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鑫:當信息博士遇上“夕陽紅”

道德模範 來源:央視網 2018-12-14 第900期 A-A+

 

央視網消息:在北京市海淀區的薊門裏社區,流傳著一首新《小城故事》:“社區故事多,最愛電腦課。青春靚麗大學生,他是志願者。電腦擺在桌,老人身邊坐。有問有答記筆記,求知似饑渴。學上網,發微博,老人生活真快樂……”

歌中唱的志願者,就是張佳鑫。這名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的90後博士,用七年的時間,用自己所學搭建了“互聯網公益創業”模式的公益組織“夕陽再晨”,用科技手段解決居家養老最後一公里問題,受益人現已達一百餘萬。

讓夕陽煥發青春

2011年,還在上大三的張佳鑫通過學校內的宣傳,對“創造性的社會公益服務”産生了極大興趣。於是,他迅速召集了同班、同宿捨得十三位同學,成立了公益服務團隊。

現如今,科技産品和網絡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輕人能夠很容易就接受並應用起來,但老年人往往不會擺弄這些“新玩意兒”,享受不到信息科技帶來的便捷。對此深有感觸的張佳鑫有了最初的設想:通過年輕的志願者幫助老年人學電腦,為他們提供進入科技時代的路徑,讓“夕陽紅”可以重新煥發青春,回到“朝陽”狀態。

就這樣,公益組織“夕陽再晨”夏日裏誕生了。張佳鑫帶著兩個同學頂著外面的大太陽,走訪社區,收集需求,最終將海淀區羊坊店有色設計院定為第一站。

然而,第一堂課並沒有預期中的爆滿,偌大的教室裏只來了五個老人。張佳鑫給成員們開了個會,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剛成立的組織,沒有口碑,老人們不信任也是正常的。而張貼于社區內的宣傳海報,做得也不夠為老人著想,譬如字號太小,課程設置不合理,沒有想到老人們需要的是什麼……

在進行了更加客觀深入的調研後,“夕陽再晨”又一次出發了:海報的字號放大到老人們能接受的程度,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電腦、數碼相機、網上預約掛號、繳納水電費、查詢健康養生急救知識……各種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課程紛紛上線。漸漸地,坐在教室裏的人越來越多了。

張佳鑫在教老人們使用電腦

張佳鑫在教老人們使用電腦

用聯盟凝聚更多力量

“對老人最好的照顧就是陪伴。”這句話,張佳鑫常挂在嘴邊。老人們珍惜生活的態度,為人處世的經驗,讓他受益匪淺:“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關心現在的他們,就是關心今後的自己。”

隨著“夕陽再晨”的活動版圖日益擴大,張佳鑫也接觸到了越來越多關心組織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媒體記者,和大量的在校生。眼看助老圈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他便琢磨著,要把人都凝集起來,取得更大的公益效果。

2013年10月,張佳鑫利用自己團隊的成功經驗,建立了“高校正能量聯盟”。在隨後的幾年中,“夕陽再晨”已經帶動起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安徽、湖南、山西等27個省市的102所高校,形成了擁有近萬名青年志願者的公益團隊。並成功開發百餘講課堂講義,十余套“夕陽再晨”科技助老教學套餐,以及總開發字數超過37.8萬字,總頁數1036頁的“夕陽再晨”系列出版圖書--《手機裏的大世界》、《爸媽微信e時代》、《助老志願服務工作方法》,教學光盤及flash教學動畫。並義務為教育部、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的離退休老幹部長期服務。

一千多場活動,直接服務近兩萬名老人,間接帶動100余萬人次受益,是張佳鑫從事公益活動7年後交出的答卷。夕陽再晨,灼灼其華,青年公益,不負韶華。張佳鑫在儘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青年成為“改變社會的種子”,成為推動社會創新的中堅力量。(本文來源: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志願者)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