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平:掌舵“雪龍”號 10年跨越30萬海裏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8-10-12 第858期 A-A+

·

央視網消息:南極和北極是兩塊神秘的大陸。那裏終年覆蓋著冰雪,獨特的自然條件,讓那裏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裏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

為科考破冰船掌舵的是趙炎平,曾任“雪龍”號船長,現任“雪龍2”號船長。他曾參加11次南極考察、3次北極考察,連續十年與“雪龍”號一起穿梭于南極和北極之間,總航程逾30萬海裏。“雪龍”號承載著他從實習生、三副、二副、大副,直至成為船長的青春歲月與成長歷程。

十年磨一劍 以最大的熱情迎接工作挑戰

2004年,趙炎平從集美大學航海學院畢業,成為“雪龍”號的一名實習生。從那時起,無論在哪個崗位,做什麼工作,趙炎平都充滿熱情,不分晝夜。

中國南極崑崙站和泰山站建站任務期間,南極考察站的建築材料及科考物資每年都數以千噸計,這不僅對“雪龍”號運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卸貨工作也成為每次考察隊面臨的艱巨任務。

“極地考察關係到國家需求,考察中每一項具體任務都是其有機組成部分,卸貨任務就是政治任務,我必須完成。”趙炎平説。

南極的氣象瞬息萬變,好天氣不等人,作為卸貨工作的主力軍,特別是在擔任雪龍船大副期間,趙炎平在卸貨期間時常經歷著連續二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業。貨物綁扎、起吊帶纜、吊車指揮、駕艇卸貨,伴隨著南極淩冽的寒風,在零下十幾度的冰天雪地裏,趙炎平與隊友將數以千噸的物資卸運下船,事後他往往被凍得全身麻木,爬舷梯時手腳都不聽使喚。

1

2013年12月25日,“雪龍”號在執行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任務時從中山站前往維多利亞地勘探途中,接到“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的求救信號。“雪龍”號迅速前往遇險船舶所在區域,在成功轉移遇險船舶上52名乘客後,由於持續的氣旋影響加重“雪龍”號周圍浮冰冰情,浮冰厚度大大超出“雪龍”號破冰能力,致使“雪龍”號暫時受困,周圍冰山移動對船舶安全産生了極大的威脅。時任第二船長的趙炎平與王建忠船長一起乘直升機前往遇險船舶上方勘察冰情,積極制定營救方案,最終成功脫困。

確保安全 為極地考察提供最好平臺

趙炎平第一次作為船長帶隊出海,是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任務,那一年,他32歲,已執行10次南極考察任務,2次北極考察任務,進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工作10年。

他感慨地説:“船長意味著新的責任和挑戰。我第一次帶領全體船員出海時,腦子裏只有兩個字,安全!”

船舶航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船長的學識、經驗和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海況、隨時需要準備應對的突發事件,趙炎平暗下決心,工作要細緻再細緻,不放過任何角落、任何細節,更要將每名船員狀態、每項工作進展情況了然于胸。

一次,“雪龍”船在穿越西風帶時遭遇了多個氣旋的襲擊,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到達南極。為減小大風浪對船舶的影響,“雪龍”船嘗試在西風帶中的麥誇裏島和赫德島避風,採用分段性穿越的方式渡過西風帶。趙炎平的大膽嘗試,為今後船舶在該區域航行提供了寶貴經驗,也大大的提高了“雪龍”船穿越西風帶的安全性。

“‘雪龍’號從事南北極考察已經20多年,船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我們的目標始終沒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中國極地考察提供最好的平臺。”

由於雷達顯示為平面圖像,在浮冰區航行時駕駛員很難分辨浮冰和冰山,特別是能見度極差的黑夜。作為船長的趙炎平經常晝夜在駕駛臺親自指揮、操縱船舶,確保船舶航行安全。    

2014年11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雪龍”號,慰問正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任務的科考隊員。作為“雪龍”號船長,趙炎平十分振奮,受到巨大鼓舞和鞭策,更堅定了為極地事業奉獻與拼搏的信念。

在執行該次考察任務期間,趙炎平帶領“雪龍”號船員和海事局測量人員利用小艇對難言島附近海域進行了測量,在距離難言島0.5海裏處發現新錨地,實測水深為30至50米,趙炎平指揮“雪龍”號在該區域完成了拋錨。這項考察成果,為我國南極科考新站建設提供極大便利。

1

時不我待 獻身中國極地事業

“我熱愛海洋,熱愛極地事業。我們遇上極地事業大發展的最好良機,遇上有機會做奉獻、有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時代,我們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讓生命在奉獻中煥發光彩。”

2016年趙炎平離開“雪龍”號,轉入新建破冰船工程部工作,參與建造“雪龍2”號極地考察破冰船。

作為“雪龍2”號船長,談起新船如數家珍。“它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採用總段建造法,先按照電腦建模方式,將船體分為114個分段,然後再將分段總組成11個總段,11個總段按照從艉向艏、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合攏。我主要負責船體專業,具體包括總體、結構、外舾裝、艙室。”

趙炎平説,“新船對我個人能力來講是一項巨大挑戰,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練就過硬本領,駕馭新技術,運用‘雪龍2’號更好地服務我國極地考察。”

“雪龍2”號報驗工程時,上海連續高溫,為確保工藝和質量,趙炎平1米82的體格穿梭在狹窄的船體結構中,對照驗收標準認真檢查,一絲不茍。每進出一次壓載艙他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但趙炎平仍堅持把所有的艙室都檢查個遍。

趙炎平用身體力行傳遞著“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每執行一次考察任務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出海在外,無法照顧到家裏。2013年妻子懷孕待産,趙炎平心縱有萬般不捨,接到組織一聲召喚,他毅然選擇出海執行任務。“妻子和家人的堅定支持和默默付出,是我一生的幸運和幸福。”趙炎平説。(文/劉科峰 圖片來源:雪龍船員、考察隊員)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