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我要用一生去研究京劇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2018-9-21 第839期 A-A+

 

央視網消息:2015年5月20日20時,廣州大劇院,大氣端莊、滿臉陽光的劉京身著白底印花裙裝,登上“中國夢梅花夢”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頒獎典禮紅毯,捧回了夢想多年的梅花獎盃。作為寧夏唯一一位獲得中國戲曲最高獎“梅花獎”的京劇演員,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劉京還與京劇名旦李勝素等全國京劇名角兒聯袂上演戲曲聯唱《盛世梨園美》。儘管寧夏只有她一人參演,但劉京卻倍受鼓舞,因為,這是寧夏京劇演員在全國觀眾面前的一次亮相。

劉京在京劇《莊妃》中扮演莊妃

劉京出生在北京,自小隨父親到寧夏插隊,在寧夏長大。父親為女兒取名“京”,無意之中,讓劉京與京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7年,劉京考入寧夏藝術職業學院。雖然她的嗓音、扮相等先天條件佔優勢,但與其他梨園子弟相比,缺少了自幼耳濡目染的熏陶。為追趕同學,她勤學苦練,一個動作練十遍。“那會兒我們身上全部是傷,我記得有一次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有一個醫生問我,你媽媽怎麼這麼狠心?我説怎麼了,他説你看你身上全部是傷!我説我們所有從事這行的人都是這樣的,因為在練功過程中,可能不小心腰扭了,要不然筋就扭了……”回憶起少年時期,劉京不禁感嘆。

1992年畢業後,劉京進入寧夏京劇院工作,成為一名專攻花旦、刀馬旦的青年京劇演員,並很快以扮相秀麗、嗓音甜美、武功紮實、身段利落等受到關注。在京劇名家王志怡、黃孝慈、孫毓敏等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劉京通過多年勤奮努力,由她擔綱主演的劇目不斷地搬上舞臺:《癡夢》中的崔氏、《天女散花》中的天女、《樊江關》中的樊梨花、《秋江》中的陳妙常、《賣水》中的梅英、《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海上生明月》中的玉華……一個個身份迥異、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被成功塑造出來,劉京也成了京劇院的臺柱子。

20多年前,寧夏京劇行業工資很低,大多學京劇的人都改行了,劉京也有過放棄的念頭。憑著美術天賦,她考入北京一所大學學習工藝美術專業,該校準備讓她留校並送她去日本深造。在這關鍵一刻,劉京內心卻感到一陣痛:我是寧夏培養出來的京劇人才,京劇這門藝術太美了,我用這一生去研究它都不夠,怎麼能就此放棄呢?再三考慮之後,劉京選擇回到寧夏。在這裡,劉京不僅繼續提高著自己的業務水平,還帶領眾多演員一起進步。

近年來,寧夏京劇院一批舞臺經驗豐富、功底紮實的老藝術家相繼退出舞臺,該院陷入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演出市場低迷、年輕演員缺乏鍛鍊學習的機會……劉京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作為院長的她聘用了一些退休藝術家重新上崗;鼓勵青年演員積極參加各類賽事,提升技能;組織實施“百鄉千場”送戲下鄉、“京劇進校園”等活動,創排適合百姓口味的新劇目。只要有優秀的劇目,京劇就一定會重新贏得觀眾的青睞。

2012年,京劇院創排的大型古代傳奇京劇《蕭關道》非常受歡迎。2014年,她又帶領全院60多名演職人員,把兩個多月投入到新編歷史京劇《楊門女將》的排演中。同時聘請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導演孫桂元和中央戲劇學院田冰教授做該劇的藝術指導,圓了老一輩京劇人幾十年來把該劇搬上舞臺的夢想。

今年,劉京還有更為重要的工作要做,為了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劉京著手準備排練改編自寧夏本地治沙女英雄白春蘭的故事《花漫一碗泉》。今年也是寧夏京劇院成立60週年,劉京希望能夠為觀眾呈現一齣集聚全院心血的高質量現代京劇,為當年在這片土地上揮灑青春與汗水的老藝術家們和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獻上一份最好的禮物。(央視網、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社教專題中心 聯合出品 編導:柳俏怡 攝像:李江波 後期:馬楠 任紅麗 肖瀟 劉禛)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