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武院士
央視網消息:40年前,一場盛會開始了“科學的春天”,無數科學家欣喜振奮,陳俊武便是其中一位。“我那時已49歲了,但在一派生機盎然的奮鬥氛圍中,我精力格外充沛,決心利用好機遇,爭分奪秒多幹一點、幹得更好一點” 。
1927年3月,陳俊武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由於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他從小就受到了系統的自然科學啟蒙教育,親身的經歷讓他對家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過去我們國家經歷了一段艱苦歲月,不保衛自己的國家,根本談不上知識分子自己的家,這一點兒是我感觸最深的。”他説,自己一直在北京唸書,後來又去了東北撫順,曾親眼看到國土被日本侵犯,同胞被日本人殘害。“如果國家被侵略,老百姓是很痛苦的,我們必須奮起保衛國家、抵抗侵略”。
1944年,陳俊武考取北京大學工學院。他當時癡迷于藥學,但填報了應用化學系。“一方面尋求科技報國,服務於國家建設;另一方面為了學到安身立命的本領,追求更好前程。就這樣確定了專業。”他解釋道。
1948年7月,22歲的陳俊武從北京大學化工係畢業後,幾經輾轉,來到遼寧撫順礦務局參加人造石油工廠修復工作。
1982年陳俊武與同事在蘭州50萬噸同軸催化裂化裝置前合影 (資料圖)
建國初期,百業待興。面對技術資料匱乏,生産條件簡陋的現實,勤奮好學的陳俊武一頭扎進車間,把自己學過的理論和眼前的裝置設備印證對照、擺弄琢磨,弄不清的問題就向專家請教,向老工人師傅學習,時常忘記晨昏暮曉,衣服上經常油漬斑斑……
1952年,陳俊武在變換車間值班時發現,水煤氣和水蒸氣混合的“蒸汽噴射器”抽力很大,於是聯想到水煤氣鼓風機是否必要的問題。經過一番鑽研,陳俊武弄清了參數,與工人班長一起利用倒班時間做了關閉旁路試驗。結果表明,鼓風機在停止供電的情況下依然自動旋轉,車間其他設備運轉正常。這樣,一台風機一晚上就節省了25度電。
陳俊武也從此成了遠近聞名的“技術革新能手”。“我要使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平凡。”年輕的陳俊武曾在日記中寫道。
陳俊武院士
1961年冬天,為儘快改變我國煉油工業技術落後的面貌,自力更生開展被譽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有關的催化劑、添加劑等五項煉油工藝新技術攻關,34歲的陳俊武,受命擔任了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
陳俊武和參加項目攻關的同事們幾乎每夜都加班到深夜十一二點,日以繼夜地進行技術對比、方案論證。
歷經四年多的臥薪嘗膽、艱苦攻關,1965年5月5日,我國第一套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安裝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撫順建成投産,打破了當時國外對煉油深加工技術的壟斷,引領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一片荒蕪實現了錦繡滿園。
陳俊武沉著冷靜、有定力。在他看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無論世道如何變化,我們都不能變得急躁,而是要使自己靜下來,好好讀書學習、增長才幹,既歷練好心性,又切實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
陳俊武(前排中)指導世界首套DMTO百萬噸級工業裝置投産
陳俊武始終對年輕人寄予厚望。20世紀80年代,他擔任了幾個高等學府的兼職教授,培養了一批研究生。2016年,90歲的陳俊武將6年來在鄭州大學兼職所得20萬元全部捐出,用於獎勵和支持該校化工領域的優秀青年學子。
陳俊武説:“國家培養了我,我也爭取在有生之年培養更多的行業人才,為國家做貢獻。”在70年的職業生涯中,陳俊武早已把濃濃的石油情融進了無垠的事業之中。他近一個世紀的奮鬥歷程,詮釋了奉獻精神的真實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