燃料的傾倒,以及其他的放射性風險。陳鵬尹的工作沒有返工的機會。

在進入核電站控制區之前,陳鵬尹需要穿上七件套的防護服,穿過一扇又一扇的安全門,才能來到最核心的地方——核燃料廠房。這裡正是存放著核燃料的換料水池,每到這個時候,陳鵬尹離核燃料近在咫尺。

技術創新很“潮”

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之初,法國人曾經打包賣給核電站很多相關設備。在操作和修復核燃料組件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本可用這些設備處理。但是,陳鵬尹和同事們一致認為,不能太依賴外國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師父總在不停地琢磨,經常迸發出很多金點子。只要一有靈感,就和我們一起‘頭腦風暴’,各種點子碰撞,會産生一個特別好的創新方案。跟著師父一起工作,有挑戰也挺刺激的。”陳鵬尹説,跟核燃料打交道,經常需要不斷重復一個個看似相同的動作,似乎有些“枯燥”。但是,師父點子多,創新技術很“潮”,徒弟們跟著他也幹得很有勁,很有成就感。

陳鵬尹和同事們不斷摸索,潛心研究,最終完成了國內首次破損燃料組件單棒修復和燃料組件的骨架整體修復。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45台。在這背後,一大批像陳鵬尹一樣離“核”最近的人,正不懈奮鬥。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