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焦點訪談》
央視網消息:“我站在碼頭就高興,甚至有點激動,四十多年了感情在這兒。”今年69歲的許振超,1974年進入青島港,先後幹過裝卸工、電工和橋吊司機等崗位,現在是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他説,橋吊司機的工作是在四五十米的高空,僅憑左、右手控制操縱桿,指揮吊具升降、前進和後退,在“巨無霸”的集裝箱裏“穿針引線”。
作為第一代橋吊司機、見證青島港發展的許振超,對於集裝箱有著充分的了解。許振超説:“橋吊的司機室高度距地面有40多米,司機從上往下看,4個吊裝孔小得像針孔,十幾噸重的吊具落下來,4個爪必須準確地插入吊裝孔中,稍有疏忽,難免發生碰撞,既影響貨物安全,又損傷機械。後來我當了隊長,就開始琢磨怎麼帶領職工來改變司機操作的現狀。”
隨後的半年裏,許振超每天都把礦泉水瓶放到地上練習,終於做到了無聲響操作。不僅是無聲響操作,努力自學、立足本職,苦練技術,他還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等絕活兒,先後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
憑藉這些,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在青島港成為人盡皆知的“許大拿”,在工作中創造出的“振超工作法”更是為青島港提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之所以能把工作做到極致,在許振超看來,都是得益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促進外貿穩中提質。”“加快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執行一致性,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公正市場環境”……2019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許多與外貿有關的改革措施。對此,許振超頗有感觸,他説從他開始幹集裝箱就一直有一個願望——把青島港變成國際集裝箱中轉樞紐港。
在他看來,經過幾十年發展蛻變的港口,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國際中轉業務也順利開展了許多年,但就總體中轉箱量而言,距離“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還有不小差距。
事實上,當前的青島港已經在正視差距的基礎上,尋標對標、迎頭趕上。2019年伊始,青島港以“港口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新定位,積極打造國家省市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和新窗口。通過密集拜訪船公司,接連組織召開船東貨主、場站船代懇談會,探討、解決發展難題,構築更加便捷高效、更低成本的口岸服務新環境。
同時,青島港還對外拓航線,對內增班列,持續完善服務網絡體系,增強港口口岸功能、發揮港口優勢,著力打造國家省市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和新窗口。通過港口發揮陸海統籌、要素集聚作用,將帶來大量的物流、人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提速樞紐港、貿易港建設。
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許振超就此方面建言獻策,他説:“之前我們國際中轉集裝箱開展不起來,部分原因在於國際航運法裏某些條款、硬性規定,使得船公司有顧慮,不敢開展港口之間的集裝箱中轉,但實際上國內港口之間運輸是國際中轉箱經過的一段路,如果硬性規定為國內運輸,就有些牽強。所以希望政府能進一步調整對外開放的政策,修改對於一些條款、硬性規定的解釋,營造更加公正的市場環境。”
經過此前的大量調研,許振超深入了解了有關港口費收等營商環境方面的問題。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青島港率先啟動了“改革創新、提升服務”專項行動,主動“降費、提速、減證”等行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不僅使港口整體運作效率持續提升,打造了青島港服務的“金字招牌”,而且帶動了整個口岸和相關産業鏈的服務升級。
除了對於口岸環境的關心,作為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的許振超,對於産業工人隊伍的建設一直格外關注。他告訴記者,去年兩會時曾提出要讓技能工人的職業發展有法可依,近一年時間,許振超代表也在持續關注著這一話題,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青島港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自有獨到之處。堅持“企業是員工再教育的大學校、新平臺”的理念,加強思想引領,青島港從解決“港口發展”和“人的發展”問題入手,通過全員大培訓、技術大比武、在線學堂等平台資源,進一步調動起廣大員工自覺學業務、主動練技能的積極性。結合開展“黨員示範崗”、“工人先鋒號”等競賽活動,激勵全港員工立足崗位、創先爭優,並拓寬員工職業發展通道,讓員工與港口共同成長。繼許振超後,又培養出了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皮進軍,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郭凱,涌現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加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唐衛等一大批“振超”式德才兼備的先進典型。
“企業還是應該確確實實把中央、國務院對高技能人才的關心體現出來、提高待遇,雖然高技能人才只佔了職工一小部分,但這一部分對廣大工人、對全體職工都是一種激勵,提高這一小部分職工的待遇,能讓更多産業工人看到努力的方向。”許振超説。(文/劉亮,編輯/張恪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