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華:軍人生來為打仗 精算戰場謀打贏

軍人風采 來源:央視網 2018-9-28 第846期 A-A+

央視網消息:“軍人,就應該離戰場近一點!”這是南部戰區某保障隊隊長廖新華的心聲,也是他矢志不渝的初心。

廖新華的辦公室裏珍藏著3幅航空畫,取材于一江山島之戰,設計和構圖皆出自廖新華之手:其中一幅,島嶼上空,3架圖-2轟炸機一字排開,開啟的彈倉準備向地面淩空轟炸,機身上人民解放軍空軍機徽赫然醒目。另一幅畫中,一架伊爾-10強擊機,正呼嘯著從一座軍港掠過,港內軍艦騰起滾滾濃煙,戰機在依依白雲和綠色島嶼映襯下,顯得格外威武。

一江山島戰役,是全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這組航空畫源於廖新華對戰區聯合作戰制勝機理的探尋,每幅畫背後都凝聚著他對戰爭的獨到理解與深層思考。

廖新華帶領骨幹測試系統。綦智超攝

廖新華帶領骨幹測試系統。綦智超攝

“中軍帳”裏的“首席精算師”

在廖新華團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事“算”為先,不算不張口,不算不行文,不算不籌劃。

“打贏現代高科技戰爭,須臾離不開精準的數據支撐,精算細算才有勝算!”廖新華下定決心,要在“知彼”上取得新突破。

深秋,某海域上空,一場以聯合作戰為背景的紅藍對抗演練進入“白熱化”。

突然,藍方派出多架戰機和多艘艦艇在該海域看似毫無目的地繞飛、遊弋。偷襲?布陣?藍方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陣仗,讓紅方指揮所人員一籌莫展。

廖新華迅即帶領參謀團隊對“敵”展開行動研判、作出威脅評估,同時向我指揮所提出應對策略建議。在一組組精確數據前,在一次次攻防對壘中,“敵”真實企圖逐漸浮出水面……

南部戰區剛成立的時候,戰區聯合作戰體系效能如何量化、怎麼評估,成為擺在第一代戰區人面前的難題。廖新華帶領團隊開創性地提出戰區聯合倣真試驗的構想,和多家軍工單位、院校聯手攻克了這個難關,興建全軍第一家戰區聯合作戰實驗室。“這可以直接為指揮員服務,呈現最終的結果,讓它更貼近實戰,能夠支撐我們進行一些必要的推演、倣真這些工作,以它為平臺來服務聯合作戰。”

廖新華隊長帶骨幹人才奔赴海軍某基地調研相關問題與艦長交流工作經驗採集相關數據信息。王臻攝

廖新華隊長帶骨幹人才奔赴海軍某基地調研相關問題與艦長交流工作經驗採集相關數據信息。王臻攝

以“明天就打仗”的姿態潛心謀戰務戰

這些年,廖新華無論是出差還是休假,每到一地都將其作為預定戰場審視一番,爬上制高點,看看四週環境;察看現有設施,算算抗毀能力和打擊能力;收集氣象資料,計算對作戰的影響;踩踩路面沙石,評估適合什麼裝備行進。

廖新華收集了很多沙土瓶,在瓶子上貼著標簽,記錄著沙土採集的時間、地點、氣溫等等。“只要用到激光制導或者是紅外成像制導武器,都會面臨戰場環境的影響。帶回來讓專業部門拿去做更深的分析、化驗和測量。”別人從沙土裏看到的是風景,而廖新華從沙土裏看到的卻是戰場。

“戰區擔負經略一方、鎮守一方、穩定一方的神聖使命,是打贏未來戰爭的指揮中樞,打勝仗就該到戰區主戰的崗位去!”廖新華和團隊先後完成16類任務、70多個動作的倣真推演,開發專業系統軟體13套,取得聯合作戰攻關成果20多項,其中兩大類9項成果填補了全軍作戰領域空白,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提供了精準支撐。

因為熱愛,所以癡迷

對廖新華來説,與軍事理論、武器裝備、作戰運用打交道,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而且越鑽研越覺得其樂無窮。他開玩笑地形容説,研究打仗就像是自由戀愛,別人眼中或許是枯燥無趣的東西,在他看來卻充滿幸福感、獲得感,鑽研打仗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小學一年級開始,在他的要求下,家人給他訂閱了《艦船知識》《航空知識》《兵器知識》。從此,他與這三大“知識”雜誌結下不解之緣,30多年從未間斷過。

隊裏有一間堪稱“寶庫”的專業圖書室,藏書3000余冊,其中大部分是廖新華貢獻出來的個人珍藏。

因軍事領域知識廣博,即便跨軍種、跨領域、跨專業也“一口清、問不倒”,戰友們欽佩地稱廖新華為作戰問題“新華字典”。

“熱愛軍事、學習軍事、鑽研軍事是對每一名軍人最起碼的要求。”

在強軍路上,廖新華會走得更遠更堅定!(央視網 中國軍視網聯合出品 文/劉秋麗 蔣浩源 賴東威  視頻/張卓婕 李雲鵬 盧思成)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