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26年與“毒”共舞 她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戰鬥力

軍人風采 來源:央視網 2019-01-07 第915期 A-A+

央視網消息:陳薇是被習主席點讚過的“兵”。

“習主席的殷切期望,是我迎難而上在醫學尖端領域取得更大成績的最大動力。”被習主席接見的那一幕,陳薇至今記憶猶新。

陳薇常對戰友説:“在生物防控的戰場上,我們是一線中的一線!”

陳薇強調的這“一線”關乎國家生物安全,關乎十幾億中國人口,甚至關乎世界和平和人類發展。

26年與“毒”共舞,陳薇和一批軍隊醫學科研工作者一起,屢屢冒著生命危險,與各種足以致命的病原體短兵相接。

炭疽、鼠疫、埃博拉……在生物領域,各種致病微生物,在戰爭時可能成為敵人手中的武器,而和平時期則可能是導致大規模疫情發生的罪魁禍首。

陳薇的日常工作就是搞這些“魔鬼”課題研究。她一想到這些東西可能用於戰爭和恐怖襲擊,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性後果,就對鑄造“生物盾牌”有一種使命感和緊迫感。

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國爆發,陳薇為了和疫情搶時間、爭速度,強忍負壓缺氧的工作環境帶來的身體不適,在實驗室裏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進實驗室之前,儘量不吃飯不喝水,有時還會使用成人尿不濕,就為了在實驗室裏待得時間長一些,出來的次數少一些。”

最終,他們研發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在抗擊SARS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因為每天都要與高濃度的“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陳薇與團隊被單獨隔離起來,她還要隱忍不能和家人團聚的辛酸。丈夫和4歲半的兒子只能從電視節目中看到陳薇,他們已經100多天沒有見面。

“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些都是你該做的”。

2006年,大多數國人還不知“埃博拉”為何物,陳薇就敏銳覺察出:“埃博拉離我們也就是一個航班的距離。”

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埃博拉疫情,一時間,世界談“埃”色變。

盡最大的努力走到非洲一線去!陳薇在這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雖然病毒走出了非洲,但是它的發源地,和以後主要肆虐的地方還是非洲。”2015年5月,陳薇團隊走進了塞拉利昂,在當地開始了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

面對未知的危險,陳薇選擇了主動走進志願者中,查看疫苗接種情況。在塞拉利昂工作的間隙,陳薇還訪問在那裏的一家孤兒院。“當時有48個孩子,全部都是因為埃博拉奪去了親人生命的孤兒,這讓我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最終,陳薇在塞拉利昂的臨床試驗獲得了成功,為疫區人民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我們特別自豪,在中非共同抗擊埃博拉的日子裏,我們貢獻了我們的才智,使中國的疫苗走出去,實現在境外臨床的零突破”。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要積極響應習主席號召,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精準發力,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由‘跟跑者’變為‘同行者’‘領跑者’,用科技的力量維護國家安全和守護人民健康。”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戰鬥力,陳薇覺得這是對她最大的褒獎。(來源:軍事報道 解放軍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