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雙傑:懷抱希望 攀登“公路珠峰”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8-08-28 第819期 A-A+

央視網消息:在青藏高原上,有一條不同尋常的高速公路,這條路從青海省海南州的共和縣到玉樹藏族自治州,全長680多公里。這條公路不僅承擔著內地物資源源不斷運輸到藏區的任務,同時也是自駕遊最便捷的一條線路。

它叫共玉高速,它的背後凝聚了幾代人的辛苦付出。是怎樣的一群人,依靠什麼突破了人類工程的禁區,建成了這條“天路”?這條公路的主要勘察設計者汪雙傑給出了答案。

0

汪雙傑(中)帶領團隊在高原考察凍土

在茫茫高原上收穫寶貴的人生財富 

1979年,17歲的汪雙傑考入西安公路學院(今長安大學公路學院)。因為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教師,汪雙傑入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合幾個同學找學校調換專業。老校長的一席話打消了他的念頭:“同學們,我們國家交通基礎設施落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國外的汽車進入家庭了,交通那麼發達,我們國家不可能永遠是那種狀態。我們國家汽車進入家庭的那一天,就是我們國家公路發展到很高水平的那一天,你們安心學習,你們有用武之地。”

1983年7月,汪雙傑畢業後被分配到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工作。第二年春天,他受交通部委派奔赴喀喇崑崙山,為一條邊防公路進行前期勘察設計和施工技術指導工作。

“這條公路當時的海拔在4700米左右,上面有多年凍土,這讓我真正認識到了高原的環境。”儘管在此之前,汪雙傑給自己做足了心理準備,但眼前的真實境況還是讓他始料未及。

0 

駐地缺水缺電,大風、雨雪、冰雹天氣,白天扛著設備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夜晚頭痛胸悶得難以入睡……艱苦的環境,嚴重的高原反應,讓汪雙傑幾次都差點放棄。

在高原上近10個月時間裏,汪雙傑遠在安徽老家的母親患病離世,他接到電報時已是一個多月後。上級下指令大雪封山前必須打通道路,而汪雙傑是唯一受地方部委委派的技術骨幹,不能輕易離開。第二年開春,汪雙傑風塵僕僕趕回家時,母親的墳頭上已是草色青青。

共玉高速是穿越三江源地區的首條多年凍土區高速公路,也是高速公路的科研示範和依託工程。踏上共玉高速公路,汪雙傑內心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0

堅守生命禁區,延續高原凍土科研的火種

青藏公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到西藏拉薩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況最好,最安全的公路,全長接近2000公里,這條公路凝聚著包括汪雙傑在內的幾代人的心血,也是修成共玉高速公路的基礎。

上世紀50年代,老一代革命家慕生忠將軍帶領部隊歷經千難萬苦修通了青藏公路。此後,這條公路承擔了西藏的85%以上的客運任務,也因過度負荷導致凍土融化、路面坍塌。

上世紀70年代,國家決定為青藏公路全線鋪設瀝青路面。1985年,工程完工後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由於瀝青路面吸熱嚴重,多年凍土迅速融化,坍塌厲害,為此交通部前後組織了四次對青藏公路病害的處置研究。

2001年,汪雙傑成為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築成套技術研究的項目負責人。這是交通部有史以來投入研究經費和研究人員最多的一個項目。在2001年至2008年這關鍵的七年間,汪雙傑在西安青藏公路多年凍土觀測站之間數十次奔波往返,在多年凍土地區工程建設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2008年,憑藉多年的觀測數據和探索創新,汪雙傑主持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0

“我們第一任的組長就是因為胃的問題,很早就離世了,高原缺氧也會造成人的心血管損傷;我們第二任組長,就是因為呼吸道心肺的問題,離開了。”身邊同事一個一個倒下,老一輩凍土研究專家即將退休,新一代的研究人員還沒跟上,對凍土多年的研究成果出現斷層,整個行業將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作為新一代凍土研究領軍人物,汪雙傑覺得不但自己要堅守,還得要“穩定”一批人才。

2000年,國家開始西部大開發戰略,對西部交通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懷。汪雙傑帶領的這批凍土研究人員,終於迎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他們要面對的,依然是艱苦的環境。但各種硬體設施和人員與幾十年前相比,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改善和進步。

當所有名譽和光環,早已淹沒在每天的忙碌當中,汪雙傑卻不敢忘記老校長的勉勵。在一項項攻堅克難的工程中,信唸有多珍貴,鼓勵就有多重要。他經常告訴團隊裏的年輕人:“對一項工作你要執著,要堅守,希望總會留給那些懷抱希望的人。”

860010-1102010100
1 1 1