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工欲其器,匠入其門’,要想幹好這個産品,必須琢磨好幹好這個産品的門道,有了這個門道,一切科技創造都可能發生。”10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産業工人優秀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對“工匠精神”的闡釋,贏得現場一片嘆服。
高鳳林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曾在2014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上,一人獨獲三項金獎震驚世界;我國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第一顆“心臟”--氫氧發動機噴管,都在他手中誕生;從業38年來,他先後為90多發火箭焊接過“心臟”,佔我國火箭發射總數近四成;先後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項難關,被稱為火箭“心臟”的“金手天焊”。
高鳳林在工作中
苦練出來的技術能手
1980年,高鳳林從技校畢業後,進入火箭發動機焊接車間。為了練好基本功,他吃飯時習慣拿筷子比劃著焊接送絲的動作,喝水時習慣端著盛滿水的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更曾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律,一練就是十多年。
厚積薄發,能量要在日益積攢之後,才能迸發出最大的力量。上世紀90年代,為我國主力火箭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遇到了研製瓶頸:其大噴管的焊接全部焊縫長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張紙還薄,焊槍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燒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現燒穿和焊漏,不但大噴管面臨報廢,損失百萬,而且影響火箭研製進度和發射日期。
面對艱巨的任務,高鳳林毫不猶豫接了下來。他連續晝夜奮戰一個多月,每天都幹到腰和手臂麻木了,晚上回家需要用毛巾熱敷才能減輕痛苦。憑藉著高超的技藝,高鳳林攻克了燒穿和焊漏兩大難關,將第一台大噴管成功送上了試車臺。而這一新型號大推力發動機的成功應用,使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做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我在航天一線幹了38年,在我看來,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做到讓人豎大拇指。”高鳳林説,“此外,個人目標一定要與企業的、國家的發展目標相一致,如此才能實現個人價值。”
在成為技術大師後,高鳳林有了新的目標:要培育出更多優秀的航天技能工人。
在班組,高鳳林獨創“焊接育人法:利用潤濕和滲透效應育人,通過不斷學習、交流,促進組員認識和行動層面提升;利用焊點和焊縫的關係育人,推崇在實踐中互利共贏;利用熔池效應育人,不僅考驗技術,更考驗思維方法和全盤操控能力。
一次,高鳳林出差期間,徒弟獨立完成了一台發動機噴管的焊接,但焊縫出現了80多處漏點。高鳳林回來得知後,並沒有責怪徒弟,而是馬上給徒弟仔細講解難懂的理論知識,使他明白自己錯誤的根本原因。補焊時他也帶著徒弟,自己補焊一處,演示一遍操作要領,再讓徒弟補焊下一處,分析講解,反復循環,直至深夜。當這80多處漏點全部補好時,徒弟也更加熟練地掌握了焊接要領。
現在,高鳳林還在不斷培養著更多像他一樣優秀的航天技能工人。2011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高鳳林的名字,命名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 年,高鳳林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工作室現有成員19人,平均年齡只有34歲,其中有5名全國技術能手、1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和1名航天技術能手,已成為重要的人才育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